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可以谈恋爱吗?

2017-12-28 10:16 环球网  

迪士尼选定了一位中国演员出演真人版电影《花木兰》,这本来是一则电影制作业内部的消息,出人意料地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让人们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学和民间文艺是何其庞大的素材库,跃跃欲试要讲好中国故事的,不仅是中国的创作者。我们重新检阅《木兰辞》和这个文学形象背后的历史遗存,发现一个“女英雄”的诞生及其成长,蕴藏着太多值得思量的信息。

———编者

作者:南京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 萧牧之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木兰从军的故事,和《木兰辞》一样,自幼诵读,记忆深刻。木兰,不管她到底姓不姓花、是否真实存在过,都是一位极杰出的女英雄。通常认为,《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但现存文本形态,未必是其北朝原貌。如果是北朝少数民族的民歌,那么最晚在收入《梁鼓角横吹曲》时,可能就经过了第一次汉译的润色 (甚至局部改写)。即便它本来是汉族的民歌,譬如“策勋十二转”,隐扣唐代“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的制度。它的征兵制度背景,是始于北周的府兵制还是别的,也存在讨论空间。这支形成年代说不清的歌,最终成了代言整个两晋南北朝时期、乃至古往今来英武女子的故事。“替父”为孝,“从军”为忠,构成了木兰形象的两大基本色。

迪士尼选定了一位中国演员出演真人版电影《花木兰》,这本来是一则电影制作业内部的消息,出人意料地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让人们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学和民间文艺是何其庞大的素材库,跃跃欲试要讲好中国故事的,不仅是中国的创作者。我们重新检阅《木兰辞》和这个文学形象背后的历史遗存,发现一个“女英雄”的诞生及其成长,蕴藏着太多值得思量的信息。

———编者

作者:南京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 萧牧之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木兰从军的故事,和《木兰辞》一样,自幼诵读,记忆深刻。木兰,不管她到底姓不姓花、是否真实存在过,都是一位极杰出的女英雄。通常认为,《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但现存文本形态,未必是其北朝原貌。如果是北朝少数民族的民歌,那么最晚在收入《梁鼓角横吹曲》时,可能就经过了第一次汉译的润色 (甚至局部改写)。即便它本来是汉族的民歌,譬如“策勋十二转”,隐扣唐代“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的制度。它的征兵制度背景,是始于北周的府兵制还是别的,也存在讨论空间。这支形成年代说不清的歌,最终成了代言整个两晋南北朝时期、乃至古往今来英武女子的故事。“替父”为孝,“从军”为忠,构成了木兰形象的两大基本色。

西晋短暂的大一统分崩后,开始有投身军旅的女子被载入史册,那些女孩折射出北朝民风的剽悍,被认为是木兰尚武一面的原型。

两晋南北朝数百年,战事频繁,百姓艰辛,这样艰难的时代催生了辈出的英雄。西晋短暂的大一统分崩后,开始有投身军旅的女子被载入史册。西晋惠帝末年,中原大乱,西南起兵,镇守云南的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儿子尚未赶到身边,孤城之中,众人推举他据说年方十五的女儿李秀临时代理刺史职责,“固守经年”,赢得反攻机会。年代稍晚,永嘉之乱时期,少女荀灌为了解救受困孤城的父亲,亲率小股部队突围请援,成功组织反包围,结束战斗,时年十三。北方十六国时期,地方大族多以坞堡自卫,直到北魏初期,还有不少遗存。广平地区有一个坞堡主叫李波,组织宗族私兵,也干一些打劫的事,他的小妹妹参与其中。“百姓为之语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这位李雍容,折射出北朝民风的剽悍,也有人认为是木兰尚武一面的原型之一。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能征善战的夫人,活跃于当时的历史舞台上。东晋初年,大将军王敦起兵,部下有名的悍将沈充攻陷吴郡 (今苏州一带),吴郡太守张茂殉职。张茂夫人陆氏倾尽家产,招募勇士,在战场上再次遭遇沈充时,亲自率领这批勇士和张茂的旧部担任先锋,协同友军击溃了强敌。十六国前秦君主苻登的妻子毛皇后,“壮勇善骑射”,在大批敌军乘夜劫营的危难关头,仍与丈夫并肩作战,“营垒既陷,毛氏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人,与苌交战,杀伤甚众”,众寡不敌,才被俘杀。北魏时期,氐族名将杨大眼的元配潘氏,善骑射,从后方赶到前线陪伴丈夫,“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她丈夫也很得意,常常指着她向人介绍“这位是潘将军”。萧梁时期,高凉冼氏之女“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与丈夫冯宝及子孙两代共同镇守南越、开发海南,历梁、陈、隋三代,边功至伟,以国夫人身份,行将军之实,自开幕府,“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这些留在历史记录中的女豪杰,有汉族女子,有北方少数民族,有南方百越苗裔,她们待人有情义,临难有担当,既是丈夫的优秀战友,也是夫妇共同事业的缔造者。

如果说李秀、荀灌一类少女将军,是“忠”和“孝”的化身,那么这类人妻将军,则是“忠”和夫妇之“义”的凝结。在史书中,她们比少女将军略多一些,同样南北皆有,而大多数也出现在梁朝之前。

由此,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木兰辞》出现之前,文人如果想塑造一个能打仗的女主角,有至少两个选择:一,少女将军;二,人妻将军。这样两个形象可以走到一起么?即对国尽忠的大前提下,一个女子在家言孝,出阁有义,这样的文学形象存在么?好像没有。现实中那些悍勇的少女和少妇们在文学衍变中化身的“木兰”是什么样的呢?

作者: 编辑:未闻

微博

(责任编辑:乔立远)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