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扶贫

着眼于“农” 立足于“行”

2018-06-07 10:37 人民网-安徽频道  

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在宿州市埇桥区的桃园新村,村民廖书琴正在自家院内洗菜,她边接水边说:“我们吃上干净自来水已经快两年了。现在,家里添置了洗衣机,还准备安个热水器,到时候下地干活回来洗个舒坦的热水澡,那才叫美嘞。”

廖书琴说的美,不仅体现在用水问题上,更是美在了心坎里。

通上自来水,是民之所望。这还要得益于中国农业银行宿州市分行大力支持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亿元的农行贷款,注入埇桥区29个农村安全用水项目,涉及55万人的日常饮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短短五句话二十个字,呼应了时代新发展,顺应了农民新期待。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农行安徽省分行充分发挥金融支农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始终情系“三农”、深耕“三农”,与“三农”共生共荣,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2015年以来,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553.8亿元。截至4月底,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114.8亿元,涉农贷款增速9.9%,高于全行贷款2.8个百分点。

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在宿州市埇桥区的桃园新村,村民廖书琴正在自家院内洗菜,她边接水边说:“我们吃上干净自来水已经快两年了。现在,家里添置了洗衣机,还准备安个热水器,到时候下地干活回来洗个舒坦的热水澡,那才叫美嘞。”

廖书琴说的美,不仅体现在用水问题上,更是美在了心坎里。

通上自来水,是民之所望。这还要得益于中国农业银行宿州市分行大力支持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亿元的农行贷款,注入埇桥区29个农村安全用水项目,涉及55万人的日常饮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短短五句话二十个字,呼应了时代新发展,顺应了农民新期待。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农行安徽省分行充分发挥金融支农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始终情系“三农”、深耕“三农”,与“三农”共生共荣,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2015年以来,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553.8亿元。截至4月底,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114.8亿元,涉农贷款增速9.9%,高于全行贷款2.8个百分点。

创新产品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农历三月中旬,开过一季梨花的黄河故道沙土地上,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良梨行政村村民郭方元,正抓紧时间张罗家人给已经挂果的梨树梳果。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不再专门跑到银行网点办理化肥农药贷款了,通过农行创新推出的“酥梨贷”惠农e贷服务平台,只需到网点填写一张申请表,申请通过后只需登陆手机一键提交,不到2分钟,10万元贷款就妥妥地打进了他的账户。实现了办理贷款“只跑一趟”的全新体验。

说起贷款,郭方元曾领教过传统贷款业务办理过程漫长、手续繁琐复杂、审批结果多变等诸多困扰。“70亩梨园,打一遍农药的费用就在5000多元,一茬梨下来得打上十来遍,光这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年到了春夏交替季节,忙于打理梨园的郭方元最苦恼的并不是担心欠收,而是最急需用钱的时候得不到贷款,等施肥打药最需花钱的时间过了,贷款再多也于事无补。

据悉,“酥梨贷”是宿州砀山支行创新推出的一款针对地理性标志农产品酥梨快农贷信贷产品,实行一次授信三年有效,凡是列入白名单的农户,均可在农行网点发起申请,无需抵押担保,即可获得3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贷款。

“有了这笔贷款,就相当于手头上有了周转资金,再也不用天天为钱的事犯愁了。”在手机上熟练演示借款流程的郭方元说道。

据农行宿州分行副行长邵兵介绍,“酥梨贷”仅是安徽农行重点推出的“惠农e贷”贷款模式项下的其中一项创新产品。与传统小额贷款相比,“惠农e贷”是农行针对各地特色产业推出的一款无抵押、纯信用、全自动、可循环、利率低、易操作的网络融资产品,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前对农户的生产经营、信用、交易、资产等数据进行清理分析,建立信贷模型,系统自动审查审批贷款,自动匹配贷款额度、利率、期限。自上线以来,安徽农行累计投放惠农e贷12.1亿元,覆盖农户1.7万户。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问题。

温暖救助,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保温棚”

“能赶在春种之前拿到贷款,这笔钱真是及时雨!”虽然过去了一个月时间,当回想起农行阜南支行的“温暖贷”,至今万旭升的话里,都是满满的感激。

1987年出生的万旭升,学习环境艺术专业的他毕业后并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城里找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而是一头扎进农村,回到老家阜南县王店孜乡当起了职业农民。

经过一年的努力,去年腊月,眼看着大棚里的萝卜、芹菜、辣椒等蔬菜就要上市,不成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万旭升一年来的辛苦全部淹没在了地里。

