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专题>你有多久没牵妈妈的手

【新春走基层】甘肃榆中:窑洞宾馆创新“留”乡愁

2018-02-08 15:06 人民网-甘肃频道  作者:牟健、赵江梅

俗话说“靠山吃山”,在甘肃省榆中县白虎山上,土生土长的刘翠芳依山创业,依据全县秦汉风格的榆中元素,积极响应各级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景”魅力乡村的号召,依托白虎山独特的地形地貌,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北特色的窑洞农庄旅游发展之路。

“建窑洞宾馆主要是让一些年老的人找寻以往生活的记忆,让年轻人再次体验农村生活。”刘翠芳表示,她一直有个心愿,想做具有黄土高原特色并且能帮助自己家乡的事业,而窑洞里承载着她的童年记忆,小时候住在窑洞里,窗户是半圆形的,雕工精致的木条把窗户隔成一个个小方格。她说:“我是看着姥姥剪窗花长大的,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把剪好的窗花一起贴在窗户纸上,我就趴在炕上从窗花镂空处看着窗外。”这也是刘翠芳去年返乡创业经营窑洞特色农庄的初衷,“我想让我们这一辈人能在这里有所回忆,也想让没经历过窑洞生活的年轻人了解我们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

位于榆中县三角城乡的龚家屲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破败的宅院十屋九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只有老弱病幼在家里留守,抛荒的田地杂草长得比人还高。然而,伴随着近几年榆中县扶贫攻坚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该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眼前是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一盏盏笔挺的太阳能路灯,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宽阔的休闲文化广场,以及弘扬孝善美德的文化墙等。

家乡的变化激起了刘翠芳心底的涟漪,她带上儿子,马上去外地开始实地考察,结合家乡的实际,初步构想了创业思路:在短期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集餐饮休闲、旅游观光、窑洞住宿为一体的特色农庄,带动全村农家乐餐饮产业发展,让村民尤其是精准扶贫户,都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同时,整合村民空闲房屋,出租给游客和城市居民居住,共同发展民宿经济;远期规划则是建成集现代农业、田园观光为一体的龚家屲村田园综合体。

“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路通了,水有了,环境好了,但是,村里面还没有培育出拿得出、叫得响的特色富民产业,村民的钱包也还没有鼓起来,赚钱还是主要靠外出打工。”刘翠芳说,这几年,她一直在思考,党对农村、农民这么重视和支持,作为在外打拼多年,算是村里先富起来的一拨人,不能只盼着上面“输血”致富,也该回乡创业“造血”,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了。

2017年,榆中县展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并被列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这些好消息坚定了刘翠芳返乡创业的决心。她相信,将来到榆中休闲旅游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只要有特色、有亮点,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增加村民的收入。

2017年底,在相关部门和全村父老乡亲的支持下,刘翠芳依托全县秦汉建筑风格和美丽乡村建设,在白虎山山腰投资千万元建成了以生态餐厅、窑洞体验和民间剪纸为主的餐饮休闲农庄,使游客在享用农家特色餐饮、欣赏民俗文化剪纸和体验宁静舒适窑洞住宿的同时,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农庄开业后,原本一度沉寂的乡村,又一次焕发了生机。

刘翠芳说:“新时代给我的又一个新机遇,使我对创业思路的远期规划更加充满了信心。”农庄建设之初,刘翠芳就积极响应实力、魅力、生态、活力、幸福、实干“六个榆中”号召,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使用了比普通燃煤锅炉价格昂贵的量子能供热机组,虽然增加了投资成本,但使用清洁能源是新农村绿色发展的最佳选择。

