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12:21 北京日报 作者:户力平
将于本周六开通的轨道交通西郊线是北京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西起香山站,东可在巴沟站换乘地铁10号线,连接了颐和园、香山、北京植物园、玉泉郊野公园等景区,设有6座车站,每一座车站名字的由来都有掌故。
巴沟站:位于海淀区中部,历史上这个地方泉水较多,这些泉水注入万泉河,其中有八条较大的沟渠,在水边台地上形成聚落,明万历年间称“八沟村”,后谐音为“巴沟村”。明代《长安客话》载:“北淀之水来自巴沟,或云马沟即南淀也。”清代《日下旧闻考》称:“万泉庄泉源随地涌现……水之由万泉庄注巴沟,由巴沟入畅春园者,其源流始大者。”巴沟村有巴沟桥,乾隆皇帝曾在此立碑以志之。巴沟桥东南与万泉庄接壤,其水自南而北流入畅春园。1958年以前,泉水仍分八条河沟北入万泉河,东西走向的道路上建有八座单孔石桥,后因地下泉水枯竭而使八条泉流中断,沟渠被逐渐填平,桥梁拆除,形成大面积农田。
颐和园西门站:位于颐和园西南部,颐和园初为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重建后改称颐和园。“颐和”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意。1900年颐和园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该园西门临近西堤和畅观堂,也是颐和园对外开放最晚的大门,三楹一明两暗,系宫殿式建筑,虽然建筑规模小于东宫门和北宫门,但古朴典雅,为游客从西部进入颐和园的主要通道。
茶棚站:位于玉泉山南侧,茶棚也称“舍茶棚”,是旧时庙会期间在香道上为香客提供饮食、休息的场所。妙峰山早年间每年四月初一至十五办有庙会,城里的人们多出西直门,向西北至玉泉山下,然后经功德寺,翻过红山口,再向西北,过西北旺、温泉到北安河,沿香道至金顶娘娘庙进香。玉泉山下的舍茶棚是不少香客去往妙峰山的必经之处。舍茶棚全称“万缘舍茶棚”,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李姓人家所办的善事。除了备有茶水外,还有馒头、咸菜、粥,均免费提供给过路的香客。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破旧的舍茶棚被拆除,后在此建成新房。“茶棚路”至今尚存。
将于本周六开通的轨道交通西郊线是北京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西起香山站,东可在巴沟站换乘地铁10号线,连接了颐和园、香山、北京植物园、玉泉郊野公园等景区,设有6座车站,每一座车站名字的由来都有掌故。
巴沟站:位于海淀区中部,历史上这个地方泉水较多,这些泉水注入万泉河,其中有八条较大的沟渠,在水边台地上形成聚落,明万历年间称“八沟村”,后谐音为“巴沟村”。明代《长安客话》载:“北淀之水来自巴沟,或云马沟即南淀也。”清代《日下旧闻考》称:“万泉庄泉源随地涌现……水之由万泉庄注巴沟,由巴沟入畅春园者,其源流始大者。”巴沟村有巴沟桥,乾隆皇帝曾在此立碑以志之。巴沟桥东南与万泉庄接壤,其水自南而北流入畅春园。1958年以前,泉水仍分八条河沟北入万泉河,东西走向的道路上建有八座单孔石桥,后因地下泉水枯竭而使八条泉流中断,沟渠被逐渐填平,桥梁拆除,形成大面积农田。
颐和园西门站:位于颐和园西南部,颐和园初为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重建后改称颐和园。“颐和”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意。1900年颐和园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该园西门临近西堤和畅观堂,也是颐和园对外开放最晚的大门,三楹一明两暗,系宫殿式建筑,虽然建筑规模小于东宫门和北宫门,但古朴典雅,为游客从西部进入颐和园的主要通道。
茶棚站:位于玉泉山南侧,茶棚也称“舍茶棚”,是旧时庙会期间在香道上为香客提供饮食、休息的场所。妙峰山早年间每年四月初一至十五办有庙会,城里的人们多出西直门,向西北至玉泉山下,然后经功德寺,翻过红山口,再向西北,过西北旺、温泉到北安河,沿香道至金顶娘娘庙进香。玉泉山下的舍茶棚是不少香客去往妙峰山的必经之处。舍茶棚全称“万缘舍茶棚”,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李姓人家所办的善事。除了备有茶水外,还有馒头、咸菜、粥,均免费提供给过路的香客。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破旧的舍茶棚被拆除,后在此建成新房。“茶棚路”至今尚存。
万安站:临近万安公墓,早年间这一带为大面积的沼泽地带,水草丰富,被封为皇家禁地。清王朝灭亡以后,在此看守禁地的人们定居下来,以耕种为生,逐渐形成一个小村落,因村落之西有万安山故名“万安里”。
关于万安山名的由来,相传元代时,西山古刹弘教寺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万安法师主持香火,他以普度苍生为己任,经常施善济贫。圆寂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这座山称作“万安山”。1928年此地辟为“万安公墓”,80多年来这里长眠了两万余位社会各界人士,其中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近百位。
植物园站:地处香山路西段,紧邻北京植物园。该园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分为两处。一处在香山路南侧,隶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植物标本收集与科研为主,俗称“南植”,建有树木、宿根花卉、月季、牡丹、水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园区和国内最大的植物标本馆,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另一处在香山路北侧,隶属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以植物观赏及旅游观光为主,俗称“北植”,建有树木园、宿根花卉园、月季园、牡丹园等。其所辖地域的南部曾为清代健锐营正白旗营地,据传曹雪芹晚年曾居住于此。北部有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兜率寺”,内有元代“冶铜五十万斤铸释迦牟尼卧像”,清雍正十年重修后,赐名“十方普觉寺”,俗称“卧佛寺”。
香山站:位于香山脚下。香山最高峰的山顶上有两块巨大的岩石,形如香炉,名“香炉山”,简称“香山”。据史料记载,明朝香山曾有杏树十万株,开花时节十里飘香,明代《帝京景物略》称:“或曰香山,杏花香,香山也……而杏花天,十里一红白,游人鼻无他薄,经蕊红飞白之旬。”明朝王衡称:“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之第一胜处也。”
另外还有个说法,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附近有座香山,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故《华严经》在排列阎浮提十大名山时,香山仅次于须弥山(即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名列第二,成为佛教名山。自佛教传入中国,“香山”之名也来到我国,多将建有佛教寺庙的高山称为“香山”,北京香山只是其中的一座。2012年香山被世界名山协会授予“世界名山”的称号,至此成为世界第24座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