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财经要闻

港人风行北上学医:中医药复苏正激活大湾区产业链

2018-06-21 09:04 第一财经  

简介:治病、养生、保健……由于中医的认可度逐步回升,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产业链条正被激活。

近年来,港人北上学中医之风日盛,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正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加速“流动”。

“感觉这几年来,从香港来内地学中医的人‘超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刚进本科的时候,一个年级大约150人,后来一度超过300人。现在压缩了人数后要少一些。”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袁梓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来自香港特区的袁梓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几乎听不出香港口音。从本科到研究生,已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求学将近7年的他,非常庆幸当初的选择。

由于中医药在香港的认可度逐步回升,在治病、养生、减肥、美容等方面越来越受香港人欢迎,很多香港的高中毕业生竞相报考内地的中医药大学,尤其青睐地域、语言和文化接近的广东。在中医发源的内地,这些学子们能接触到更多的著名中医,有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毕业后,他们大多返回香港开办中医诊所,不少人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并推动大湾区的交流与融合。

招生100人,300人报考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医药发展窘境重重,资源总量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等问题,不一而足。

简介:治病、养生、保健……由于中医的认可度逐步回升,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产业链条正被激活。

近年来,港人北上学中医之风日盛,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正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加速“流动”。

“感觉这几年来,从香港来内地学中医的人‘超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刚进本科的时候,一个年级大约150人,后来一度超过300人。现在压缩了人数后要少一些。”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袁梓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来自香港特区的袁梓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几乎听不出香港口音。从本科到研究生,已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求学将近7年的他,非常庆幸当初的选择。

由于中医药在香港的认可度逐步回升,在治病、养生、减肥、美容等方面越来越受香港人欢迎,很多香港的高中毕业生竞相报考内地的中医药大学,尤其青睐地域、语言和文化接近的广东。在中医发源的内地,这些学子们能接触到更多的著名中医,有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毕业后,他们大多返回香港开办中医诊所,不少人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并推动大湾区的交流与融合。

招生100人,300人报考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医药发展窘境重重,资源总量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等问题,不一而足。

内地如此,香港也不例外。来自中医世家的袁梓朗忆起父辈年轻时候的好光景:“那大概是七八十年代吧,香港的中医很厉害,受到很多人认可,很多人一有头疼脑热就找中医问诊。可惜,后来被西医垄断,而且很多老一辈中医的技术和经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

尽管与西医发展存在差距,但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药至今仍保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这充分说明了传统医学的价值。近年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并日益受到重视。

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并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等。

去年7月1日,中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为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内地一些主流的中医药大学发展快速,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医药大学在香港学子中声名赫赫。

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就读港生最多的内地中医院校。根据该校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已为香港培养中医人才超过一万人,并且该校执业中医师考试通过率(包括香港与内地)一直稳居内地中医院校首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目前,该校在读的香港学生一共 1023人,其中本科生882人、硕士生52人、博士生89人, 已经成为香港高中生报名就读内地高校的大热门。“今年香港学生的报名情况更是火热。我们原计划针对香港高中生招100个本科生, 但是报名人数高达300人。”他说。

临床实践机会多

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正明显扩大。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中医药产业年规模已经达到了41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的三成,中医药出口也已经达到23.32亿美元(约合151亿元人民币),全国中药生产企业也已近1500家。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了疾病索引,首次将中医内容包含在内。

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修订工作的罗伯特·雅各布说:“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一样,有其成功之处。”他表示,针灸就能减少对止疼药和麻醉药的依赖。

在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不断上涨的需求背景下,中医药行业的健康、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才。

无论是临床还是学术,中医都数内地最正统。袁梓朗说:“而且我们学校尤以临床擅长,我读出来就是想搞临床,而非研究。我们以后也大多是在香港和岭南就业,中医也讲究地域性,广东的中医更熟悉这里居民的体质,开出的药方更适合他们。”

相比香港,广东毕竟还是离家远了。当初报考时,他不是没徘徊过。不过,香港的中医药高校数量少、规模小,招生人数受限。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包括他们学院在内,香港中医药学院共有3家,另2家是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医学院,成立时间均是在1998年或1999年——也就是说回归祖国以后,香港才有正规的中医药院校教育。

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成立于1998年,今年正好20年。相对内地的中医药院校来说,非常年轻,但却是香港开办中医药本科教育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院。

吕爱平说:“香港中医药专业的招生名额是相对固定的,每年70个左右的中医本科生和15个左右的中药本科生。我们学院中医专业每年招30位左右、中药专业招15位左右,而且中药专业只有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招生。其中,绝大多数来自香港本地,少数来自内地和其他国家地区。”

吕爱平补充道,从中医临床服务平台来看,香港现在都是中医诊所,没有中医医院。幸运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决定建立首家中医医院。建筑用地已经确定,相关资金和投入方式也在政府施政报告等相关政策文件中得到确定;目前正在就运营模式进行广泛的咨询,有望能很快落实。

显然,相比之下,内地的香港学生有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

在港人北上学中医风潮的背后,是当地对中医药认可度的回升。近日在深圳举行的一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论坛上,深圳罗湖区卫计局局长郑理光发言时表示,中医对慢性病的治疗作用正逐渐被大家认知,香港就是在SARS(即2003年的“非典”疫情)期间开始认可中医。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因为有中医药的介入,广东的SARS死亡率为3.8%。具体而言,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SARS死亡率最低13%,最高18%;深圳则是零死亡。

2003年的“非典”,广东省政府派医疗界中医专家进入香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阻击了这场疫病,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中医进入了香港公立医院,并建立了内地中医与香港的中西医合作关系。

在粤港澳合作联席会议机制框架下,2006年成立了粤澳中医药产业合作专责小组,广东省中医药局为粤方牵头单位,粤澳双方先后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三地中医药交流与合作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王省良表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更为三地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在医教研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港澳的中医药人才大部分都是内地过去的,尤其是从我们学校过去的。目前,我校已和香港的3所大学以及澳门的2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交流机制。”

高质量的中医仍稀缺

王省良认为,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该校香港学生毕业后大多回港工作。这些回港的学生中不少人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主力,在促进深港两地的融合,特别是推动大湾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袁梓朗本科毕业后就通过了香港的注册中医师考试,这相当于取得了在当地执业的钥匙。不过,香港注册中医师的数量越来越多。

吕爱平介绍,香港注册中医师目前有9000多人。现在香港三家中医学院招收的中医专业学生,加上去内地读中医的学生,这些毕业生都是香港未来注册中医师的重要人力资源。

中医专业学生招生数量的增多,也让他有点忧心,毕竟香港不大,对中医药服务的人才需求量是有限的。他呼吁,应该做好注册中医师的人力资源规划,统筹招收相应数量的高素质的学生。

在大量注册中医师的加入下,香港的中医诊所也越来越多了,渐趋饱和。当然,要实现财富自由和职业理想,开诊所仍是最好的选择。袁梓朗也义无反顾加入了这一行列。目前,他一边继续准备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开始和朋友合作开办中医诊所。

“在香港开诊所,如果有客户积累,即便是扣除了高昂的租金,一个月纯利润有七八万港元也不太难,而且由于客户群体稳定,利润会越来越多。”他说,事实上,很多诊所都是由中医世家的传人开的。

虽然香港的中医诊所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这对于人生刚刚起步、志存高远的他而言,并不惧怕。他立志要做个好中医,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靠实力来吸引患者。“虽然中医市场已经饱和,但是高质量的中医仍很稀缺。” 他说。

(责任编辑:姜越)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