在刘翠芳的规划里,她的远期目标是:依托白虎山建设杏林观光风景区,推出观景、赏花、休闲和特色采摘活动;扭转千亩土地打造冬枣示范园区,引进陕西省大荔县冬枣这一经济附加值高的新品种、新技术,配套建成大枣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业格局、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城市居民的田园梦,打造农事种植体验区,通过划分小块种植田,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身临其境地的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俗话说“靠山吃山”,在甘肃省榆中县白虎山上,土生土长的刘翠芳依山创业,依据全县秦汉风格的榆中元素,积极响应各级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景”魅力乡村的号召,依托白虎山独特的地形地貌,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北特色的窑洞农庄旅游发展之路。

“建窑洞宾馆主要是让一些年老的人找寻以往生活的记忆,让年轻人再次体验农村生活。”刘翠芳表示,她一直有个心愿,想做具有黄土高原特色并且能帮助自己家乡的事业,而窑洞里承载着她的童年记忆,小时候住在窑洞里,窗户是半圆形的,雕工精致的木条把窗户隔成一个个小方格。她说:“我是看着姥姥剪窗花长大的,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把剪好的窗花一起贴在窗户纸上,我就趴在炕上从窗花镂空处看着窗外。”这也是刘翠芳去年返乡创业经营窑洞特色农庄的初衷,“我想让我们这一辈人能在这里有所回忆,也想让没经历过窑洞生活的年轻人了解我们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

位于榆中县三角城乡的龚家屲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破败的宅院十屋九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只有老弱病幼在家里留守,抛荒的田地杂草长得比人还高。然而,伴随着近几年榆中县扶贫攻坚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该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眼前是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一盏盏笔挺的太阳能路灯,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宽阔的休闲文化广场,以及弘扬孝善美德的文化墙等。

家乡的变化激起了刘翠芳心底的涟漪,她带上儿子,马上去外地开始实地考察,结合家乡的实际,初步构想了创业思路:在短期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集餐饮休闲、旅游观光、窑洞住宿为一体的特色农庄,带动全村农家乐餐饮产业发展,让村民尤其是精准扶贫户,都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同时,整合村民空闲房屋,出租给游客和城市居民居住,共同发展民宿经济;远期规划则是建成集现代农业、田园观光为一体的龚家屲村田园综合体。

“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路通了,水有了,环境好了,但是,村里面还没有培育出拿得出、叫得响的特色富民产业,村民的钱包也还没有鼓起来,赚钱还是主要靠外出打工。”刘翠芳说,这几年,她一直在思考,党对农村、农民这么重视和支持,作为在外打拼多年,算是村里先富起来的一拨人,不能只盼着上面“输血”致富,也该回乡创业“造血”,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了。

2017年,榆中县展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并被列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这些好消息坚定了刘翠芳返乡创业的决心。她相信,将来到榆中休闲旅游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只要有特色、有亮点,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增加村民的收入。

2017年底,在相关部门和全村父老乡亲的支持下,刘翠芳依托全县秦汉建筑风格和美丽乡村建设,在白虎山山腰投资千万元建成了以生态餐厅、窑洞体验和民间剪纸为主的餐饮休闲农庄,使游客在享用农家特色餐饮、欣赏民俗文化剪纸和体验宁静舒适窑洞住宿的同时,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农庄开业后,原本一度沉寂的乡村,又一次焕发了生机。

刘翠芳说:“新时代给我的又一个新机遇,使我对创业思路的远期规划更加充满了信心。”农庄建设之初,刘翠芳就积极响应实力、魅力、生态、活力、幸福、实干“六个榆中”号召,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使用了比普通燃煤锅炉价格昂贵的量子能供热机组,虽然增加了投资成本,但使用清洁能源是新农村绿色发展的最佳选择。

在刘翠芳的规划里,她的远期目标是:依托白虎山建设杏林观光风景区,推出观景、赏花、休闲和特色采摘活动;扭转千亩土地打造冬枣示范园区,引进陕西省大荔县冬枣这一经济附加值高的新品种、新技术,配套建成大枣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业格局、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城市居民的田园梦,打造农事种植体验区,通过划分小块种植田,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身临其境地的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责任编辑:王震)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