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收藏

写生的探索是构建一种观看语法

2018-04-25 08:56 中国文化报

西溪南写生·2(油画) 50×60厘米 颜苏平

我在去年曾赴安徽黄山、西溪南村采风写生。此行,有种闲情雅赋的味道,不由自主地让整个人静了下来,连落入画中的笔触也变得温婉了。毕竟,徽州的一景一物,较之粗犷的西北,是大相径庭的。从那马头墙、小青瓦透出的人文气息,浓郁得似乎连我们这些过客都成了诗的一部分。粉墙黛瓦,薄雾氤氲,绿水环绕,点缀着其中万物疯长的嫩绿,全然一派水墨丹青的韵味。而这种东方诗意,不妩媚、不做作,在温润灵秀中,透着宁静致远、通达从容。此景,恰好赋予了油性色调独特的东方文化品格。

大多的写生创作,是由景由情催生的,而非概念地描绘一山一水、一树一石。每一景,在不同地域,会有着不同的表情。哪怕一样的白墙,在江南的烟雨中,黑白的线条构成,不自觉地诠释着东方禅意、人文哲诗;而在荒莽的西北大地,却折射出色彩的富丽斑斓和线条的恣肆洒脱。而此时写生的探索是构建一种观看语法,用绘画的语言去建立全新的视觉准则,严格地、选择性地对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一景一物做出极具个性化的解释。

往往,用西方的语言去讲述具有鲜明东方元素的图景,是极其艰难的。这种跨文化语境的表达,需要做到表情达意恰如其分。为了追求东方美学的精神气质,而刻意效仿传统水墨的调性和笔触的酣畅淋漓,舍弃了油彩特有的质感、光感和体量感;抑或过多地囿于油画媒介的表现技法,只停留在对东方的图像简单生硬的描摹拼贴,这些都是有失偏颇的。两种文化语境的转换有着相当难度,是一个需要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过程。用油画的本体语言表达东方传统文化,并不只是所谓的视觉表征上的转化,而更重要的是意象的重组,将内心的思索物化为外向表达。保持油画语言的纯粹性和物质性,来营造气韵生动的东方意境,并带入自我的精神取向,观照现实又疏离现实,在完美呈现油画明亮厚重的观感体验的同时,传递出东方含蓄内敛的生命哲学和精神内核,这也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意境的营造,讲究气韵。“韵”是指画面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气”则是指内在的精神气质,“韵”以“气”为底蕴。谷雨前后的徽州,温暖迷离,有着江南古镇独特的韵味,这是历史人文积淀的印迹,是哲学禅思洞彻的自在,似乎消解了一切具象的图景。转借到画布上,任何的塑造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与人物写生不同,为了使画面更接近内心所感受的这种通达从容、天人合一的轻盈,我尝试通过线条与色块的组织来搭建心理空间,让色调也随之沉着凝滞,每一落笔,都极力寻求与内心相呼应的脉络,以使最终的视觉效果具有更广义的精神氛围。(作者系广东画院专业画家)

西溪南写生·2(油画) 50×60厘米 颜苏平

我在去年曾赴安徽黄山、西溪南村采风写生。此行,有种闲情雅赋的味道,不由自主地让整个人静了下来,连落入画中的笔触也变得温婉了。毕竟,徽州的一景一物,较之粗犷的西北,是大相径庭的。从那马头墙、小青瓦透出的人文气息,浓郁得似乎连我们这些过客都成了诗的一部分。粉墙黛瓦,薄雾氤氲,绿水环绕,点缀着其中万物疯长的嫩绿,全然一派水墨丹青的韵味。而这种东方诗意,不妩媚、不做作,在温润灵秀中,透着宁静致远、通达从容。此景,恰好赋予了油性色调独特的东方文化品格。

大多的写生创作,是由景由情催生的,而非概念地描绘一山一水、一树一石。每一景,在不同地域,会有着不同的表情。哪怕一样的白墙,在江南的烟雨中,黑白的线条构成,不自觉地诠释着东方禅意、人文哲诗;而在荒莽的西北大地,却折射出色彩的富丽斑斓和线条的恣肆洒脱。而此时写生的探索是构建一种观看语法,用绘画的语言去建立全新的视觉准则,严格地、选择性地对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一景一物做出极具个性化的解释。

往往,用西方的语言去讲述具有鲜明东方元素的图景,是极其艰难的。这种跨文化语境的表达,需要做到表情达意恰如其分。为了追求东方美学的精神气质,而刻意效仿传统水墨的调性和笔触的酣畅淋漓,舍弃了油彩特有的质感、光感和体量感;抑或过多地囿于油画媒介的表现技法,只停留在对东方的图像简单生硬的描摹拼贴,这些都是有失偏颇的。两种文化语境的转换有着相当难度,是一个需要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过程。用油画的本体语言表达东方传统文化,并不只是所谓的视觉表征上的转化,而更重要的是意象的重组,将内心的思索物化为外向表达。保持油画语言的纯粹性和物质性,来营造气韵生动的东方意境,并带入自我的精神取向,观照现实又疏离现实,在完美呈现油画明亮厚重的观感体验的同时,传递出东方含蓄内敛的生命哲学和精神内核,这也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意境的营造,讲究气韵。“韵”是指画面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气”则是指内在的精神气质,“韵”以“气”为底蕴。谷雨前后的徽州,温暖迷离,有着江南古镇独特的韵味,这是历史人文积淀的印迹,是哲学禅思洞彻的自在,似乎消解了一切具象的图景。转借到画布上,任何的塑造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与人物写生不同,为了使画面更接近内心所感受的这种通达从容、天人合一的轻盈,我尝试通过线条与色块的组织来搭建心理空间,让色调也随之沉着凝滞,每一落笔,都极力寻求与内心相呼应的脉络,以使最终的视觉效果具有更广义的精神氛围。(作者系广东画院专业画家)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热点推荐

最新 社会 理财 军事 娱乐

进入新闻频道
进入社会频道
进入理财频道
进入军事频道
进入娱乐频道

社区热贴

热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