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美丽乡村

村里来了科技特派员

2018-06-05 08:5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赵 鹏 邵玉姿

郁郁葱葱的青山,涓涓细流的溪水,沿溪的木栈道上游人在驻足嬉笑,远处的生态大棚里农户正在精心耕作……无论何时,走在闽北大地上,你都能深深地体会到这里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简称“科特派”)制度的首创地,近20年来,福建省南平市通过选派技术骨干和优秀干部深入农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产业,积极带动农民转型谋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变废为宝,发展现代农业

原本只是急着处理牧场堆积如山的牛粪,可没想到做着做着,竟成就了一番新事业。从一个“养牛”的,变成“卖生态”的,这背后有创业者蔡永建的坚持,更有科技特派员的支持。

2005年,在专家的建议下,蔡永建创办了享通生态农业公司,在距离南平市区20多公里的夏道镇洋头村,开垦了第一块生态蔬菜基地,开始尝试用牛粪制成生物肥回田种蔬菜。可对于“生态农业”,老蔡毕竟是门外汉,如何选址、如何种植都需要专业的人来进行指导。于是公司成立第二年,曹海青便被选派为享通公司的科技特派员,连任至今。

在老曹的技术助力下,对于每块基地,享通都制定了相当苛刻的管理与要求:不仅要这之前拿到全部的土壤、水、空气等检测指标,而且在种植上农民必须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操作:施什么肥、用什么药、怎么施、多少量、多少次,都要编制成“农事记录”,每块基地按编号,逐一建立追溯档案,最后所有基地还要录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一开始,当地农民并不适应“你叫干啥就做啥”的要求,依然按照老习惯、老方法,想打药就打药、想下肥就下肥。一方面,老曹深入基地,向农民推广生态种植的新技术和新知识,指导农民施肥耕种,另一方面,推动享通进行品牌塑造,申请了“三品一标”(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地理标识标准),还为56个蔬菜品种注册了“武夷一方田”品牌,建立现代农业管理制度。

郁郁葱葱的青山,涓涓细流的溪水,沿溪的木栈道上游人在驻足嬉笑,远处的生态大棚里农户正在精心耕作……无论何时,走在闽北大地上,你都能深深地体会到这里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简称“科特派”)制度的首创地,近20年来,福建省南平市通过选派技术骨干和优秀干部深入农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产业,积极带动农民转型谋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变废为宝,发展现代农业

原本只是急着处理牧场堆积如山的牛粪,可没想到做着做着,竟成就了一番新事业。从一个“养牛”的,变成“卖生态”的,这背后有创业者蔡永建的坚持,更有科技特派员的支持。

2005年,在专家的建议下,蔡永建创办了享通生态农业公司,在距离南平市区20多公里的夏道镇洋头村,开垦了第一块生态蔬菜基地,开始尝试用牛粪制成生物肥回田种蔬菜。可对于“生态农业”,老蔡毕竟是门外汉,如何选址、如何种植都需要专业的人来进行指导。于是公司成立第二年,曹海青便被选派为享通公司的科技特派员,连任至今。

在老曹的技术助力下,对于每块基地,享通都制定了相当苛刻的管理与要求:不仅要这之前拿到全部的土壤、水、空气等检测指标,而且在种植上农民必须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操作:施什么肥、用什么药、怎么施、多少量、多少次,都要编制成“农事记录”,每块基地按编号,逐一建立追溯档案,最后所有基地还要录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一开始,当地农民并不适应“你叫干啥就做啥”的要求,依然按照老习惯、老方法,想打药就打药、想下肥就下肥。一方面,老曹深入基地,向农民推广生态种植的新技术和新知识,指导农民施肥耕种,另一方面,推动享通进行品牌塑造,申请了“三品一标”(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地理标识标准),还为56个蔬菜品种注册了“武夷一方田”品牌,建立现代农业管理制度。

