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安徽日报》:以"大调研"做活专业经济新闻

2018-07-03 13:26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王弘毅

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宏大、内容专业、术语抽象的经济新闻,主流媒体怎样讲活讲透、深入受众?《安徽日报》日前推出的“一线调研·聚焦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以务实的调研提升了内容传播力。

这组报道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指示精神,通过主题式策划、调研式采访、问题式分析和通俗式写作,深度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和第一线,采访扎实、事例充实、内容厚实,有力展现了安徽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经济由“中高速”迈向“中高端”、从“重速度”迈向“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决心与举措,深入揭示企业在转型提质中的前景与动力。

主题式策划:

精心选题,紧扣发展新理念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也体现了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转变,要求经济发展要从过去的“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这组报道中紧扣新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主脉这个大主题,以“大主题”引领“小主题”、“小主题”丰富“大主题”,以主题式策划深度阐释高质量发展。

经济质量“高不高”,反映在产品质量“好不好”上。《“品质革命”,安徽制造迈向“高质量”》以具体的“产品质量”为切入口,提出推进品质革命,打造“高质量产品”,是发展“高质量经济”的必由之路。

经济质量“高不高”,反映在创新经济“活不活”上。《如何打造“双创”升级版》以科研、平台、资本、人才等要素为引领,指出全要素的服务升级才能让创新经济“活起来”。

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宏大、内容专业、术语抽象的经济新闻,主流媒体怎样讲活讲透、深入受众?《安徽日报》日前推出的“一线调研·聚焦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以务实的调研提升了内容传播力。

这组报道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指示精神,通过主题式策划、调研式采访、问题式分析和通俗式写作,深度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和第一线,采访扎实、事例充实、内容厚实,有力展现了安徽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经济由“中高速”迈向“中高端”、从“重速度”迈向“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决心与举措,深入揭示企业在转型提质中的前景与动力。

主题式策划:

精心选题,紧扣发展新理念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也体现了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转变,要求经济发展要从过去的“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这组报道中紧扣新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主脉这个大主题,以“大主题”引领“小主题”、“小主题”丰富“大主题”,以主题式策划深度阐释高质量发展。

经济质量“高不高”,反映在产品质量“好不好”上。《“品质革命”,安徽制造迈向“高质量”》以具体的“产品质量”为切入口,提出推进品质革命,打造“高质量产品”,是发展“高质量经济”的必由之路。

经济质量“高不高”,反映在创新经济“活不活”上。《如何打造“双创”升级版》以科研、平台、资本、人才等要素为引领,指出全要素的服务升级才能让创新经济“活起来”。

经济质量“高不高”,还反映在重大项目“强不强”上。《重点项目引领提质增效》以具体项目为切入点,指出只有重点项目“强起来”,才能发挥提质增效的引领作用。

这些主题涉及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社会民生事业等多方面,通过点与面的呼应、人与事的衔接,连成一条清晰的逻辑脉络,全面透彻地呈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调研式采访:

沉到一线,捕捉经济新动态

《安徽日报》在这次报道中派出多路记者,走基层、沉一线、进企业、下车间,足迹遍布安徽11个地市,采访的企业、部门或单位达36个,采访对象40余人。

首篇报道《“品质革命”,安徽制造迈向“高质量”》中,记者一连走访了7家企业的车间厂房,实地调研了解了泵阀、单叶晶片、锻钢活塞等“安徽制造”工业产品的工艺、流程、特点及市场应用,展现相关企业在推进品质革命中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影响力的经验、做法与成效;《让更多皖货精品走俏海外》则聚焦畅销国际的皖货,通过分析新技术、展示销售新渠道,揭秘“火起来的奥秘”;《民工大省如何蝶变》中,记者则围绕“人”做文章,赴多个地市采访了技师学校负责人、用人单位、专业技能人才,从学生到师傅,从企业到政府,深度剖析技能人才市场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动态;《重点项目引领提质增效》则通过记者实地采访省内多个重点项目,以“现场描写+深度解读”展现项目的规划、进展和成效以及大项目对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引领作用。

大调研推动深采访,深采访带来好作品。系列报道采访实、事例多、冒热气、带露珠,篇篇堪称是兼具可读性与专业性的“调研报告”,展现了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敬职敬业的职业精神和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问题式分析:

问中求索,激发破题新思考

如何对标中央要求推进“高质量”?高质量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短板如何补?政策如何保障?这组报道以问题为导向,推出“设问”式标题,在问中求索、在问中分析,在事例剖析和专家支招中得出“破题之策”“对症之方”。

《如何打造“双创”升级版》《省属企业如何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民工大省如何蝶变》……这些问题式标题宏观又中肯,抛出了问题的关键点,激发了读者的兴趣点。

小标题则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直观明了、逻辑性强。同时,报道内容中,多处来自记者的提问、追问增强了报道的说服力。如《“品质革命”,安徽制造迈向“高质量”》中,记者提问“这些国际大牌为何会选择你们的产品?”企业负责人表示“性价比更高”;随后再追问“其他竞争对手做不了吗?”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我们提供的是量身定制的装备,更贴合客户需求”。这些问题专业而深入,既是报道的一部分,又是代好奇的读者发问,问出了“想问的话”,得出了“明白答案”。

专业问,就需专业答。这组报道中,记者手记、专家观点成为相关经济问题的“专业回复”。如《省属企业如何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结尾处,中国科大教授和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就省属企业做大做强、高质高效开出了“药方”: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短短300字的阐述观点鲜明、“干货”十足,对企业创新发展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通俗化表达:

化硬为活,专业报道巧“翻译”

经济报道较为专业,专有名词、专业术语较多。如何让专业经济报道通俗易懂?考验着新闻媒体的“翻译”能力、解读能力。《安徽日报》创新话语表达,以一线调研的扎实采访,将鲜活的素材加工成“可口”的报道,将专业的经济报道做新、做活、做透。

现场活,巧做场面描写。“河水静静流淌,水面波光粼粼,睡莲清新脱俗;岸边的人行道旁,黄菖蒲、金鸡菊、月见草……随风摇曳的花与绿树、草坪,构成一幅美景。”《重点项目引领提质增效》用优美的白描式写法,将宿州新汴河景区美景描写得惟妙惟肖,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对话活,巧引生动声音。“与老外做生意,程序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见面,通过电子邮件交流后就可以下单。”一句话点明了出口企业以电商做国际贸易的全新“打开方式”;“化工泵,被誉为泵行业明珠,不是傻大笨粗、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一句话以比喻手法,将“化工泵”这个专业设备变得清晰明了,令人印象深刻。

标题活,巧用通俗语言。《让更多皖货精品走俏海外》中的小标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是一句电商的流行广告词,以“洗脑”广告词做标题,让跨境电子商务的运营方式更易于受众接受。

化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化烦琐为简单,化专业为通俗。《安徽日报》尊重传播规律,当好经济报道的“翻译官”和“解读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清新表达,呈现了一篇篇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俗读本”,彰显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