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环保

白建国:我的林子越来越密(美丽中国·天保20年②)

2018-04-18 08:02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柯仲甲

图为白建国挖出自己种植的林下参。
  翠峦区委宣传部供图

制图:张芳曼

“经营家庭林场,去年挣了小10万块”

4月的黑龙江伊春依然春寒料峭,上山一路颠簸,开着车的老白却精神抖擞。

车到一片林子前停下,就到了他承包的“白建国家庭林场”,12年前亲手栽下的5000多株红松越来越茂密,林下种参、林里养猪,鸡舍里还有80多只大笨鸡……

就像红松成长的第六十一年才进入“中龄”一般,61岁的白建国也感觉自己还有着使不完的劲。这位曾经的伐木工不仅当上了护林员,如今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种参王”。

2015年是老白种的林下参收获的第一年,他当年就挖了小200根人参。“品相好的卖五六百元,差的几十到一二百元不等。”老白很兴奋,3年来他一共挖了600多根人参,每年都有稳定收入。

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收获,老白等了好多年。这些年他省吃俭用、东借西凑,陆陆续续投入了30多万,栽下了160多万株人参,就是盼着收获的那一天。

常有人慕名而来,向他学习种参经验,老白最常说的话就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和种树、护树一样,这东西就得靠时间,不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别投入了。”老白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当年和他一起种林下参的,不少人因为吃不了苦放弃了。

老白家庭林场的产品很受欢迎,儿子在外工作多年,现在也回到了林场。“我搞生产管理,他搞销售。”老白说,儿子主要负责人参、鸡蛋、蜂蜜等产品的网络渠道销售。为了支持老白创业,翠峦区政府还协调了一间百来平方米的门市房,作为他的产品销售展厅。

图为白建国挖出自己种植的林下参。
  翠峦区委宣传部供图

制图:张芳曼

“经营家庭林场,去年挣了小10万块”

4月的黑龙江伊春依然春寒料峭,上山一路颠簸,开着车的老白却精神抖擞。

车到一片林子前停下,就到了他承包的“白建国家庭林场”,12年前亲手栽下的5000多株红松越来越茂密,林下种参、林里养猪,鸡舍里还有80多只大笨鸡……

就像红松成长的第六十一年才进入“中龄”一般,61岁的白建国也感觉自己还有着使不完的劲。这位曾经的伐木工不仅当上了护林员,如今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种参王”。

2015年是老白种的林下参收获的第一年,他当年就挖了小200根人参。“品相好的卖五六百元,差的几十到一二百元不等。”老白很兴奋,3年来他一共挖了600多根人参,每年都有稳定收入。

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收获,老白等了好多年。这些年他省吃俭用、东借西凑,陆陆续续投入了30多万,栽下了160多万株人参,就是盼着收获的那一天。

常有人慕名而来,向他学习种参经验,老白最常说的话就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和种树、护树一样,这东西就得靠时间,不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别投入了。”老白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当年和他一起种林下参的,不少人因为吃不了苦放弃了。

老白家庭林场的产品很受欢迎,儿子在外工作多年,现在也回到了林场。“我搞生产管理,他搞销售。”老白说,儿子主要负责人参、鸡蛋、蜂蜜等产品的网络渠道销售。为了支持老白创业,翠峦区政府还协调了一间百来平方米的门市房,作为他的产品销售展厅。

老白告诉记者,“经营家庭林场,去年挣了小10万块!日子现在好起来,知足了!”

“总不能永远就指着拿补贴吧”

白建国原本是翠峦林业局北山经营所的一名林业工人。1998年天保工程试点启动,伊春被列入试点。“1998年到1999年试了一年”,对这些时间点,老白记得很清楚,“2000年正式实施,林区减产、职工分流,同时人工造林让植被开始慢慢恢复”。

职工分流,一个重要去向便是管护森林——国家拨款补贴,职工转岗护林。老白也被分流到了护林员的岗位上,“那年我41岁,儿子云峰也17岁了,转眼就要念大学,家庭需要开支,当时感觉压力不小”。

老白腿勤、踏实,到了新岗位很快就进入了角色。2001年,有一片人工栽种的红松母树林,由于太远没人愿意管,林场决定让当过兵的老白挑起这个担子。

140公顷红松林就这样成了老白的“新战场”。从前凌晨上山伐木,如今早上6点也得进林子了,带着干粮,一圈巡下来就是一整天。防火防盗防虫害,工作不比伐木轻。“腿得勤,不跑不行”,老白说,“经常跑跑,那些盗伐的就知道这儿有人了,不敢来。”

管护林子闲暇时,老白开始琢磨点其他事了——“林子得好好管护,职工的日子也得过好,咱林区还是得在林下经济上做文章,总不能永远就指着拿补贴吧?”也许是儿子的学费让老白坐不住,也许是当过兵的经历让他闲不住,曾经只会闷头砍树、护树的老白,创业了。

“局里鼓励护林员在管护好责任林的前提下,搞多种经营改善生活。”老白回忆。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养牛和种植人参。哪知好景不长,2003年,因为盲目跟风、缺乏管理等原因,老白不仅赔了5万块买牛犊子的钱,还把抵押房子换来的2万多块饲料钱也搭了进去。

好在很快有了转机。在林科院专家和林业局的帮助下,老白慢慢掌握了林下参种植的窍门。“人参喜湿怕涝、喜光怕晒,在直径18厘米以上的树下生长得好。”老白滔滔不绝,“这儿树林茂密,正好起到了为人参挡雨遮光的作用。”

2006年,伊春试点林权制度改革,老白和儿子白云峰,还有一些亲戚,一块儿集资承包了42.25公顷林地,建成了现在的“白建国家庭林场”。他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下5000多棵红松、5000多棵樟子松,“亲手砍的就亲手栽回来”,老白说。

人参从种下到收获,至少需要15年。很多人半途而废,放弃了林下参种植,可老白真的坚持到了2015年,等来了收获。

“没有天然林保护工程,能有现在吗” 

老白说,“我的林子越来越密,据我的观察,伊春的森林资源也恢复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了。”2011年,伊春彻底停止森林主伐;2013年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截至2016年末,伊春活立木蓄积量3.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4.4%。由于森林生态不断好转,动植物资源也快速增长,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正成为伊春转型发展的“主攻手”。越来越多林业职工在与林业有关的产业之中谋到一份工作。

“包了30年,能一直管护到2031年。这辈子是离不开这林子了。”老白说,“看着那片红松林一点点大起来,说不出的满足啊!”

从“采山”到“种参”,老白每种一株林下参,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认识就会深入一层。“亏得当年果断保护天然林,不然一般的小树哪能为人参遮光挡雨呢?树要是都砍了,水土流失,人参又去哪吸收养分呢?没有天然林保护工程,能有现在吗?”老白很感慨,“20年前,我对保护工程的认识停留在‘输血’‘救命’上,甚至有时也冒过一丝这样的想法:说不定哪天还能操起伐木斧。现在看,保护工程更大的意义,难道不是造血吗?我们职工转变观念,森林生态也在好转,这就是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对未来还有啥期待?”临下山前,记者问老白。

“要说期待吧,也有!”老白笑眯眯地说,“希望这林子越来越密,我的家庭林场发展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8日 14 版)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初梓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