“所有的大棚和蔬菜全军覆没,一颗菜都没留下,直接经济损失多达200万元。”再想起去年的那场雪灾,万旭升是既无奈又痛心。

“1090亩地的流转费一年一交,本想着年前销售旺季能补上农户的流转费用,一场雪让起初的计划全部泡汤。”万旭升说,资金一直是农业种植、经营大户最渴望的。“想到过重建,但苦于资金无路可寻,也想到过放弃,但又心有不甘。”就在万旭升一筹莫展的时候,农行推出的“温暖贷”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通过前期农行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核实贷款用途后,万旭升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很快,100万元“温暖贷”就打到了账户上,从申请至贷款发放不到两周时间。

这笔钱让万旭升一下子渡过了难关。

初夏时节,走进万旭升的基地,早前压塌的大棚重新盖了起来,里面等待成熟的冬瓜、洋葱、西瓜即将上市,路的另一边,4000多平方米的恒温大棚也已接近收尾,工人们正在忙着玻璃安装。不远处,十多位当地农民正在地里忙的不亦乐乎。

开过超市、学过技术,经历过亏损后的万旭升,显得更加沉稳。“等蔬菜上市后,除了供应自己的超市,还与阜南县的24所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有了银行的扶持、有了市场渠道,今年的前期资金和后续销路都不再发愁了。”言语间,万旭升对今年的行情信心满满。

他也由衷地说道,看到现在的样子,总算稍稍缓了过来。在他的规划里,今年准备建一个自己的保鲜库,以时间换空间,等到大棚蔬菜陆续成熟的时候,可以卖上个好价钱,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新鲜蔬菜,也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脱贫。

“万旭升流转土地,刚遇到雪灾,重建急需用钱。他办理的无抵押纯信用贷款,是农行发放的首批温暖贷。”农行阜南支行行长马晓峰介绍,截至5月份,农行阜南支行“温暖贷”已发放贷款5笔,合计310万元。目前,“温暖贷”的发放仍在继续,已受理客户申请100多份,可再投放8000多万元。

产业带动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穿过一片麦地,路过一户养鸡场,站在田埂旁,顺着临泉县毕池村村长王洪燕手指的方向,整齐划一的塑料大棚跃然眼前,这就到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春雷”家庭农场。

农场的主人王春礼,今年37岁,当过兵、务过工,之所以取名叫“春雷”,一是和自己的名字有关,再就是希望农场的品牌能像春雷一般响亮。

刚回乡创业那会儿,迫于前期资金,王春礼小试牛刀,先流转了20亩土地。随着种植效益的凸显,如今他所在的“春雷”家庭农场已经增加到了100亩地,主要用于种植大棚西瓜、萝卜、芹菜和香椿。去年受天气影响,收益保本,但前年对他来说,是个丰收年,仅那一年就挣了20多万。

说起种西瓜,王春礼算得上是村里的一把好手。“栽种的密度有讲究、打岔梳果得看时候、浇水采用滴灌方式……”兴许是当兵出身,在聊到自家农场的管理时,王春礼说的有榜有眼头头是道。

由于品种好、口感佳,通过几年下来的口口相传,王春礼种植的西瓜几乎都是客户亲自上门收购,不用为销路发愁。

王春礼说,种瓜是个技术活,基本上不用投入太多劳动力,他算了一笔账:“大棚西瓜亩产6000多斤,提早上市能卖1万多元,除掉化肥、种子等成本,一茬瓜净赚4000元钱没问题。另外,等到中秋前后西瓜下市后,在大棚里继续种植辣椒、萝卜等蔬菜,每年每亩地也有三千元的收入。”

“已经向农行申请了30万元的‘劝耕贷’,等这拨西瓜上市,然后贷款下来,合计合计就可以付来年的土地流转费了。”心中早已有笔账的王春礼说,这茬瓜下市后,就准备着手把大棚翻新,保证种出来的产品品质更优,卖上更好的价格。

在农村出生长大,外出闯荡谋生,返乡后的王春礼理念超前,带头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自己取得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一批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增加了农民收入,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

近年来,安徽省农行以扶持优势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创新金融产品,走开发式、带动式和造血式支持三农之路。创新“量身定制”了包括“劝耕贷”、“金担通”、“保证保险贷款”等多款备受好评的政府增信类贷款。截至2018年4月末,政府增信类农户贷款余额达17.28亿元。初步形成江北以粮食规模种植、水果、蔬菜生产加工为主,江南以农家乐、茶叶、烟草种植为主的特色信贷分布。

