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央企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管家”眼中的百年担当

2018-06-11 08:14 经济参考报  作者:宋玉萌 张子璇

沿着长安街向北一千多米,走过喧闹的王府井步行街,路旁东侧便是一座灰色的六层建筑,质朴的外表并不起眼,但门前的牌子却让往来的人不禁多看一眼。“商务印书馆”,一个承载了几代中国人成长记忆的地方,在走过120多年的历史之后,站在一个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正在开启新的篇章。

使命文化和担当精神

一提起商务印书馆,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从小伴随到大的《新华字典》。这本从出版至今已历经十一次修订的字典早已成为了几代国人的成长记忆,承载着民族的共同回忆。它不仅仅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传播着汉字和知识,更是以字纸的方式,传承着以汉语汉字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新华字典》仅仅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标志性工具书,其实早在成立之初,商务印书馆就已经开始了工具书的编纂工作。《辞源》正是那个时候的代表。

记者在这座朴素的灰色建筑里见到于殿利的时候,他正在自己办公室的书山里找一本准备出版的样书。看起来有很浓书卷气的于殿利,是商务印书馆现任的总经理。比起是“总经理”,于殿利更愿意把自己看成这家120多岁的文化出版机构的“管家”之一。

在于殿利不急不缓的介绍里,商务印书馆120多年的历史仿佛慢镜头一般缓缓展开。

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立于上海,后于1954年迁到了北京。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经历从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变的动荡时期。新旧碰撞的时代下,国人领略到了西方的先进知识,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落后,打倒封建糟粕,宣扬全盘西化成风。千分之一的受教育比例也使得众多国民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那些少数能受到教育的人又只是在以应对科举考试的目的来读书。商务印书馆正是在这个特别的历史时期成立的。

沿着长安街向北一千多米,走过喧闹的王府井步行街,路旁东侧便是一座灰色的六层建筑,质朴的外表并不起眼,但门前的牌子却让往来的人不禁多看一眼。“商务印书馆”,一个承载了几代中国人成长记忆的地方,在走过120多年的历史之后,站在一个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正在开启新的篇章。

使命文化和担当精神

一提起商务印书馆,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从小伴随到大的《新华字典》。这本从出版至今已历经十一次修订的字典早已成为了几代国人的成长记忆,承载着民族的共同回忆。它不仅仅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传播着汉字和知识,更是以字纸的方式,传承着以汉语汉字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新华字典》仅仅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标志性工具书,其实早在成立之初,商务印书馆就已经开始了工具书的编纂工作。《辞源》正是那个时候的代表。

记者在这座朴素的灰色建筑里见到于殿利的时候,他正在自己办公室的书山里找一本准备出版的样书。看起来有很浓书卷气的于殿利,是商务印书馆现任的总经理。比起是“总经理”,于殿利更愿意把自己看成这家120多岁的文化出版机构的“管家”之一。

在于殿利不急不缓的介绍里,商务印书馆120多年的历史仿佛慢镜头一般缓缓展开。

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立于上海,后于1954年迁到了北京。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经历从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变的动荡时期。新旧碰撞的时代下,国人领略到了西方的先进知识,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落后,打倒封建糟粕,宣扬全盘西化成风。千分之一的受教育比例也使得众多国民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那些少数能受到教育的人又只是在以应对科举考试的目的来读书。商务印书馆正是在这个特别的历史时期成立的。

商务印书馆《辞源》的编纂者曾说:“国无辞书,国无文化可言。”商务印书馆在1915年出版的《辞源》,从汉语的形音义三方面去追溯字词的本源,让人们在学汉字的同时也能学到深厚的文化根基。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辞书,也是从那时起,商务印书馆就将企业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将自己的出版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使命文化和担当精神,这就是商务印书馆最核心的东西。”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于殿利说。

新时期下的新面貌

在近代,商务印书馆同时成为了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平台。《天演论》、《论法的精神》、《国富论》,一批批代表西方先进文化的经典之作进入到了国人的视野中。12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外文字典以及许多专业字典等等。

于殿利介绍说,商务印书馆曾在新旧交融的年代中创下了无尽的辉煌,步入新时期后,如何在各种挑战中继续保持老店的风貌,如何担起新时代的责任,是所有商务印书馆人不断思考并努力的方向。

近些年来,商务印书馆推出了许多年轻读者喜欢,接受,看得懂,愿意看的书籍,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近几年著名的“网红图书”——《发现之旅》就是商务印书馆引进出版的图书。这本豆瓣上评分高达9.0分的图书,收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以及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有读者留言说“商务印书馆的品位太好了,引进了这样美好的图书,手绘插图像艺术品一样漂亮。”

将高深的学术著作用普通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持续挖掘关注涌现的新书,同时,结合现代化的解释语言和精致年轻化的装帧都使得商务印书馆近些年出版的许多图书,得到了年轻一代读者的“追捧”。

120多年的“老店”商务印书馆有没有新的“烦恼”和思考?

面对这个问题,于殿利坦陈,所有传统出版行业者都在思考,当下时代里,该如何看待电子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冲击。他认为,一定要将手机上获取资讯与真正促进思想的阅读区分开来。真正能促进深刻思想的文字,一定是安安静静,需要较长时间沉下心去体会和思考的。

与此同时,古老的商务印书馆也在积极推动“纸电同步”等新的改革。作为积极推进者,于殿利认为“纸电同步”对于行业来说最大的魅力在于数据库的集成,它可以完成无数前辈学者理想中的移动图书馆,处于移动状态中的读者可以拥有更为便捷的备选阅读方式。

电子阅读的浪潮冲击着传统纸质书的销量的时代,商务印书馆凭借传统产品的积累以及数字产品的收入,保持着对一家企业来说非常良好的盈利能力。最低50%的重印率等数据,让于殿利很有信心:图书产品最核心的特性就是知识和思想的传承,产品生命周期越长,书籍就越具备传世价值。

文化自信与出版“走出去”

“文化自信”是整个采访过程中,于殿利不断提及的关键。他认为,书籍出版是文化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是加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和重要方式。

于殿利说,出版可以强大一个国家,在整个人类从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版成了最大的推动力量,一个个出版的著作成为了一个个新知识的重要载体,形成了对整个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出版主题同时还要反映国家之需、民族之需和时代之需,不但是构建国家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将成为人类智慧的一部分。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做好主题出版“走出去”,增强文化自信、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商务印书馆的主题出版已经形成了“一带一路”主题、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主题、反映中国国家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成果主题的三大主要产品线。其中,“农民三部曲”和“中国道路丛书”等系列主题图书已由施普林格陆续出版英文版。这些紧贴中国现实、讲述中国故事的主题学术图书实现在海外主流图书渠道传播,帮助了海外读者增进对当今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知识体系对话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商务印书馆还积极推出了许多围绕重大主题的文创产品,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推动文化自信的传播。于殿利介绍,目前商务印书馆已经有70多种创意产品,并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创产品公司,开发的产品有特色日历、创新艺术家的手绘作品、精美的卷轴产品等等。“我们要把内容作为核心,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做和书有联系,但是又区别于书的物品,不辜负书的内容价值。”于殿利说。

商务百廿,既扎下《辞源》的根,也出版了《万有书库》和《汉译名著》,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带着文化自信之下的开放与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古老的商务印书馆的新起点,正是带着“文化自信”大步“走出去”,让中国的书籍承载的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被更好“阅读”。百廿商务,正在前行。

(责任编辑:李楠桦)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