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扶贫

北京农业“奇迹”的科技密码

2018-06-13 08:55 农民日报  作者:李庆国芦晓春

图为北京小汤山特菜基地一角。资料图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近些年北京全景式、大格局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农业的科技创新可圈可点,创造了GDP比重不足1%而科技贡献率超过70%的北京农业“奇迹”。

奇迹绝非偶然,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默默付出。目前,北京建设了果类蔬菜、叶类蔬菜、食用菌、西甜瓜、粮经作物、生猪、奶牛、食用菌、观赏鱼和鲟鱼鲑鳟鱼共1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凝聚了首都398名农业科技专家队伍,成为北京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据北京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团队为北京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近10年来,依托创新团队等项目共开展试验研究2400余项,选育农业新品种(系)150余个,研发和集成新技术550余项,开发新产品250余项。示范推广新品种280余个、新技术720余项、新产品33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50亿元。

数字枯燥,成绩喜人。为了总结和展示近年来北京农业取得的科技成果,6月1日,北京市农业局举办北京市科技成果现场观摩培训会,组织100多人走进郊区多个典型基地,让人们透过小窗口瞥见北京农业科技多姿多彩的大舞台。

图为北京小汤山特菜基地一角。资料图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近些年北京全景式、大格局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农业的科技创新可圈可点,创造了GDP比重不足1%而科技贡献率超过70%的北京农业“奇迹”。

奇迹绝非偶然,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默默付出。目前,北京建设了果类蔬菜、叶类蔬菜、食用菌、西甜瓜、粮经作物、生猪、奶牛、食用菌、观赏鱼和鲟鱼鲑鳟鱼共1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凝聚了首都398名农业科技专家队伍,成为北京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据北京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团队为北京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近10年来,依托创新团队等项目共开展试验研究2400余项,选育农业新品种(系)150余个,研发和集成新技术550余项,开发新产品250余项。示范推广新品种280余个、新技术720余项、新产品33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50亿元。

数字枯燥,成绩喜人。为了总结和展示近年来北京农业取得的科技成果,6月1日,北京市农业局举办北京市科技成果现场观摩培训会,组织100多人走进郊区多个典型基地,让人们透过小窗口瞥见北京农业科技多姿多彩的大舞台。

选育优种,提升蛋品

北京是一座与鸽子有缘的城市。坊间流传,鸽子是老北京的标志和象征,在北京本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如今,鸽子已成为首都“菜篮子”里丰富禽肉和禽蛋供给结构的高端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市场需求撬动生产供给,目前北京已把鸽子做成了家禽养殖业里的特色产业。作为北京市家禽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北京优帝鸽业有限公司致力于硒鸽养殖,集成示范种鸽营养代谢、种鸽生产性能测定、肉鸽人工孵化技术和自动化饲喂等多项技术,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肉鸽养殖企业,每年可向市场供应乳鸽120万羽。

鸽业是北京家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些年,北京重点在家禽的新品种选育、功能性食品开发、高效生态养殖模式集成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参与选育了“农大3号”“农大5号”“京粉2号”“大午金凤”等蛋鸡品种。其中,“农大3号”蛋鸡是我国自主培育、世界上第一个矮小型蛋鸡配套系。“农大3号”“农大5号”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0%。

——搭建了家禽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平台。目前已经成功应用4个分子标记,创新性地研发了3个主要分子标记。通过应用“鸡蛋鱼腥味分子标记”成功剔除了“农大3号”“京红京粉”系列蛋鸡纯系中的鱼腥味等位基因,提升了鸡蛋品质。

——借鉴“药食同源”的理念,开发出了ω-3功能性鸡蛋、ω-3功能性北京鸭、ω-3功能性鸡肉以及富硒蛋、天然虾青素鸡蛋等产品,为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功能性农产品。

研制好奶,养出好牛

炎炎夏日,一杯凉爽的酸奶可令人生津消暑。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北京三元“冰岛酸奶”,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g以上,比普通风味酸奶国家标准多30%蛋白质,凭借低脂、高蛋白、高钙的优势占据了市场先机。

不过人们很少了解,“冰岛酸奶”其实只是由北京市奶牛创新团队所研制的众多奶产品品种之一。据了解,团队还研发了犊牛代乳粉、快速监测试剂盒,布朗尼酸奶、A2β-酪蛋白纯牛奶等大量高端新产品,深得市场欢迎。团队为产业直接增收累计2.84亿元,实现较好经济效益。

奶产品的安全始终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为了提升牛奶品质,北京市奶牛创新团队在北京中地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集成示范了“黑膜储水袋先厌氧发酵技术”,达到了废水处理回用、有效降低奶牛场臭味等效果。另外,集成示范了奶牛高效繁殖、乳房炎防治新兽药、富硒牛奶生产等28项套装技术。最终,这里的产出牛奶平均乳脂率达到4.05%,乳蛋白率3.35%,牛奶品质达到了优质乳标准。

