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健康

医教协同培养中医人才

2018-06-16 11:00 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而中医药高等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然而在过去,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中医高等教育导致医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欠缺,与此同时,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分离导致中医学术流派大师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种种原因制约了中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中医药高校如何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为中医药事业输送“精兵良将”?对此,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走出一条相互协调、融通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课堂+临床:夯实诊疗基础

走进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生李静正在为一位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同时向旁听的学生们讲解医学知识。“针对这位落枕的患者,大家知道怎么运用八脉交会穴取穴治疗这个病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后溪督脉内眦颈。”

只见李老师用一枚银针在患者的左手掌外侧刺了下去,患者表示痛感明显减轻了。“督脉沿着人体的脊柱向上循行,是人体最重要的经脉,落枕多半是由于姿势不良,因督脉气滞血瘀所致,所以针灸取后溪穴疗立竿见影。”李老师对着学生们解释道。

这样的实践课堂,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常态。据了解,为了将临床真实情境融入中医人才培养过程,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部门在中医高等教育中推行“床边”教学,学生半天学理论知识,半天进病房看真实病例。“半天上课、半天见真实病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我们在角色的轮转中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且能在日常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中医学专业学生张彬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而中医药高等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然而在过去,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中医高等教育导致医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欠缺,与此同时,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分离导致中医学术流派大师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种种原因制约了中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中医药高校如何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为中医药事业输送“精兵良将”?对此,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走出一条相互协调、融通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课堂+临床:夯实诊疗基础

走进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生李静正在为一位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同时向旁听的学生们讲解医学知识。“针对这位落枕的患者,大家知道怎么运用八脉交会穴取穴治疗这个病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后溪督脉内眦颈。”

只见李老师用一枚银针在患者的左手掌外侧刺了下去,患者表示痛感明显减轻了。“督脉沿着人体的脊柱向上循行,是人体最重要的经脉,落枕多半是由于姿势不良,因督脉气滞血瘀所致,所以针灸取后溪穴疗立竿见影。”李老师对着学生们解释道。

这样的实践课堂,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常态。据了解,为了将临床真实情境融入中医人才培养过程,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部门在中医高等教育中推行“床边”教学,学生半天学理论知识,半天进病房看真实病例。“半天上课、半天见真实病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我们在角色的轮转中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且能在日常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中医学专业学生张彬说。

与此同时,自2004年起,学校每年派中医学专业60名大三学生分赴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无锡、苏州、徐州的附属医院实习,以此作为试点,进行中医临床教学体系改革。“将医学生派到基层医院锻炼,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中医思维。”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室主任韩旭说。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有明显提升。2009年至2016年,学校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稳定在全国2到5名,其中实践技能考核的通过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

课本+师傅:传承中医术法

在江苏省中医院的普内科诊室,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蔡文婷在主任医师姜宏的指导下,正为一位患者把脉。据她介绍,中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到了大三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随导师到医院实习。

为本科生配导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教育的一大特色。“在校期间,每名学生均配备一名学业导师,一名临床或科研导师,导师由校内外乃至海内外名师、名医担任。”韩旭介绍,从基础课程学习到临床实践,再到毕业实习,学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导师指导。“这种递进式师承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对抽象性极强的中医概念的自我建构,同时还兼顾了同质化和个性化培养。”

学生进入临床后,各附属医院还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地域的学术流派资源,安排实习生到“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进行学习。“刚开始坐在老师旁边观摩,老师偶尔会提问或者让我们搭脉感受脉象。慢慢有些经验了,我们基本可以先尝试处理病人,然后将药方拿给老师进行批改,随后自己对比反思。”中医专业的大四学生刘廷义感慨,在实习的这段时间,他见识到中医大师的医术和担当。

随学术流派传承人跟师临床,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学术传承能力,让学生体味中医临床变化的奥妙。“学术流派传承,有利于学生诊疗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学术繁荣有重要作用。”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俊良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肖钦聪)

(责任编辑:蔡熊更)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