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美丽乡村

刘益彪:把“荒土地”变成“聚宝盆”

2018-06-12 10: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扶珂村盛产煤炭,曾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按理说“家底”应当挺厚实,为何会沦为省级贫困村?如何让这个衰落的小村庄摘掉穷帽子,重新走上振兴之路?2016年10月底,带着重重疑问,我从涟源市扶贫办来到扶珂村,担任第一书记。

驻村伊始,我花大量的时间摸清扶珂村从贫穷到致富、再到“返贫”的发展脉络,找准了“病根”。扶珂村地处涟源市与冷水江市交界处,这里曾经满地都是“黑金”。1989年,村里开始发展煤炭产业,家家户户靠着煤炭赚生计。上世纪90年代,村里就涌现出第一批“百万户”。2012年下半年,煤炭业突然变天,煤价大跌,煤矿相继关停。2014年,随着村里最后一家煤炭企业因经营不善停产,扶珂村正式告别“黑金时代”。全村920户、3000多人,2014年的贫困发生率高于23%,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

过去,村里许多人习惯了“赚快钱”,既不愿重拾锄头,也不想外出打工,“懒贫”现象十分突出,受“等靠要”思想影响,大家争当贫困户,村里把贫困户的“帽子”当福利,评议时搞“平均主义”。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的第一步。2016年底,我召集村“两委”开会,宣讲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决定重新评议贫困户。这一下在村里掀起不小波澜,一些夹杂在贫困户中的“非贫困户”意见很大。对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在村里广泛宣传“贫困户不是荣誉”,大力营造脱贫光荣的氛围,并反复上门,做那些“非贫困户”的思想疏导工作。

扶珂村盛产煤炭,曾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按理说“家底”应当挺厚实,为何会沦为省级贫困村?如何让这个衰落的小村庄摘掉穷帽子,重新走上振兴之路?2016年10月底,带着重重疑问,我从涟源市扶贫办来到扶珂村,担任第一书记。

驻村伊始,我花大量的时间摸清扶珂村从贫穷到致富、再到“返贫”的发展脉络,找准了“病根”。扶珂村地处涟源市与冷水江市交界处,这里曾经满地都是“黑金”。1989年,村里开始发展煤炭产业,家家户户靠着煤炭赚生计。上世纪90年代,村里就涌现出第一批“百万户”。2012年下半年,煤炭业突然变天,煤价大跌,煤矿相继关停。2014年,随着村里最后一家煤炭企业因经营不善停产,扶珂村正式告别“黑金时代”。全村920户、3000多人,2014年的贫困发生率高于23%,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

过去,村里许多人习惯了“赚快钱”,既不愿重拾锄头,也不想外出打工,“懒贫”现象十分突出,受“等靠要”思想影响,大家争当贫困户,村里把贫困户的“帽子”当福利,评议时搞“平均主义”。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的第一步。2016年底,我召集村“两委”开会,宣讲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决定重新评议贫困户。这一下在村里掀起不小波澜,一些夹杂在贫困户中的“非贫困户”意见很大。对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在村里广泛宣传“贫困户不是荣誉”,大力营造脱贫光荣的氛围,并反复上门,做那些“非贫困户”的思想疏导工作。

2017年4月,村里召开评议大会,55名党员、27个村民小组组长,以及村民代表共141人参加评议。经上级审核,我们重新评定了150户贫困户、621人,比整改前减少了46户、59人。评议公开透明,群众满意。被“评议”的一些贫困户也不再消极懈怠,下定决心改变贫困的面貌。

脱贫攻坚,需要找到确保长期稳定脱贫的产业路子。年长的村民多次提到开矿前的扶珂村,那时山林秀美、流水潺潺、稻花飘香。可如今,煤炭开采区水土流失严重,还有不少山林田地被撂荒。摸索致富道路时,我认识到,应当把产业脱贫和生态修复结合起来。

发展绿色经济,我们相中的是名叫玳玳酸橙的橘科植物。玳玳酸橙极具观赏价值,果实可入药,可制作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高倍甜味剂,市场紧俏、卖得上价。最重要的是,涟源气候湿润温和,非常适宜种植。

做好“前期功课”,我和村“两委”到福建建阳考察中国最大的玳玳酸橙基地,学习种植技术,又找到一家省级龙头企业,签订果实收购协议。我们仔细测算过,除去养护、采摘、运输及加工成本,每亩纯收入超过6000元。

瞄准产业,说干就干。回到村里,我们流转了670亩荒山。春天是种植的好时节,今年3月,我们共种植了450亩玳玳酸橙,70多户贫困户以及4户非贫困户参与进来。放眼望去,过去杂草丛生、岩石裸露的山坡萌发出新的绿意。市里有“联村建绿”项目,在我们争取下,项目也顺利落地。如今,村前屋后、道路两旁种上了1800多株樱花、200多株茶花。利用荒废的秧田,我们种植了70亩荷花,既可赏花,还能品莲,还有企业找上门来,愿意保底回收莲子。了解到油茶对土壤“要求不严”,拥有能耐瘠薄土地等特点,我们规划在开采区种植500亩油茶……如今在扶珂村,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正在把“荒土地”变成“聚宝盆”。

(记者王云娜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张桂贵)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