搭上现代农业管理制度这辆快车,“生态牌”蔬菜的高价值迅速体现出来。2017年,享通公司的蔬菜还成为了厦门金砖会议的指定用菜。如今,在延平区南山镇龙湾村,当地群众主动将全村20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入享通公司基地;而洋头村原本是当地以经营管道保温材料而闻名的村,如今已有60多名在外经商的农民又重返土地,当起享通公司的农业工人。据统计,目前享通已在闽北各县市建立了31块基地,自有面积达到6000亩,当地农民合作社加盟了3—4万亩。

  技术创新,打造特色产业

南平竹林资源丰富,素有“中国竹乡”之称。依托于丰富的竹林资源,发展起来的竹产品企业就有数百家之多。然而,企业多,产量大,产值却不太高。为什么呢?没啥“绝活”。建瓯明良食品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位居全国鲜笋销量前三的龙头食企之一,“量大产值低”一直是公司的一大难题。

吴良如是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了一辈子的竹子。最爱吃笋的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让储藏数月之后的鲜笋依旧保持原汁原味。

上世纪90年代,水煮笋及保鲜技术由日本发明引入国内,煮熟后通过浸在酸液中,可以长时间保存。但是,一方面这项技术从此停滞不前,另一方面酸液处理法会让鲜笋失去本身的味道。因此,闽北用于春笋制作的毛竹单根收购价格在此后的20多年间不涨反降,“从每根0.7—0.9元,降为0.5—0.6元。不是供大于求,而是技术没发展。”

一个缺设备,一个缺技术,在南平科技特派员制度下,老吴与建瓯明良食品公司一拍即合。前者从竹笋生物性上进行研究,后者则从装备工艺上提供试验。经过多次磨合,2016年这套投资4000多万元的国内首条鲜笋速冻生产线终于研制成功。

刚煮熟的鲜笋,经过一条生产线,打包成一袋袋小包装;之后只需要十几秒,就被速冻到零摄氏度以下。即便贮藏数月,也无需加工、开袋即食,满嘴仍是数月前刚挖出时又嫩又脆的原汁原味。

凭借这“一招鲜”,明良鲜笋一举占领了日本大半市场,而且售价提高了至少1/3。“一招鲜”还带出“一步先”:2017年,老吴与明良继续合作研制从鲜笋的废弃物中提取生物蛋白和膳食纤维制成食物添加剂——笋粉。这下,竹笋加工的下脚料都能产生财富。技术的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让明良在企业竞争中“独树一帜”,更直接带动了当地毛竹收购价格的提升,增加了竹农收益。

  搭建平台,建设美丽乡村

600米长的瓜果长廊和防洪堤景观慢道、400米的环村休闲步游道、300米的溪沿木制观光护栏……远处山雾缭绕,近处溪流潺潺,短短几年间,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双坑村就从原来典型的“不富、不强、不稳、不和”的“四不”村成长为如水墨画般的美丽村庄。而与双坑村一起成长的,还有村第一支书徐云鹏。

1999年,在坚持“科特派”制度的同时,南平市还率先实行委派市、县两级机关干部到薄弱村中挂职“第一书记”。2015年,通过选派,小徐成为双坑村“第一书记”,便这样与双坑村结下了缘分。

刚到村里时,由于缺少农村工作经验,小徐没少碰壁。“心太急,村情还没理清呢,就急着开始干活了。”双坑村下有9个自然村,村落分散、宗族不和,要想谋发展,先得齐起心。经过挨家串户走访,小徐终于摸清了在双坑开展工作的小“门道”:多请教老书记陈美华,发挥好老党员的作用。

村民心齐了,事情自然就好办了。在老党员帮助下,小徐的“美丽乡村”计划得到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计划有了,资金哪来?利用原先在市财政局工作的优势,小徐积极为双坑申报了“5000亩小流域整治”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中包括道路硬化、流域整治、污水处理等内容,扶持资金更是高达550万元,成为了双坑村历史上最大的项目。

绘文化壁画、投养景观鱼、通道路、建栈桥……2017年,双坑村顺利通过验收,成为省级美丽乡村。村容美了,村民也更有信心了,如今,小徐又通过与上级部门的协调,争取到一个蔬菜大棚基地项目,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观光游。

据统计,截至2017年,南平市共为全市1630个村下派10批9483人次科技特派员,实现了村级全覆盖,共为245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安排下派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制度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张桂贵)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