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环保

人居环境提升让四九城更有京味

2018-02-07 07:19 北京日报  作者:汤华臻

新春脚步渐近,京城年味渐浓。在东四九条,“报春”之声再次响起,朱红色四合院门缓缓开启,“春官”“春吏”沿途高喊“春来喽”;在西城白塔寺,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庙会已开张,品尝传统小吃,展示传统年货,演绎传统耍货等火热进行;在东、西琉璃厂,厂甸庙会时隔8年将重回发源地,大年初一开始,笔墨纸砚、书画展览等传统“文市”华丽回归……

回归京城的老传统,映照着胡同里的新气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胡同前些年可不是这样。私搭乱建、堆物堆料,喧嚣嘈杂、拥挤不堪,别说办庙会,就连居家过日子、年节待客都憋屈。如今,通过腾退清理、修缮改造,那些历经沧桑的胡同院落之美又重现世人面前。“荣春满园”里,梨园风韵扑面而来,行走其中似乎都能听到“角儿”的妙音;大栅栏地区,站在胡同尽西口,一眼就能望到正阳门;桐梓胡同,穿过通幽曲径,便能到达“百花深处”。

一城北京,半城胡同。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有自己独特的城市品格。然而,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支撑,虽然“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说头,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故事”,但胡同四合院本身的基础设施已经落后于现代生活,再加上近些年,“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屡禁难绝,进一步拉低了胡同环境的宜居值,文化生活更无从谈起。有老街坊感慨,打开窗就是烧烤摊,关上门还闹哄哄,上个厕所、洗个澡、停个车都费劲。基本的生活品质无法保障,哪还顾得上品味什么底蕴,传承什么习俗?

当下,许多老胡同重拾传统,正是基于疏解整治和环境提升的大背景。当历史街区实现“由聚到疏”的转身,大量空间得以释放,做道场的“螺蛳壳”有了更多腾挪余地;当煤改电、上下水进入平房院,居住的舒适度提升,居民便多了侍弄花草的闲情逸致。漫步在整饬一新的街道,目光所及乃是青砖灰瓦、朱门红檐,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多了几分对文化的感怀。循序渐进精雕细琢,让当代胡同更好对接民生需求,平常生活才能更加有滋有味。事实上,也只有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能更加自觉地爱护身边的居住环境,进而实现胡同风貌的持久延续。

新春脚步渐近,京城年味渐浓。在东四九条,“报春”之声再次响起,朱红色四合院门缓缓开启,“春官”“春吏”沿途高喊“春来喽”;在西城白塔寺,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庙会已开张,品尝传统小吃,展示传统年货,演绎传统耍货等火热进行;在东、西琉璃厂,厂甸庙会时隔8年将重回发源地,大年初一开始,笔墨纸砚、书画展览等传统“文市”华丽回归……

回归京城的老传统,映照着胡同里的新气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胡同前些年可不是这样。私搭乱建、堆物堆料,喧嚣嘈杂、拥挤不堪,别说办庙会,就连居家过日子、年节待客都憋屈。如今,通过腾退清理、修缮改造,那些历经沧桑的胡同院落之美又重现世人面前。“荣春满园”里,梨园风韵扑面而来,行走其中似乎都能听到“角儿”的妙音;大栅栏地区,站在胡同尽西口,一眼就能望到正阳门;桐梓胡同,穿过通幽曲径,便能到达“百花深处”。

一城北京,半城胡同。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有自己独特的城市品格。然而,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支撑,虽然“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说头,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故事”,但胡同四合院本身的基础设施已经落后于现代生活,再加上近些年,“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屡禁难绝,进一步拉低了胡同环境的宜居值,文化生活更无从谈起。有老街坊感慨,打开窗就是烧烤摊,关上门还闹哄哄,上个厕所、洗个澡、停个车都费劲。基本的生活品质无法保障,哪还顾得上品味什么底蕴,传承什么习俗?

当下,许多老胡同重拾传统,正是基于疏解整治和环境提升的大背景。当历史街区实现“由聚到疏”的转身,大量空间得以释放,做道场的“螺蛳壳”有了更多腾挪余地;当煤改电、上下水进入平房院,居住的舒适度提升,居民便多了侍弄花草的闲情逸致。漫步在整饬一新的街道,目光所及乃是青砖灰瓦、朱门红檐,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多了几分对文化的感怀。循序渐进精雕细琢,让当代胡同更好对接民生需求,平常生活才能更加有滋有味。事实上,也只有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能更加自觉地爱护身边的居住环境,进而实现胡同风貌的持久延续。

“以前都不好意思邀请亲戚朋友来串门,因为门前的环境太差了。”龙潭街道梁大姐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街坊的心声,而她接下来的选择更传递了大家的热情——报名当“小巷管家”,每天在社区巡视,维持街道社区的整洁有序。疏解整治的效果逐步显现,由此激发的社会共治积极性,进一步充实着基层治理的力量。无论是恢复胡同风貌,重拾京城旧俗,还是腾退老房利用,拾掇门前空地,等等,大家都愿意一起聊一聊、议一议。打通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激活共同治理的微小细胞,胡同院落整洁了、有序了、宜居了,流转其上的人文之韵才能延绵不绝。

南锣鼓巷、烟袋斜街、雨儿胡同……一条条胡同的今昔,构成了京城的一部部生活史。继续呵护好这片空间,让镌刻在青砖灰瓦的传统与舒适的现代生活交相辉映,今天的精心打理也将成就明天的胡同故事。

(责任编辑:易潇)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