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在两会舆论场中皴染新时代“三农”画卷

2018-07-05 09:24 人民网-新闻战线  作者:何兰生

农民日报兼具“党报姓党”的政治属性和“农报属农”的功能定位。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围绕党在“三农”领域的大政方针、围绕全国农业农村工作开展独具特色的宣传报道,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实践要求。

回顾2018年农民日报的两会报道,如果把她比作一幅山水长卷,那么,其过程就是一次国画“皴染法”的尝试和借鉴。具体而言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章法上“置阵布势”,着力构建有主体主峰、有远山呼应、有主次搭配的全景构图;二是运用“皴”法技巧,反复皴涂、精细描画轮廓、脉络、纹理;三是用好 “染”法,时而层层上色,“三矾九染”,极力烘托主题,时而运色以轻,薄施淡抹,注重留白,用墨的浓淡、色的轻重生动展现丰富的层次和色彩。

  章法布局:构建以乡村振兴为主体主峰的全景构图

画者在创作之前要有章法,即胸中有全局,对整体构图的疏密、聚散、虚实有准确认知。对一次大型宣传报道活动来说,章法就是要明确报道的重点焦点,围绕重点焦点有主有次,谋篇布局。

就“三农”来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座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也是激荡在广袤乡土大地上最为动人的梦想,是回旋在亿万农民心中最为深切的期盼。乡村振兴是农民日报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在两会“三农”宣传报道画卷中也理所当然地是主体主峰。今年的两会报道,农民日报就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以主题言论为灵魂、为统领,以“特稿+话题”为两翼的报道模式。

从主题言论来说,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三农”视角。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就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这成为两会期间的“三农”最佳音、最强音。我们在第一时间紧急策划部署、调动骨干力量撰写系列评论,第一论《紧紧扭住产业振兴不放松》当晚上版,第二天与总书记下团组消息一同见报。在连续6天时间里,在头版黄金位置相继推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以及综合性方法论共6篇系列评论。这一组评论员文章是两会报道中唯一就总书记乡村振兴最新论述刊发的系列评论。这既是农民日报切实履行党和政府所赋予职责定位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所在,也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重大主题、关键时刻不缺位、重引领的担当和作为,在代表委员、涉农领域和农村基层群众中产生较大反响。

农民日报兼具“党报姓党”的政治属性和“农报属农”的功能定位。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围绕党在“三农”领域的大政方针、围绕全国农业农村工作开展独具特色的宣传报道,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实践要求。

回顾2018年农民日报的两会报道,如果把她比作一幅山水长卷,那么,其过程就是一次国画“皴染法”的尝试和借鉴。具体而言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章法上“置阵布势”,着力构建有主体主峰、有远山呼应、有主次搭配的全景构图;二是运用“皴”法技巧,反复皴涂、精细描画轮廓、脉络、纹理;三是用好 “染”法,时而层层上色,“三矾九染”,极力烘托主题,时而运色以轻,薄施淡抹,注重留白,用墨的浓淡、色的轻重生动展现丰富的层次和色彩。

  章法布局:构建以乡村振兴为主体主峰的全景构图

画者在创作之前要有章法,即胸中有全局,对整体构图的疏密、聚散、虚实有准确认知。对一次大型宣传报道活动来说,章法就是要明确报道的重点焦点,围绕重点焦点有主有次,谋篇布局。

就“三农”来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座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也是激荡在广袤乡土大地上最为动人的梦想,是回旋在亿万农民心中最为深切的期盼。乡村振兴是农民日报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在两会“三农”宣传报道画卷中也理所当然地是主体主峰。今年的两会报道,农民日报就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以主题言论为灵魂、为统领,以“特稿+话题”为两翼的报道模式。

从主题言论来说,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三农”视角。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就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这成为两会期间的“三农”最佳音、最强音。我们在第一时间紧急策划部署、调动骨干力量撰写系列评论,第一论《紧紧扭住产业振兴不放松》当晚上版,第二天与总书记下团组消息一同见报。在连续6天时间里,在头版黄金位置相继推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以及综合性方法论共6篇系列评论。这一组评论员文章是两会报道中唯一就总书记乡村振兴最新论述刊发的系列评论。这既是农民日报切实履行党和政府所赋予职责定位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所在,也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重大主题、关键时刻不缺位、重引领的担当和作为,在代表委员、涉农领域和农村基层群众中产生较大反响。

