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聂震宁:坚持创业精神 报纸越办越好

2018-05-08 13:2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已经从30年前一份八开四个版的周二刊报纸,发展成为行业内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一份周五刊大报,发展成为一家国家级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在坚持方向、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方面作出了优异成绩,真是可喜可贺!

我作为出版行业一名从业近40年的老出版人,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忠实读者,要说出一个关键词:感谢。

感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30年来陪伴、帮助、指导、引领行业,走过开拓创新、改革发展的艰难而光荣的历程。30年来,凡事关行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都在这份报纸上得到正确的反映和引导,行业的每一个重大事件,这份报纸都没有缺席。30年中,出版业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转变,发行业实行“一主三多一少”改革,全行业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出版集团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出版走出去、农家书屋建设、全民阅读活动,以及治理买卖书号、整治“一号多报”非法出版、杜绝虚假新闻、出版物质量治理等重要工作,都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上及时得到大量信息传播和正确的引导。每逢中国出版政府奖、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博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或重大国际书展,在行业各家媒体的报道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每一次都是报道量大、覆盖面宽,尽显行业第一大报的风采。

作为一名长期阅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读者,我要感谢报社编辑记者们的辛勤劳作。在这份报纸上,我们可以读到内容丰富、文体多样、编校认真、质量上乘的各种新闻、言论、书评、学术文章和副刊作品,例如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第一时间头版头条推出消息,2版推出专版,此后周刊还推出整版专题报道。再如《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报道很具深度和导向性,题目就很动人:《心里装着百姓的陈忠实,走了》,我作为跟陈忠实熟稔的出版人和作家,心里受到了触动。还有很多优秀的文章,不一一道来了。可想而知,编辑记者们为此要付出大量的心血。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已经从30年前一份八开四个版的周二刊报纸,发展成为行业内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一份周五刊大报,发展成为一家国家级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在坚持方向、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方面作出了优异成绩,真是可喜可贺!

我作为出版行业一名从业近40年的老出版人,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忠实读者,要说出一个关键词:感谢。

感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30年来陪伴、帮助、指导、引领行业,走过开拓创新、改革发展的艰难而光荣的历程。30年来,凡事关行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都在这份报纸上得到正确的反映和引导,行业的每一个重大事件,这份报纸都没有缺席。30年中,出版业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转变,发行业实行“一主三多一少”改革,全行业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出版集团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出版走出去、农家书屋建设、全民阅读活动,以及治理买卖书号、整治“一号多报”非法出版、杜绝虚假新闻、出版物质量治理等重要工作,都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上及时得到大量信息传播和正确的引导。每逢中国出版政府奖、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博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或重大国际书展,在行业各家媒体的报道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每一次都是报道量大、覆盖面宽,尽显行业第一大报的风采。

作为一名长期阅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读者,我要感谢报社编辑记者们的辛勤劳作。在这份报纸上,我们可以读到内容丰富、文体多样、编校认真、质量上乘的各种新闻、言论、书评、学术文章和副刊作品,例如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第一时间头版头条推出消息,2版推出专版,此后周刊还推出整版专题报道。再如《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报道很具深度和导向性,题目就很动人:《心里装着百姓的陈忠实,走了》,我作为跟陈忠实熟稔的出版人和作家,心里受到了触动。还有很多优秀的文章,不一一道来了。可想而知,编辑记者们为此要付出大量的心血。

作为行业报刊,我注意到《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经常敏锐地发现行业一些需要加以关注和引导的重要动向。例如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开设《寻访抗战老兵记者》专栏,抢救性地采访了10位平均年龄90岁的老记者,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在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期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表过一封《请为征集长征题材出版物助力》的读者来信并配发言论,仅仅百天内,江西于都县的长征出版物博览中心就收到全国数十家出版社捐赠的长征主题出版物近700种、5000余册,价值20多万码洋。围绕新华社“机器人记者启动”一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派记者深入新华社采访,在24小时内编发两个整版专题文章,成为业界独家的最全面的报道。还有,我注意到“走近县级广播电视台”系列报道,感觉这个选题有眼光、内容有深意、采写见功夫,值得称道。

当然,作为行业大报,我们还寄希望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能够对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趋势和问题有更敏锐地观察和更深入地研究,从而及时发挥大报的引导作用。譬如,一段时间出版业对卷帙浩繁的大书、丛书、文库赞美过多,以至于有“以大为美”的浮华之气,而对普及性小书、创新性单本书关注不够,政府资助更谈不上,严重影响我们的图书生态,尤其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似乎对这个问题所谈不够。又譬如,当下“知识付费”成为出版界热词,许多言论认为出版的本质就是知识付费,这个问题值得关注。我赞成把高校老师的名课、专家的名讲座放到音频、视频上让更多人共享,赞成把一些APP办成没有围墙的大学,可是听几个讲座,哪怕是听北大经济学,也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不能替代读者的阅读,否则我们社会都在听提要,而不去读书,全民阅读将成个什么样子?这正是过去一段时间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现在有延展到全社会的趋势,我们出版业应当如何应对,事实上出版业是有行业迷茫和恐慌的。希望《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出来说说话。这是忽然想到的一点问题和建议,仅供参考。

作为多年来努力为开展全民阅读贡献绵薄之力的一名老出版人,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方面的一系列报道和活动。早在2007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我作为第一提案人和新闻出版界30位委员联名提出全国政协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的提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很快就在头版头条做了重点报道。从那以后,该报对于我在政协提出的提案特别是全民阅读方面的提案,都及时予以报道介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和部署,近1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全民阅读做出了许多精心设计和创新性安排。开辟《全民阅读》专版,开展“年度好书”评选活动,《读周刊》向读者推荐大量好书,这些都在出版行业和许多读者心目中留下深深的记忆。尤其是创新设计了“书香中国万里行”“红沙发”“妈妈导读师”等多个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在社会上和广大读者中产生深刻影响。难能可贵的是,开展这些公益性活动,一开始并没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完全是集团白手起家,寻求社会和行业支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现在,这些品牌活动都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报社可持续发展的双效俱佳的公益性服务项目。一份行业报纸,不仅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好采编报道工作,还身体力行投入到行业的实践中,作出卓越的贡献,这就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这也就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能够从小到大、转制发展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不可或缺的创业精神。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创刊30年了。一个人,30岁是最美好的花样年华;一份报纸,30岁则是生机盎然的成熟期。《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成熟了,而且生机盎然,我们作为读者和作者,在衷心感谢这份报纸多年优质服务的同时,更要衷心祝愿她在未来的岁月里,坚持好的,改进不足,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永远无愧于新闻出版广电行业第一大报的光荣称号!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