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信中国》:带动年轻人感受信仰的力量

2018-04-26 09:50 羊城晚报  作者:王莉

朱军(左)全身心投入该节目

刘涛对表演精益求精

杨洋在《信中国》首期节目登场

继杨洋、张若昀、马苏、王源等人之后,上周五,央视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第七期迎来了实力派演员陈建斌和黄磊、钢琴家郎朗以及新晋人气小生邓伦等四位明星“信使”,分别诠释四封爱国志士的信件,展现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英雄热血,感动了无数观众。

该节目以信为载体,通过“信使”们的全情演绎,讲述英雄家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传递满满正能量。对于节目收获众多好评,总编剧程禹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信中国》以信为支点,融入更多的东西,让文化呈现更立体,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继续探索和不断实践的方向。”

  书信 通过文字展现出精神信仰

《信中国》里的一封封信件,或情真意切或浩气昂扬,连通了过去与当今,不仅是历史的回眸,更是对现实的注目。程禹称,第一季选择的全是党员的书信,就是想通过书信展现这些鲜活的共产党员形象:“《信中国》三个字,可以拆分为‘信’和‘中国’,‘信’同时代表了信念、信仰、诚信等理念。我们希望将书信作为纽带和窗口,通过书信中的文字,发现一代人的面貌、一段历史往事,以致一种精神信仰。”

节目组从上千封信中最终选择了50多封来呈现。谈及选信的标准,程禹说:“第一季的主题是展现人性与党性的呼应,反映党员的精神信仰。这些信件中,有名人伟人的,也有普通党员的;有革命历史时期的,也有现当代的,甚至是最近两年的普通党员的书信。他们有些默默无闻,但通过信件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基层党员的形象。”

节目中,朱军担任信件讲述人,挖掘信件背后的故事和人物情感。此外,他还是节目制作人,负责整体的统筹制作。节目执行导演宁博芳透露:“从最开始信件、信使的选择,到故事的呈现,包括视觉体现、彩排时跟嘉宾沟通以及后期制作,朱军老师都在倾尽全力做这件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朱军(左)全身心投入该节目

刘涛对表演精益求精

杨洋在《信中国》首期节目登场

继杨洋、张若昀、马苏、王源等人之后,上周五,央视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第七期迎来了实力派演员陈建斌和黄磊、钢琴家郎朗以及新晋人气小生邓伦等四位明星“信使”,分别诠释四封爱国志士的信件,展现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英雄热血,感动了无数观众。

该节目以信为载体,通过“信使”们的全情演绎,讲述英雄家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传递满满正能量。对于节目收获众多好评,总编剧程禹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信中国》以信为支点,融入更多的东西,让文化呈现更立体,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继续探索和不断实践的方向。”

  书信 通过文字展现出精神信仰

《信中国》里的一封封信件,或情真意切或浩气昂扬,连通了过去与当今,不仅是历史的回眸,更是对现实的注目。程禹称,第一季选择的全是党员的书信,就是想通过书信展现这些鲜活的共产党员形象:“《信中国》三个字,可以拆分为‘信’和‘中国’,‘信’同时代表了信念、信仰、诚信等理念。我们希望将书信作为纽带和窗口,通过书信中的文字,发现一代人的面貌、一段历史往事,以致一种精神信仰。”

节目组从上千封信中最终选择了50多封来呈现。谈及选信的标准,程禹说:“第一季的主题是展现人性与党性的呼应,反映党员的精神信仰。这些信件中,有名人伟人的,也有普通党员的;有革命历史时期的,也有现当代的,甚至是最近两年的普通党员的书信。他们有些默默无闻,但通过信件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基层党员的形象。”

节目中,朱军担任信件讲述人,挖掘信件背后的故事和人物情感。此外,他还是节目制作人,负责整体的统筹制作。节目执行导演宁博芳透露:“从最开始信件、信使的选择,到故事的呈现,包括视觉体现、彩排时跟嘉宾沟通以及后期制作,朱军老师都在倾尽全力做这件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信使 通过知名演员吸引年轻人

程禹表示,节目组还看重信件能否让观众共鸣:“要让观众从信件中得到震撼和感动,并从中有所发现,发现我们未知的或者忽略的东西。”

在第二期节目里,王俊凯诠释了雨花台烈士成贻宾写给未婚妻的信件,信中既有成贻宾对未婚妻的思念与爱恋,也有他对于未来新生活的理想与抱负。“书信也是具有文献意义的历史档案,它真实而鲜活。雨花台烈士这组信件,是以成贻宾作为一个主体展现,从中反映雨花台烈士的整体群像。”程禹表示,节目播出后,有不少观众特意前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了解更多相关历史故事。

除了王俊凯,王源、张艺兴、盛一伦等众多年轻明星都在节目中登台亮相。宁博芳表示,年轻演员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我们选择信使的标准是:第一,要有足够的舞台表现力,有充沛的情感,能把书信中的人物和情感表现出来;第二,要跟写信人尽量接近,这种接近,包括年龄上、生活背景上,甚至精神的传承上;第三,一定要是大众熟知的演员,能带动年轻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呈现 通过组信方式增加立体感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节目组发现,如何把信件立体地呈现出来是最大的难题。“我们想到了用情景还原、史料还原等手法来丰富内容,还通过一组信件之间的相互串联,来反映一个主题。”程禹说。

在首期节目里,杨洋作为“信使”诵读民族英雄黄继光的家书,他与老戏骨张少华的走心配合,令观众感动落泪。节目组还收到了来自黄继光家乡四川省中江县县委宣传部代表中江县几十万父老乡亲写的一封感谢信。宁博芳说:“我们最开始找到黄继光的这封信,并不是很长,很多东西我们其实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又去找到了黄继光母亲的信。通过多组信件,呈现给观众一个母亲的孩子、一个在战场上想家的孩子的鲜活形象,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更加全面。”

对于每一封信,每一位“信使”都经历了反复推敲。程禹透露:“信使在准备的过程中,都会尽力去了解信件背后的故事和人物的方方面面。杨洋还很认真地在信件上做标注,包括哪里停顿、哪里连贯,甚至这块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等等,做了非常多的案头工作。”他还透露,有的“信使”会因情感表达不够而主动要求再读一遍:“刘涛读赵一曼的信,就经过了反复揣摩,还主动询问能不能再来一遍。”

  意义 通过文化节目带来更多思考

日前,《信中国》《朗读者》《国家宝藏》等多档原创节目亮相法国戛纳电视节,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和称赞。程禹坦言:“这对于中国电视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也是中国模式、中国节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崛起,成为综艺节目里的一股清流。程禹说:“我国是文化大国,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类节目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土壤,这较其他国家是具有极大优势的。”谈及文化节目的创作,程禹强调需要注重两方面:“启迪,就是如何将悠久历史文化的璀璨内容用更加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启发,就是如何通过节目带动更多人去思考。”

“无论是综艺,还是影视剧,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重点是我们如何表达、如何讲好文化故事,表达文化自信,做好文化输出。”程禹说,“《信中国》也许是一个探索,以信为支点,融入更多的东西,让文化呈现更立体,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继续探索和不断实践的方向。”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