好牛奶要有好奶牛。为了提升牧场奶牛健康,团队在京津冀地区开展了“奶牛保姆行动”。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制定发布了《奶牛保姆行动实施方案》,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服务模式,“保姆”一职成为团队服务奶牛产业的靓丽名片。

技术是保障奶牛生长健康的关键。对此,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兽药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泌乳期)等四种新兽药填补了国内空白,治疗效果与国外产品相当,用药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低60%以上。同时,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的“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是目前我国唯一经过认证的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已应用于全国青年荷斯坦公牛的遗传评定工作。

在技术的有效支撑下,良种奶牛成为北京畜牧业的金字招牌。据悉,北京市进入农业部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的种公牛数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目前已有86头荷斯坦种公牛在美国动物育种协会备案,北京种公牛已跻身到世界高端种牛行列。

瓜小味甜,采摘休闲

炎炎夏日,最宜吃瓜。对“吃瓜群众”来说,最常见的是绿皮红瓤的西瓜。但在北京市顺沿特菜基地,这里种出的小西瓜除了市场上常见的红瓤西瓜外,还有金黄色、橘色和时下流行的土豪金色,瓜皮“颜值”高、瓜肉味道足。

为给市场提供更丰富的西甜瓜品种,近年来北京市西甜瓜团队立足全市10万亩西甜瓜生产,放眼京津冀地区,下足“绣花功”,让北京西瓜产业“顶呱呱”。

打造生态产业。围绕观光采摘和设施高效生产,构建了“一控两减”技术体系,膜下微喷等节水技术实现年节水56.7万立方米,减量施肥技术实现年减少化肥用量19%,病虫害全程绿色立体防控技术实现年减少化学农药17.3%。

打造高效产业。集成了西甜瓜观光采摘种植等6高效技术模式,其中,研发应用小型西瓜高密度种植模式,平均含糖量提高0.85%、商品率提高20%、产量提高25%;小果型西瓜长季节种植模式供应期延长82天。

打造优种产业。育成新品种(品系)25个,形成了类型丰富的系列化品种格局,提高了西瓜甜瓜品质。其中小型西瓜“京颖”“超越梦想”占北京市场份额的90%以上,中果型西瓜“华欣”等占北京市场份额的82%、占北方生态区市场份额的17%。

打造品牌产业。重点打造了大兴庞安路和顺义龙塘路等两条西甜瓜产业带以及“老宋瓜园”“御瓜园”“世同瓜园”等观光采摘园区。依托北京企业向外埠复制输出“北京牌”西瓜种植模式,在天津、河北、云南等地建立生产基地1000多亩,供应北京优质西瓜300万公斤。

“六字”种菜,市民心安

“绿色优质安全”,这是中央对北京农业的“六字”定位,具体到蔬菜产业,更是不能含糊。

在昌平小汤山特菜大观园基地,这里的番茄和甜椒实现了工厂化生产。通过采用无土栽培方式,免除土壤栽培连作障碍和土壤污染。同时,使用自动化灌溉施肥机满足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目前,番茄突破41kg/㎡的单产记录,辐射带动常规设施果菜工厂化生产1000亩,年产出超过15kg/㎡。

为了不断提供优质蔬菜品种,北京市果类蔬菜团队和叶类蔬菜团队分别开展了育种工作。其中,果菜团队育成了综合性状优良的绿色优质安全果菜品种19个,建立了品种信息库和番茄、辣椒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完善并建立了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提高了育种效率;叶菜团队选育了42个优新品种,引领北京及全国的叶菜发展。

实现蔬菜产业的节本增效,离不开新装备和新技术。对此,果菜团队研发了自走式移栽机、温室果蔬风送高效施药车等省力化配套装备32项。研发和集成套管嫁接技术、果菜品质提升技术、自动化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68项;叶菜团队独创并应用活体采收技术和水培手持播种机应用技术,减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3~4倍效率。研发了新型鲜切蔬果的保鲜包装材料及保鲜体系,将果蔬原料保鲜期延长1~3天,鲜切果蔬产品保鲜期延长2~9天,使果蔬商品率提高至少15%~20%。

为了切实降低全市蔬菜农药使用量,北京市还组织开展生物天敌的工厂化繁育与应用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建成寄生性天敌繁育基地和扑食性天敌繁育基地各1个,建设天敌昆虫规模化繁育生产线8条,筛选研发天敌新品种6个,研发天敌繁育关键技术10项,年产能1000亿头以上,实现了设施农业4种主要害虫的天敌防控全覆盖。

如今,北京市生产的天敌产品不仅服务京津冀,还走向了国内10多个省市。据统计,应用天敌商品每亩蔬菜平均可降低农药用量30%~50%以上,为北京及国内的农药减量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支撑。

(责任编辑:朱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