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用公平透明为营商环境加分(大家谈·提高制度供给水平③)

2018-05-17 05:01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探讨营商环境的优化之策。

——编 者 

要遵循市场规律

刘元通

一家企业进驻某县不久就遭遇许多“幸福的烦恼”。当地服务过于“热心”,甚至在企业发展规划上“指指点点”,要求企业大干快上,将三年规划目标“浓缩”为一年。结果配套、技术、市场跟不上,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现实中,这样的现象不是孤例。

服务企业需要下大力气,但过犹不及。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有的地方把握不好适当的力度、分寸和距离。比如,有的不敢放手,害怕企业一放就乱,索性牢牢管死;有的不想放手,违背市场规律,通过行政权力谋求短期政绩;有的不会放手,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业态一知半解、如临大敌,忙得一头汗,还是干不好。这样的“狠抓”,看似抓得紧,实则反而会对企业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为企业服务不易,遵循市场规律更难。这不仅需要审慎施策的管理智慧,也需要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从深层次上来说,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多让企业唱主角,是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营商服务。增强市场规则意识,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才能为企业发展减负,为营商环境加分。

不能只有“优惠牌”

何冠军

有朋友回乡创业,当地干部陪同考察选址,承诺了许多优惠条件,有的甚至打起了法律法规的“擦边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这样的“优惠举措”反而令企业心生顾虑。

过去的发展经验表明,政策优惠的洼地确实能够吸引一些项目和资金,但也容易造成一些经济发展的痼疾。比如,放低环保监管门槛,让早该被淘汰的落后产能找到落脚之地,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成本。再比如,固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过度依赖单纯的资源开采和粗加工产业,不思进取,不敢转型,千方百计输血保护“僵尸企业”,挤占了新产业的发展空间。

其实,当前市场机遇转瞬即逝,资源流动日益便利,生产要素分化重组,优惠政策的洼地很容易被填平。要实现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的换挡转变,就必须改变片面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做法,丰富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定位,挖掘出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树立好规则意识

叶旭洋

招商时“以言代法”,许诺优惠条件,落地后无法兑现;执法时“以情代法”,对大型企业、本地企业“厚爱有加”,对小微企业、外来企业“锱铢必较”;工作中“以权代法”,以行政命令代替依法行政。这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究其原因,在于错误的政绩观、扭曲的发展观、错位的权力观。少数干部盲目追求GDP,只重项目落地、不重项目后续;个别地方片面夸大大型企业的作用,盲目政策倾斜;部分干部遇事不在法律中找答案、政策中找方法,想的却是日常工作的“老套路”、人情往来的“旧思维”。

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法治经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亟须树立规则意识。既要在微观上画好“流程图”,明确党员干部在项目招商、运行中的权责边界;也要在宏观上织好“监督网”,不断深化群众监督、优化同级监督、强化上级监督。唯此,方能以规则取代关系人情,以规则清除寻租空间,以公平、有序、有效打造营商环境的高地。

(本系列大家谈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7日 05 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探讨营商环境的优化之策。

——编 者 

要遵循市场规律

刘元通

一家企业进驻某县不久就遭遇许多“幸福的烦恼”。当地服务过于“热心”,甚至在企业发展规划上“指指点点”,要求企业大干快上,将三年规划目标“浓缩”为一年。结果配套、技术、市场跟不上,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现实中,这样的现象不是孤例。

服务企业需要下大力气,但过犹不及。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有的地方把握不好适当的力度、分寸和距离。比如,有的不敢放手,害怕企业一放就乱,索性牢牢管死;有的不想放手,违背市场规律,通过行政权力谋求短期政绩;有的不会放手,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业态一知半解、如临大敌,忙得一头汗,还是干不好。这样的“狠抓”,看似抓得紧,实则反而会对企业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为企业服务不易,遵循市场规律更难。这不仅需要审慎施策的管理智慧,也需要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从深层次上来说,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多让企业唱主角,是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营商服务。增强市场规则意识,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才能为企业发展减负,为营商环境加分。

不能只有“优惠牌”

何冠军

有朋友回乡创业,当地干部陪同考察选址,承诺了许多优惠条件,有的甚至打起了法律法规的“擦边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这样的“优惠举措”反而令企业心生顾虑。

过去的发展经验表明,政策优惠的洼地确实能够吸引一些项目和资金,但也容易造成一些经济发展的痼疾。比如,放低环保监管门槛,让早该被淘汰的落后产能找到落脚之地,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成本。再比如,固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过度依赖单纯的资源开采和粗加工产业,不思进取,不敢转型,千方百计输血保护“僵尸企业”,挤占了新产业的发展空间。

其实,当前市场机遇转瞬即逝,资源流动日益便利,生产要素分化重组,优惠政策的洼地很容易被填平。要实现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的换挡转变,就必须改变片面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做法,丰富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定位,挖掘出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树立好规则意识

叶旭洋

招商时“以言代法”,许诺优惠条件,落地后无法兑现;执法时“以情代法”,对大型企业、本地企业“厚爱有加”,对小微企业、外来企业“锱铢必较”;工作中“以权代法”,以行政命令代替依法行政。这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究其原因,在于错误的政绩观、扭曲的发展观、错位的权力观。少数干部盲目追求GDP,只重项目落地、不重项目后续;个别地方片面夸大大型企业的作用,盲目政策倾斜;部分干部遇事不在法律中找答案、政策中找方法,想的却是日常工作的“老套路”、人情往来的“旧思维”。

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法治经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亟须树立规则意识。既要在微观上画好“流程图”,明确党员干部在项目招商、运行中的权责边界;也要在宏观上织好“监督网”,不断深化群众监督、优化同级监督、强化上级监督。唯此,方能以规则取代关系人情,以规则清除寻租空间,以公平、有序、有效打造营商环境的高地。

(本系列大家谈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7日 05 版)

(责任编辑:冯粒)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