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造血池”

“把土地流转出去,在柳编厂上班,比自己种地强多了。”在颍上县的半岗镇,杞柳种植早已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不二之选。

对于65岁的王士明来说,每天在家烧个锅做个饭是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出门挣钱对他这个岁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在半岗镇戴家湖村,为了让更多农户能够脱贫致富,一家劳动密集型的杞柳加工企业在村里落户,发展杞柳种植和柳编品加工,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和贫困户不出远门就能挣到钱。

王士明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家里除了几亩流转出去的土地,几乎没有额外收入。在政府的帮助下,王士明来到了安徽红柳工艺品有限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收入2000元贴补家用。

今年4月14日,王士明作为贫困户,领到了2600元的扶持资金,这对他来说,等于多出了一个多月的工资,让他开心不已。作为受益人之一,王士明领到的2600元扶持款,要归功于农行推出的“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精准扶贫快捷贷产品。

该模式采取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作为担保,借款人不再是传统“户贷企用”模式的贫困户,而是新型经营主体,理顺了资金使用关系。同时,农行对该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借款人给付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就来源于借款人“节省”下来的担保费和农行的贷款利率优惠。

对于新型经营主体而言,不仅没有增加贷款成本,而且提高了贷款的便利,省下来的担保费和贷款优惠,作为扶持资金发放给贫困户。根据要求,借款人每贷款10万元,需要向贫困户提供不低于2600元扶持资金。同时,贫困户作为借款人的质量监督员和业务宣传员,为企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不仅模式新颖,而且行动快,精准识别度高,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扶贫资金发放到位,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说起上线一年的精准扶贫快捷贷,农行颍上县半岗镇分理处负责人绍德富感触颇深。

他介绍道,安徽红柳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杞柳种植和工艺品加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及村民在这里干活,帮助大家家门口实现就业并挣到工资,实现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

颍上县支行行长李鑫介绍,安徽红柳工艺品有限公司是快捷贷首批受贷企业,去年100万已经足额按时还清,今年追贷了200万,在原有基础上,新增10户贫困户直接享受扶持资金。下一步,该行将加大“快捷贷”推广力度,让更多贫困户受益。

据统计,精准扶贫快捷贷自2016年底开办以来,安徽省农行累计发放快捷贷614笔共计1.4亿元,直接带动14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420余万元。

宜居驱动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园”

“以前我们总羡慕城里人住得干净,现在是城里人羡慕我们村里人过得舒坦。今年清明小长假,来我们村自驾游的车队排得老长。”说起村里环境的改变,临泉县高塘镇刘庄村书记戴修军一脸自豪。

登上观鸟台,层层枫杨树林间,错落着青砖碧瓦的皖北小院。溪水穿村,绕过数户人家,庭院外墙上“乡村振兴战略”二十个红漆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一大早,披件外套,曾是高塘中心学校少年营负责人的代平出了门。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每天一有空闲,就去村里转悠一圈。

赶上节假周末,公园里多出了好多生面孔——乡村游的外来客,晨练的、观鸟的、拍照的,认识不认识的他都点头问声好,偶尔还会给兼职半个导游。

“倒回去两年,村里很少有生人。别说外人,本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代平说道。

2017年,机遇来了。临泉县鹭鸟洲湿地公园项目落户刘庄村,这不是拍大腿想出来的。说到旅游,刘庄村得天独厚,鹭鸟在村口的枫杨树林里栖息了十多年,每年3月份,鹭鸟飞来,在刘庄村安家落户,到了11月份,再南飞度冬。

2015年申报、2016年获批、2017年启动挂牌,在临泉县农行的支持下,鹭鸟洲湿地公园项目有序推进,截至目前,一期建设内容包括水系200亩地、增加树林170亩,同时配建了观鸟台、茅草亭、林间步道、亲水平台以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支持临泉县鹭鸟洲湿地公园项目只是安徽农行有效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念”、打造全省生态宜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农行积极跟进“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以绿色信贷助力绿色发展,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逐步压降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融资需求。2015年以来,累计发放绿色信贷贷款176.9亿元,压降“两高一剩”行业信用总额82.4亿元,为构建绿色宜居生态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如今的刘庄村,大树掩映、竹林丛生、沟渠纵横,不只是环境变美了,还实现了雨污分流,垃圾专门有人负责清运,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和公用厕所等多项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也投入使用,生活越来越便捷,村庄越来越宜居。体现了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责任编辑:蒋琪)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