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太原晚报》专栏 用细节讲述援疆中的时代新人

2018-07-03 13:25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张惠敏

《太原晚报》推出的《展援疆风采 做新时代新人》专栏,一年间,共出稿70余篇,22万字,生动勾画出援疆人的新形象。《太原晚报》将这些普通援疆人的事迹还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多角度地聚焦,把一个个情感真实、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立体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在感动中体会了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之举。

上接“天线”

是时代新人报道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时,嘱咐山西省援疆干部要把兵团精神和吕梁精神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为建设新疆贡献力量。总书记的嘱托也为《太原晚报》连续性、全方位、立体式的援疆报道找到了行动路径。

“戈壁滩上的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103团抗战年代的‘亮剑精神’和屯垦戍边的‘胡杨精神’,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103团的工作经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太原派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的优秀援疆干部刘冰这样说道。

太原“时代新人说——平凡的力量”大型讲述活动,为刘冰等讲述者打造了一个绚丽的舞台。用励志故事,献给常年奋战在太原市各行各业的400余万平凡人,《太原晚报》用4个整版选登了讲述者的演讲内容,这组报道不但有图有文,最抢眼的是在每篇报道前加了一段点评。而点评者或来自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或来自著名作家等。这些重磅人物的点评站位高、文字精练,点评与讲述相得益彰,既提升了报道的品位,也提高了报纸的影响力。

《太原晚报》推出的《展援疆风采 做新时代新人》专栏,一年间,共出稿70余篇,22万字,生动勾画出援疆人的新形象。《太原晚报》将这些普通援疆人的事迹还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多角度地聚焦,把一个个情感真实、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立体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在感动中体会了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之举。

上接“天线”

是时代新人报道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时,嘱咐山西省援疆干部要把兵团精神和吕梁精神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为建设新疆贡献力量。总书记的嘱托也为《太原晚报》连续性、全方位、立体式的援疆报道找到了行动路径。

“戈壁滩上的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103团抗战年代的‘亮剑精神’和屯垦戍边的‘胡杨精神’,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103团的工作经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太原派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的优秀援疆干部刘冰这样说道。

太原“时代新人说——平凡的力量”大型讲述活动,为刘冰等讲述者打造了一个绚丽的舞台。用励志故事,献给常年奋战在太原市各行各业的400余万平凡人,《太原晚报》用4个整版选登了讲述者的演讲内容,这组报道不但有图有文,最抢眼的是在每篇报道前加了一段点评。而点评者或来自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或来自著名作家等。这些重磅人物的点评站位高、文字精练,点评与讲述相得益彰,既提升了报道的品位,也提高了报纸的影响力。

一批批援疆干部秉持“用心、用情、付出、担当”原则,用行动温暖着受援地群众的心,也为自己书写了人生精彩的篇章。

下接“地气”

是鲜活主题报道的生命

用双脚丈量新时代,用心讲述好故事。在援疆报道内容选择上,《太原晚报》不仅仅注重“高大上”,更注重接地气,以一个个生动、鲜活、感人的细节进行内容传播。

《展援疆风采 做新时代新人》专栏内容有着大量细节描写,很好地刻画了一组人物形象,广受读者的赞誉。报道通过描写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体态等,配合简练的笔法,彰显了人物的个性。

《王剑:把劲使在刀刃上》描述了太原援疆干部、六师102团的副政委王剑,围绕援疆无缝对接,王剑像陀螺一样转了几个月,终于把自己“转”进了医院。出院后,一个“筋斗云”又飞回到工作岗位上。儿子高考,他不在身边,拨通电话,话没说出口,泪珠儿已吧嗒吧嗒掉了下来。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易于吸引和打动读者。王剑80岁的老父亲突发脑梗。晋疆数千里,想家,不是轻飘飘的一句话。短短几笔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增强了可读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报道的代入感。而通过刻画人物体现的正能量,提高了报道的社会价值,形成了正面引导,推动了文明新风尚的树立。

人物报道的故事性直接影响着报道的阅读量。《展援疆风采 做新时代新人》专栏通过巧妙设置悬念,提升了报道的故事性,凝聚了较高的人气。

《骨干,张民》这则报道,文章标题“一语双关”,引发了众人的关注。报道中,他既是一名骨科中心主任,也是医生中的一名骨干。随后开始介绍他连续做完3台手术后,昏倒在手术台上,还被抬进手术室抢救等细节,巧设悬念,收到了较好的阅读效果。故事性的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拉近了读者和人物的距离,提升了报道的平等性和感染力。

该栏目内容善于捕捉个性化细节,包括人物面部表情变化、细小动作等。例如《带着女儿去援疆》一文,报道了太原优秀教师宁晓琳带着8岁女儿的援疆故事,通过宁晓琳为学生们贴“小红花”、女儿与父亲视频对话等多处细节、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教师的敬业与爱心,反映了时时刻刻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宝贵精神,感动了很多读者。

互动融合

是重大主题报道的升华

互动融合理念贯穿援疆主题报道的全过程,使报道传播力更强,受众更广,影响力更大。《太原晚报》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努力在报道方式方法上创新探索,尽量让看似“硬面孔”的报道丰富起来、多彩起来。在援疆系列报道中,太原晚报社整合报社所辖的多个新媒体平台,做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渠道、多频次发布,切实增强了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通过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创新、平台创新,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同时,融汇多种表达,利用H5、微视频等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新闻素材进行包装,实现在移动端的N次传播。H5《刘冰:戈壁滩上的一棵胡杨》采用动图、渐变动画换图等多种表现手法,配上一首备受好评的新疆民乐,被称为“最贴心的援疆大片”。

与此同时,开通“时代新人”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微视频、H5等,多位自媒体人通过“两微一端”展开“我要做时代新人”微讨论和动员,参与和阅读人数达230万。在网上网下热烈讨论的同时,一个个看似平凡却又闪光的时代新人走了出来。

所选援疆故事和人物都来自最基层,这些故事和人物身上闪烁的爱国、敬业、奉献、团结、坚持等人性力量和宝贵精神,为弘扬正能量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太原晚报》援疆系列报道,其遵从“太原特色”和“新闻职业”两个前提,从“选题、方法、导向、表达、呈现、效果、责任”等7个维度,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阐述,让身边的先进典型汇聚成强大的向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更大范围内有效传播,并使之大众化,最终形成价值认同。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