从“特稿+话题”来看,会议召开伊始,我们就在报纸端头版开设《共话优先发展 众说振兴大计》两会特稿专栏,在头条位置推出《迈好乡村振兴第一步》。接下来,8篇特稿分别从城乡融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农耕文明、乡村善治、脱贫攻坚等多个方面对代表委员进行深度采访报道,深入展现代表委员对乡村振兴的建议和思考,也引发了更多对乡村振兴的关注。《两会话题》是一个运用综述、观点、照片、图表、链接等多种手段,围绕一个问题说深说透的专题整版,我们围绕乡村振兴各个环节拟定话题,刊发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在创新制度性供给》《农村“双创”——带旺乡村人气添足发展动力》《五级书记抓振兴——坚持党管农村共促优先发展》等8个话题整版。

在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主体主峰的同时,我们也坚持疏密有致、主次有序,立足“三农”发展全局多角度进行展现。我们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关注农村的水电路气房讯以及医疗、教育、社保,关注农业在“一带一路”中如何行稳致远,关注农村电商在推动优质农产品对接大市场中的作为……这些具体问题与主体主峰一起,完成了“三农”画卷主次分明、承转有方、层次丰富的全景构图。

  笔法构型:皴涂新时代“三农”发展的轮廓脉络

皴,是国画中的一种笔法,用线表现山、石、树的脉络纹理。在两会的“三农”宣传画卷中,也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引导“三农”热点、设置“三农”议题,尽可能地获得更多“三农”好声音,以此为线条,反复皴涂,精细描画,让“三农”轮廓更加明显、脉络更加清晰。

但是,两会舆论场中议题丰富、声音纷繁,在有限的新闻资源中获得更多“三农”好声音,并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在实践中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融合理念,创新了采写编辑的方式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寻找公共新闻的“三农”接口和“三农”新闻的公共出口。脱离两会热点谈“三农”就会形成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尴尬局面;脱离“三农”只谈会议进程、热点,就会陷入总书记所指出的“千报一面”、重复雷同,也不符合农民日报的功能定位和用户特点。因此,我们创新思路,巧妙寻找“出口”和“接口”,实现了“三农”话题和两会热点的有机统一。

在接口上,我们努力寻求公共新闻如何有效连接“三农”用户、如何更好适应“三农”特点、如何精准激发“三农”兴趣点。如,在刊发总书记重要活动新华社通稿时,我们从文中摘取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作为副题突出处理;就财政部长记者发布会,刊发《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报道;就国家卫计委主任部长通道答记者问,刊发《“靶向治疗”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报道。特别是聚焦国务院机构改革这一个重大公共新闻,我们在官方微信公号推出《揭开“农业农村部”新面纱,并非简单加入“农村”二字》,在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推出H5《历次机构改革中的农业部,变化有哪些》,将对“三农”影响最大的农业农村部的变化,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回顾,这些新媒体产品在涉农人士的朋友圈里被不断转发点赞和收藏,成为“爆款”产品。

在出口上,我们深知舆论场上的“三农”声音还很弱小,如何让重中之重的“三农”真正成为好声音、强声音,固然需要全社会真正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但也需要媒体特别是“三农”主流媒体,深入研究“三农”外的用户,在对接需求、适应需求的基础上争取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从而更好展示“三农”形象、宣传“三农”贡献、形成“三农”合力、破解“三农”难题。比如,针对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我们将对农业部长的两会报道集成,推送微信文章《农业部长韩长赋:增产不是化肥“喂”出来的,农业要绿色发展》,传递农产品安全的事实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针对消费者对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好奇和期待,我们将代表委员通道上特色农产品的“产品广告”集纳,刊发了《打开电视看两会,竟然没忍住去买了苹果、马铃薯、鱼皮包……》,助力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助力农民致富。

主动设置“三农”话题,引导“三农”热点。新闻不可以虚构,但报道可以策划。实事求是地说,在两会舆论场中,“三农”并非热门话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更要积极进行议题设置。

我们加强了现场提问环节的策划,鼓励上会记者在新闻发布会、团组开放日、部长通道、代表委员通道中积极提问,争取镁光灯对“三农”问题的更多聚焦。例如,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记者以为农民代言方式提问时表示,农民日报为农民代言名正言顺,并回答了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问题;在部长通道上,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表示,要为乡村振兴做好智慧气象服务;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对农民日报记者说,“我要在农民日报上说说心里话”,并表示,“互联网+农业”是需要有探索精神的人深入到中国农村一线去。

发挥媒体融合作用,增强线上线下、会里会外的交互和联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让媒体与读者的联结变得更加密切。2018年两会,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涉农普通干部群众、新农人等用户零距离对接,带着他们的现实问题上两会,受到了热烈响应,微信推文点赞留言数量大幅增长。

