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环保

生态修复:全社会齐上阵

2018-02-06 07:11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束 涵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鼓励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生态保护和修复正迎来全民参与的时代。

不能过度干预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有一座金牛山。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多年的炸山采石活动使这座山头满目疮痍,地表裸露,植被稀疏。如今,在专业人员的修复下,这座沉睡了20多年的废弃矿山摇身一变,成为集观赏、游览、健身为一体的休闲公园。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有人建议把山沟炸平,拆了石灰窑。”金牛山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毛子强不同意这种做法,“金牛山山形很漂亮,山势都还在,石灰窑也是当年历史发展的见证,这些都可以保留”。在毛子强的坚持下,山体进行了工程防护,大坑经处理成为蓄水池兼景观湖,窑顶变成小型活动广场。

炸还是不炸,拆还是不拆,这反映了“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的理念差异。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蔡运龙看来,至今仍然存在的“改造自然”思维惯性令人担忧,过度干预自然演替过程,会使修复缺乏可持续性。

蔡运龙认为,尊重生态,师法自然。修复的关键在于解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尊重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等自然规律,使退化生态系统走上自然恢复的路径。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鼓励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生态保护和修复正迎来全民参与的时代。

不能过度干预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有一座金牛山。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多年的炸山采石活动使这座山头满目疮痍,地表裸露,植被稀疏。如今,在专业人员的修复下,这座沉睡了20多年的废弃矿山摇身一变,成为集观赏、游览、健身为一体的休闲公园。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有人建议把山沟炸平,拆了石灰窑。”金牛山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毛子强不同意这种做法,“金牛山山形很漂亮,山势都还在,石灰窑也是当年历史发展的见证,这些都可以保留”。在毛子强的坚持下,山体进行了工程防护,大坑经处理成为蓄水池兼景观湖,窑顶变成小型活动广场。

炸还是不炸,拆还是不拆,这反映了“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的理念差异。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蔡运龙看来,至今仍然存在的“改造自然”思维惯性令人担忧,过度干预自然演替过程,会使修复缺乏可持续性。

蔡运龙认为,尊重生态,师法自然。修复的关键在于解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尊重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等自然规律,使退化生态系统走上自然恢复的路径。

迎来产业风口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但那时的规模较小。2010年开始,中国生态修复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应用取得较大进展,展开专利布局的专利权人与其专利申请量皆同步增加。

生态修复非一日之功,也非少数力量所为,正如中共十九大所要求的,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

在国家支持和巨大的市场驱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其中,以PPP模式为主导分享生态修复这块大蛋糕。借助于此,地方政府可推进当地生态建设,参与企业也能获得建设和运营收益,提高在产业市场的竞争能力。 

同时,在生态修复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少不了民众的支持与自觉参与。亿利资源集团开创的“库布其模式”能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拥有民众响应、社会参与这一坚实基础。经过20多年的努力,10多万人不仅绿了一座沙漠,更拥有了体面的工作收入。

随着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地区正通过探索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引导生态修复区域居民从当地传统的低收入产业向高端生态产业、旅游业和服务业方向发展,实现政府、企业、公众各方共建共赢。

(责任编辑:易潇)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