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6 04:24 人民日报 作者:郝 洪
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始终做改革航船奋楫者,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今年6月以来,上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磅”消息不断。
6月初,沪、苏、浙、皖四省市在上海召开主要领导座谈会,会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这个经济综合实力超强区域,拉开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幕;6月底,上海出台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确立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线路图;7月10日,上海发布进一步扩大开放100条措施,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从主动服务、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到自我加压、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再到深度扩大开放,这一系列举措,勾勒出上海先行先试、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图景,也折射出全球大变局之下中国始终不变的改革开放道路选择。
对改革开放,上海始终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今年1月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对改革开放的一番感悟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小平同志当年讲的这句话曾经振聋发聩。现在,我们不能因为日子比较好过、发展的压力似乎没那么大,而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也不能因为改革攻坚的难度大、开放提升的要求高,而产生等一等、拖一拖的想法。” 40年改革开放把上海带上了新高度,而此时,推进改革开放“不能有‘中场休息’,也不能搞‘技术暂停’”。
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始终做改革航船奋楫者,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今年6月以来,上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磅”消息不断。
6月初,沪、苏、浙、皖四省市在上海召开主要领导座谈会,会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这个经济综合实力超强区域,拉开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幕;6月底,上海出台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确立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线路图;7月10日,上海发布进一步扩大开放100条措施,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从主动服务、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到自我加压、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再到深度扩大开放,这一系列举措,勾勒出上海先行先试、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图景,也折射出全球大变局之下中国始终不变的改革开放道路选择。
对改革开放,上海始终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今年1月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对改革开放的一番感悟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小平同志当年讲的这句话曾经振聋发聩。现在,我们不能因为日子比较好过、发展的压力似乎没那么大,而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也不能因为改革攻坚的难度大、开放提升的要求高,而产生等一等、拖一拖的想法。” 40年改革开放把上海带上了新高度,而此时,推进改革开放“不能有‘中场休息’,也不能搞‘技术暂停’”。
上海要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必须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向改革开放要发展红利,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40年筚路蓝缕,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遭遇的问题和挑战日趋复杂,需要勇于担当的先行者,用开放思维架桥,用体制变革摆渡,在新时代蹚出一条新发展之路。
从浦东开发开放,到自贸试验区经验制度复制推广,再到出台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上海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关键词始终贯穿其中。在这份意见中,上海一口气提出要实现5个新突破——提高经济密度、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打造全球网络枢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新突破的每一步都没有现成道路可循,惟有摸着石头过河,以瞭望者的韬略与胆识,以改革者的勇气和担当,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再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卓越之路”。
如何“先行一步”?关键在于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改革内在规律的把握。改革,为国家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改革任务和历史使命,与时俱进、顺应潮流者,才能踩准改革的节奏,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上海为什么迫切要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什么愿意放下身段,主动与周边中小城市交通互连、规划互接,打造上海都市圈?为什么罕见地将区域协同发展写进城市发展战略,主动推进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因为,这是在顺应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城市的兴起,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城市的衰落,在于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城市的持久繁荣,在于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但是,全球城市不是全能城市,当今世界,建立在便捷交通网络之上的城市群正成为各国经济增长中心,未来世界各国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群的竞争。上海,只有站上城市群的风口,才能与顶级全球城市比肩。
机遇从来都是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我们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始终做改革航船奋楫者,这是上海的责任担当,也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作者为本报上海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