两会伊始,农民日报官方微信文章《为农民代言!这些年,农报记者在全国两会问了哪些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快来留言,您的问题我们负责带上两会]》,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网友的欢迎。我们把这些热点问题整理归类,交给上会记者。记者带着问题在采访中寻找答案,发回了一篇篇察民情、接地气的稿件。为进一步增强互动性,我们在两会期间“寸土寸金”的报纸头版上开设《两会议三农 三农连两会》专栏,采取会内会外联动的方式,分别采访代表委员和来自基层一线的村支书、种粮大户、新农人等,围绕“三农”话题从各自角度发声,使基层的诉求愿望和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有了亲密接触、点对点对接,从而形成会内会外声音的相互激荡、相互激发、相互升华。又从“编者”的角度提炼观点、归纳重点,在PC端和移动端进行报道,形成了两会报道独特的小“气场”,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上千家媒体在两会上争夺有限的新闻资源,正是这些来自各行各业代表委员涉农话题的报道,在公共话题、综合领域里找到“三农”连接点,就像国画的皴法,运笔多变,一笔一笔勾勒皴涂出大国“三农”发展的轮廓脉络。

  墨法着色:渲染主题浓淡相宜、随类赋彩

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根据用墨、用水、用彩的比例和方法产生复杂变化。与之相类似,在“三农”宣传画卷上,我们围绕主题采取不同墨法,宜浓则浓、宜淡则淡、宜彩则彩。

所谓宜浓则浓,是指在核心报道、重大主题报道中浓墨重彩、层层上色

从2月22日开始到3月3日政协开幕,我们推出《新时代“三农”启示录》专栏,每天至少拿出头版1/3版面,先后刊发了《看!大国“三农”磅礴转型》《喜!中国饭碗铜铸铁打》等9篇编辑部文章,以洋洋4万言提前升温预热,为两会召开营造浓厚氛围,也为“三农”宣传画卷添上浓重一笔。这组文章获得中宣部专题新闻阅评。

两会期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活动的报道,农民日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站、新媒体刊发快讯和简要报道;迅速指挥上会记者采访相关团组、与总书记对话的基层代表、涉农代表委员,采访总书记讲话的反响,连夜形成综述性报道;紧急安排部署撰写原创言论。在全媒体各端上,分别围绕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讲的脱贫攻坚、在广东代表团讲的农村人才、在山东代表团讲的乡村振兴,集成运用消息、新闻照片、音视频、评论、微评、反响报道、会外声音等多种报道方式,层层渲染、反复烘托,挥毫泼墨,酣畅淋漓。

所谓宜淡则淡,是有些话题只需薄施淡扫、点到为止,甚至还需要留白。淡,非但不是可有可无,有时甚至是点睛之笔

两会期间,我们坚持在报纸端头版刊发《三农微评》,引领观点。从引用全国人大代表左香云在“代表通道”原汁原味的话撰写《拿出“打糍粑”的劲头来奋斗》到围绕农村人才撰写《引凤留人唱好振兴大戏》,从采访 “我的级别是农民”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而撰写的《为农民发声接地气才更好》,到有感于“养猪大户”丁磊、石头村“村长”刘强东而撰写《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特殊“农民”》;从紧跟两会议程撰写的《让法治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到两会闭幕前后呼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乡村振兴是干出来的》《“两会东风劲,大家快下田”》等。几乎一天一篇的短平快,虽短短三四百字,却于细微处生动反映大主题,犹如淡墨点染,寥寥数笔已有悠长韵意;又像留白处的题诗,意在言外,虚中见实。

所谓宜彩则彩,是指中国画中的随类赋彩。在两会报道中,一些软性报道、人物报道要有色彩、有温度、有情感

作为一家面向广大农村的党报,农民日报始终把农民的所思所想放在心上。我们抓拍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丁秀花在人民大会堂外面打开手机现场做直播,刊发了《“我要让乡亲们一起看看天安门广场”》;我们在三八节采访多位涉农的女性代表,刊发了《心系“三农”,她们的奋斗最美丽》;我们对8位来自最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代表进行集体采访,刊发了《为振兴乡村挥洒青春和汗水》图文报道;我们记录下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委副书记姚增科痛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幕,刊发了《扯着嗓子喊落实结果就是不落实》。这些报道带着新鲜的泥土气、带着鲜明的个性、带着强烈的情感,像彩色点染,着墨不多却格外醒目。

做好新时代“三农”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三农”思想和宣传思想为统领,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理念,始终坚持“党报姓党”政治属性和“农报属农”功能定位的有机统一。正因此,我们在2018年两会报道中才得以创新思路、方式和方法,在两会舆论场中皴染出一幅新时代大国“三农”改革发展的壮美画卷。这也是我们继续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工作最为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作者系农民日报社总编辑)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