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国剧出海,核心是中国故事

2018-06-20 13:3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在第24届上海电视节上,“一带一路”、中国电视剧60年等重大主题都有鲜明而专业的呈现。本报记者 金鑫 摄

2017年中国生产电视剧数量13470集,国产电视剧出口额超过了8500万美元。随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市场也从东南亚市场扩大到中东、非洲、欧美地区。许多国家的电视台和新媒体平台纷纷和中国电视剧制作者合作,希望通过中国电视剧更了解中国。

在世界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下,中国电视剧要怎样走出去,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6月13日,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主题论坛,邀请了近些年成功出海的国剧制作者和海外制播平台资深人士进行对话,在分享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如何顺应当前影视产业全球化发展和世界多元文化繁荣发展的趋势,促进中国影视更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影响力。

高质量故事是“地基”

要想提高自身作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一个好的、高质量的故事是前提条件,它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最必不可少的支撑与基础,就像大楼的建成需要完备的地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在开幕致辞中也提到:“内容为王并不是老生常谈,有好的故事才有受众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更要有好的作品。”而出口影视剧作品更多时候是起到宣传自身文化与国家形象的作用,我们要想打出国际名片,必须要开拓国际视野,打造影视精品。

要想让电视剧走出去,首先要了解不同国家对电视剧的不同喜好与需求。例如,对欧洲而言,比较受民众欢迎的一大类就是犯罪,硬性犯罪、软性犯罪等是英国制作者们常涉及的话题。举例来说,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剧制片人戴维·贝尔肖提到,英国公众更喜欢像《神探夏洛克》这样人物复杂、剧情支线繁琐、内涵复杂的电视剧。国内的电视剧从故事以及人物复杂性来讲,医疗剧、行业剧做得更好一些,而这类剧集的增多是中国行业题材电视剧跟国际接轨的条件之一,国内的编剧不妨沿着这条路做更深的探索。

在第24届上海电视节上,“一带一路”、中国电视剧60年等重大主题都有鲜明而专业的呈现。本报记者 金鑫 摄

2017年中国生产电视剧数量13470集,国产电视剧出口额超过了8500万美元。随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市场也从东南亚市场扩大到中东、非洲、欧美地区。许多国家的电视台和新媒体平台纷纷和中国电视剧制作者合作,希望通过中国电视剧更了解中国。

在世界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下,中国电视剧要怎样走出去,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6月13日,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主题论坛,邀请了近些年成功出海的国剧制作者和海外制播平台资深人士进行对话,在分享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如何顺应当前影视产业全球化发展和世界多元文化繁荣发展的趋势,促进中国影视更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影响力。

高质量故事是“地基”

要想提高自身作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一个好的、高质量的故事是前提条件,它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最必不可少的支撑与基础,就像大楼的建成需要完备的地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在开幕致辞中也提到:“内容为王并不是老生常谈,有好的故事才有受众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更要有好的作品。”而出口影视剧作品更多时候是起到宣传自身文化与国家形象的作用,我们要想打出国际名片,必须要开拓国际视野,打造影视精品。

要想让电视剧走出去,首先要了解不同国家对电视剧的不同喜好与需求。例如,对欧洲而言,比较受民众欢迎的一大类就是犯罪,硬性犯罪、软性犯罪等是英国制作者们常涉及的话题。举例来说,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剧制片人戴维·贝尔肖提到,英国公众更喜欢像《神探夏洛克》这样人物复杂、剧情支线繁琐、内涵复杂的电视剧。国内的电视剧从故事以及人物复杂性来讲,医疗剧、行业剧做得更好一些,而这类剧集的增多是中国行业题材电视剧跟国际接轨的条件之一,国内的编剧不妨沿着这条路做更深的探索。

调和公众口味、加入当地特色是影视剧出口的一大助力。“从现在来说,中国的电视行业、新媒体行业变化非常大,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人才本地化,以及情感的本土化。”索尼影视大中华区发行销售及制作副总裁及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黄黛这样说道。

当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是“中国故事”,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傅斌星指出,中国制片人第一步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据相关调查显示,以爱情故事为例,受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外国受众认为东方的纯爱式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感觉特别新鲜,差异化可以成为吸引世界观众的关键因素。

制作与国际接轨

既然是影视剧出口,其制作与国际接轨是少不了的,这其中便包括国际化的方式、语言以及技术。通过了解本土的国家文化,将自身创作的故事用它的语言、方式重新剪接,继而翻译推广,可以达到促进中国故事在当地更好落地生根的目的。

基于这个目的,拓展制作渠道,在诸多制作项目上尝试国际化的联合制作是个不错的选择。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聚集中心总经理马筱楠提到:“好故事的输出同样也体现在讲故事的方法上,因此我们通过打开视野,更多地跟国际上的优秀人才合作,不断试错,制作出达到国际标准同时又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我相信走出去并不难。”

值得一提的是,追求国际化的制作标准并不等于完全趋同于国外大公司的制作标准。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认为,从制作上来讲,国内外工业的文明水平、行业发展甚至法律法规有很大差异,两者要想合作,不管是合拍还是卖出去,都需要专业人才支持。创业制作、项目对接、财务税务、明晰当地法律等方面支持涉及整体、复杂、系统的流程,都是有待发展和强调的。

“抱团”很重要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个大的课题,同样是一个长远目标,它的实现凭借个人的“英雄主义”是很难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国内制作者们“抱团取暖,抱团出海”,一起将优秀的影视作品带出去。

傅斌星说,基于中国内容在海外的前景,“抱团出海”才能更好地保护国产内容的版权,从而维护国产影视剧的价格体系。

柠萌影业创始人、总裁苏晓认为,对国内的制作团队来说,走出去不急着赚钱,而应该立足于在海外当地主流人群中形成影响力。另外,走向海外要做到研究不同的区域市场,研究某一题材剧在这一国家受欢迎的原因;或者有针对性地将自身作品翻译成当地语言,从中慢慢寻找共鸣点,完善自身作品。

当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一句口号,走出去首先要付之行动,正如侯鸿亮所讲:“中国电视剧市场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法律法规还是国家政策、国际合作,一定要经过具体的合作才能找到最佳路径。”

说到底,走出去要立体化,同时也要多元化。其路径有很多,而各种途径和渠道都有最终目的,那就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记者 杨雯 实习生 王鑫杰)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