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网络媒体走转改】阿拉善沙产业展览馆展现沙产业崛起之路

2018-01-23 15:15 新华网  

图为沙产业展览馆内展示的各类以沙生动植物为原料的新兴产品。(新华网 曹桢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沙能吃啥?在内蒙古阿拉善沙产业展览馆内,源自沙漠的上千种产品,展示了沙产业崛起的各种可能性。

阿拉善高原地貌类型多样,世界著名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横贯全境,占阿拉善总面积的29.07%,统称阿拉善沙漠。

这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但光能、风能资源充足。这里荒漠少绿、植被稀疏,但物竞天择,孕育了珍贵独特的沙生植物。

钱学森先生立足于阿拉善,提出发展“沙产业”的理念,首开沙产业先河。多年来,阿拉善盟充分利用特有的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沙产业,并以沙产业为经济结构转型突破口,拉动地区整体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的目标。

生长在阿拉善的双峰驼、白绒山羊、肉苁蓉、锁阳、枸杞等动植物,组成阿拉善沙漠DNA,孕育着沙产业的新兴崛起。(新华网 曹桢摄)

图为沙产业展览馆内展示的各类以沙生动植物为原料的新兴产品。(新华网 曹桢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沙能吃啥?在内蒙古阿拉善沙产业展览馆内,源自沙漠的上千种产品,展示了沙产业崛起的各种可能性。

阿拉善高原地貌类型多样,世界著名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横贯全境,占阿拉善总面积的29.07%,统称阿拉善沙漠。

这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但光能、风能资源充足。这里荒漠少绿、植被稀疏,但物竞天择,孕育了珍贵独特的沙生植物。

钱学森先生立足于阿拉善,提出发展“沙产业”的理念,首开沙产业先河。多年来,阿拉善盟充分利用特有的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沙产业,并以沙产业为经济结构转型突破口,拉动地区整体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的目标。

生长在阿拉善的双峰驼、白绒山羊、肉苁蓉、锁阳、枸杞等动植物,组成阿拉善沙漠DNA,孕育着沙产业的新兴崛起。(新华网 曹桢摄)

 

图为以沙为原料制作的沙塑工艺品。(新华网 曹桢摄)

图为骆驼公仔。阿拉善是中国骆驼最为集中的产地,已有超过5000年的驯养历史。其独有的阿拉善双峰驼是世界双峰驼中的优秀品种,列中国骆驼品种首位,阿拉善也被称为“骆驼之乡”。(新华网 曹桢摄)

 

图为沙和陶瓷制成的蒙古族特色工艺品。(新华网 曹桢摄)

图为游客在参观各类肉苁蓉制品。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名贵中药材,药用价值极高。阿拉善是肉苁蓉的主要产地,被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肉苁蓉之乡”称号。(新华网 曹桢摄)

图为展馆工作人员在展示驼绒制品。(新华网曹桢摄)

 

图为展馆内展示的以沙生动植物为原料生产的各类新兴食品、保健品等。(新华网曹桢摄)

图为山羊奶制成的手工香皂引起女游客的关注。(新华网曹桢摄)

图为展馆入口处设置的钱学森雕像。钱学森先生立足于阿拉善,提出发展“沙产业”的理念,首开沙产业先河。(新华网 曹桢摄)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