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文化

敦和国学:立足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2018-05-02 08:35 人民网  

敦和国学:立足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杭州启动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四月的杭州,平和,厚重。西子湖畔,春和景明。千百年来,西湖见证了无数值得铭记的历史,沐浴着缕缕文化清风。新时代,千年国学展示出新风貌。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杭州西湖之畔启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杭州再一次成为了华夏文明的见证者。

致敬国学,我们都是卫道者。新时代,是文化自信的时代。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传承,中华文明经历了起起落落。重新崛起的今天,在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时代,致敬国学是整个民族的精神诉求。

亲近国学,我们都是亲历者。文明贯穿于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国学就在每个中国人的身边。社会越发展,文明就越进步,人文精神正逐步发扬光大。新时代的中国人有了全新的精神追求,传统文化成了全新的精神归宿。

重建斯文,我们都是传承者。曾经,我们疏远过国学,抛却过经典,批判过古人。真正的文明,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曾经是有名的礼仪之邦,斯文对于整个民族而言都不陌生。疏远之后是亲近,抛却之后是重拾。重建斯文,是中华文明的呐喊。

敦和国学:立足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杭州启动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四月的杭州,平和,厚重。西子湖畔,春和景明。千百年来,西湖见证了无数值得铭记的历史,沐浴着缕缕文化清风。新时代,千年国学展示出新风貌。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杭州西湖之畔启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杭州再一次成为了华夏文明的见证者。

致敬国学,我们都是卫道者。新时代,是文化自信的时代。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传承,中华文明经历了起起落落。重新崛起的今天,在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时代,致敬国学是整个民族的精神诉求。

亲近国学,我们都是亲历者。文明贯穿于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国学就在每个中国人的身边。社会越发展,文明就越进步,人文精神正逐步发扬光大。新时代的中国人有了全新的精神追求,传统文化成了全新的精神归宿。

重建斯文,我们都是传承者。曾经,我们疏远过国学,抛却过经典,批判过古人。真正的文明,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曾经是有名的礼仪之邦,斯文对于整个民族而言都不陌生。疏远之后是亲近,抛却之后是重拾。重建斯文,是中华文明的呐喊。

杭州,一个由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多个跨时代文化历史积淀而成的城市,同时作为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联合主办方之一敦和基金会的注册地、敦和种子基金计划等多个文化资助项目的发起地,集齐天时地利人和,拉开了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大幕。

常道无垠,变中求同。立足传承,远播海外。中华国学,新起点上再出发。

 

回顾历史:国学为根  理当致敬

“先人留下了那么丰富宝贵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包容,丰富多彩,礼仪之邦也因此享誉千年,理当致敬。”84岁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在国学大典启动仪式上这样说。

中华民族孕育出伟大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也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历经上下五千年的演变,华夏文明已悄然发生变化,但终究是万变不离其中,精髓犹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楼宇烈教授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的人文精神,“人本主义”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他认为国学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今天我们谈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文化,热爱文化。

两年一届的国学大典,旨在推动海内外华人共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守护全球华人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家园。国学是全球华人的根,是永不褪色的精髓。

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越光认为,国学大典的主题是致敬国学,就是要致敬历史,致敬良知。谈起历史,陈越光说:“历史并不就是那些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可以在今天的人心中复活的过去的故事。所以,历史才可以作为镜子;所以,历史才可以对今天乃至未来发生影响;所以,我们才可以在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吸取情感和力量。”“回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一路走来,一座座思想的群山起伏相连,致敬可以端正我们对历史的态度。”

作为致敬国学的践行者,陈越光始终走在寻根的最前沿,他表示,“敦和基金会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以探源性发掘、原创性研究、体悟性实践、传播性弘扬为国学传承项目的方向,做守道者的同道,做步行者的陪伴,做探索者的后援。”

 

立足当下:文化自信  古体今用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新时代的中国,讲究文化自信。互联网+时代的国学,讲究“古体今用”。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学也承担着两大新使命,一是深入认识和挖掘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涵,彰显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二是以解决当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使传统思想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生活,并提供资源和智慧。”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为新时代的国学赋予了两大价值。

近年来,随着中国富起来、强起来,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精神追求显得格外重要,文化自信应运而生。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悄然成为全球华人的共识。文化自信是大国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国家强起来,中华文化也空前强起来。

时代在变,根未变。在互联网+时代,文化的传播方式正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然而,古为体,今为用。传播方式在变,传统文化的精髓未变。借助全新的传播方式,今日的中华传统文化正彰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文化自信正昂首前行。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够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一定能够重新树立起我们的文化主体意识,”楼宇烈教授对新时代国学充满了信心:“一定会使得我们的文化有新的提升,有新的发展。”

 

瞩目明天:走向未来  走向世界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传统文化弘扬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要弘扬中华文化,需要纵向观照自身的发展逻辑,也需要在全球化背景、跨文化语境下,横向思考在不同文明碰撞和融合的时代,中华文化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越光这样展望国学的未来:“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源性发掘和原创性研究,在建立文化自信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实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敦和基金会作为推动国学走向未来的先行者,于2012年5月在杭州成立,是致力于传统文化推广的资助型基金会,至今已累计资助项目超过400个,资助金额超过8个亿。“种子基金”、“活水计划”、“优才计划”、“莲子计划”……一个个品牌项目,宣誓着敦和人“公益贯彻国学”的战略方针。将国学和公益结合起来,以国学传承为中心,国学引领公益,公益贯彻国学,敦和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前行,走向未来。

正所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有了这样的传承者,传统文化得以以全新的面貌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的传统文化未来可期,那一定是一个“清气满乾坤”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李伟达)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