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今日要闻

大熊猫幼仔溺亡 能否把国宝全养起来?官方回应

2018-07-05 07:28 成都商报电子版  作者:李秀明

已经死亡的大熊猫幼仔

7月4日上午,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通报,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幼年大熊猫死亡,疑为山洪暴发时,大熊猫幼仔不慎落水溺亡。

一只因暴雨而死去的“国宝”,让喜爱大熊猫的人唏嘘不已。大多数人认同“这是自然界的生老病死” ,但也有人在网上提出意见:能不能把大熊猫都圈养起来?

4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负责人。对上述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把所有大熊猫都纳入圈养“保护起来”是不科学的。“就目前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来说,都不至于如此,而且这应该不是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人和野生动物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共处。”对于这只死亡的大熊猫,保护司也做了三点“后事”安排:调查清楚死亡原因;尸体解剖供科学研究;皮毛做成标本供宣传教育。

一只大熊猫幼仔疑在山洪中溺亡

7月4日上午,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通报了一则让人悲伤的消息:野保人员在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死亡的幼年大熊猫,死亡原因判断疑为在山洪中溺亡。通报称:7月3日13:30左右,黑水河保护区管护人员张学良在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小河子沟区域进行巡护时,在小河子沟的河中央河滩上,发现一只已经死亡的大熊猫幼体。张学良当即报告了黑水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保护区管理处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将这只疑似遭暴雨后在洪水中溺亡的大熊猫幼仔尸骸送到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都动物园)。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会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专家连夜检查处理。

已经死亡的大熊猫幼仔

7月4日上午,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通报,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幼年大熊猫死亡,疑为山洪暴发时,大熊猫幼仔不慎落水溺亡。

一只因暴雨而死去的“国宝”,让喜爱大熊猫的人唏嘘不已。大多数人认同“这是自然界的生老病死” ,但也有人在网上提出意见:能不能把大熊猫都圈养起来?

4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负责人。对上述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把所有大熊猫都纳入圈养“保护起来”是不科学的。“就目前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来说,都不至于如此,而且这应该不是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人和野生动物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共处。”对于这只死亡的大熊猫,保护司也做了三点“后事”安排:调查清楚死亡原因;尸体解剖供科学研究;皮毛做成标本供宣传教育。

一只大熊猫幼仔疑在山洪中溺亡

7月4日上午,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通报了一则让人悲伤的消息:野保人员在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死亡的幼年大熊猫,死亡原因判断疑为在山洪中溺亡。通报称:7月3日13:30左右,黑水河保护区管护人员张学良在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小河子沟区域进行巡护时,在小河子沟的河中央河滩上,发现一只已经死亡的大熊猫幼体。张学良当即报告了黑水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保护区管理处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将这只疑似遭暴雨后在洪水中溺亡的大熊猫幼仔尸骸送到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都动物园)。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会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专家连夜检查处理。

据鉴定报告,死亡大熊猫情况如下:幼仔,半岁左右,雌性,体重14.25kg。头部有2处皮下出血,下颌出血,肺部有大量气泡,胃内有奶,肠道内有已消化的竹叶,脾脏有少量出血点,其他脏器无肉眼病理变化,诊断为溺水死亡。判断可能因7月2日的暴雨导致山洪暴发,该大熊猫幼仔不慎落水溺亡,后随洪水冲至河岸浅滩处被发现。

死亡大熊猫解剖后将用作科学研究

尚在幼年的国宝死亡,让人唏嘘,网上也是热议一片。有长期关注熊猫的网友提出,通报称大熊猫半岁左右,不太符合常理。“如果是半岁左右,出生就是在今年1月左右,而大熊猫是不会在冬天产仔的。”对此问题,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省林业厅相关部门,一位部门负责人回应称,通报用词是约半岁,是根据死亡大熊猫的体格来判断,只是说大概的年龄,死亡的大熊猫也可能已经八九个月了。“另外,大熊猫冬天产仔虽罕见,但不是没有发生过,圈养大熊猫就有冬季产仔的记录。”

国家林草局保护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留意到黑水河保护区发现溺亡大熊猫的事件。“事情比较罕见,四川省、成都市林业部门做了不少工作,对大熊猫的监测、发现比较及时。目前已经安排下属中国大熊猫保护管理办公室与成都市林业部门联系,弄清事件经过,共同调查清楚这只大熊猫的死亡原因。”除此之外,该负责人还谈到了对这只死亡大熊猫“后事”的另外两点安排:尸体会解剖后供科学研究用;皮毛也会制成标本,供科学宣传教育。

国家林草局:“全部养起来”

不符合保护野生动物的初衷

对于有不少网友心疼熊猫死亡之余,提出今后可否把大熊猫都“养起来”,该负责人称,就目前大熊猫野生和圈养的种群数量,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初衷来说,这样做“不科学”。他介绍,目前全国的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500多只,对大熊猫的物种延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说哪怕经历较大灾难,大熊猫不会因此灭绝”。全国大熊猫第四次野外调查的数据显示,野生大熊猫有1864只,还不至于需要全部进行迁地保护,“人工养起来”。“而且,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面积达到2.7万平方公里,国家公园会为野生大熊猫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

该负责人还表示,“全部养起来”也不符合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熊猫的初衷和目的。“我们希望的,是在良好的自然生态中,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让人和大熊猫在同一片蓝天下一起自然地生活。为此,我们多年来坚持做大熊猫放归工作,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近年来我们还在做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工作,丰富大熊猫的基因,目前进展顺利。”

此前,该负责人还就新时期大熊猫保护工作发表专门文章,文章态度鲜明:“大熊猫保护要遵循‘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两者相结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大熊猫保护并不是仅仅保护圈养条件下几只毛茸茸的大宠物……要充分发挥大熊猫旗舰物种的特殊作用,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良好借鉴。”

成都商报记者 李秀明

(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