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今日要闻

英媒:研究发现吃橙子有助预防眼疾

2018-07-17 10:19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英媒称,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天吃一个橙子会使视力下降的几率降低6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7月13日报道,这项为期15年的研究表明,经常吃橙子的人患黄斑变性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报道称,澳大利亚悉尼韦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采访了2000多名50岁以上的成年人,追踪他们的后续变化。

研究显示,每天至少吃一份橙子的人在15年后患上晚期黄斑变性的风险降低了60%以上。

报道称,甚至一周吃一个橙子也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该研究首席研究员、悉尼大学的巴米妮·戈皮纳特教授说,数据显示,橙子中的类黄酮似乎有助于预防眼疾。

报道称,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A等普通营养素对眼睛的影响。

戈皮纳特教授说:“我们的研究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研究重点是类黄酮和黄斑变性之间的关系。”

她说:“类黄酮是强大的抗氧化剂,在几乎所有的水果和蔬菜中都存在,它们对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抗炎作用。”

她还说:“我们研究了茶叶、苹果、红酒和橙子等含有类黄酮的常见食品。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并没有显示其他食物能保护眼睛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

报道称,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七分之一的人会出现某种黄斑变性的迹象。

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英媒称,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天吃一个橙子会使视力下降的几率降低6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7月13日报道,这项为期15年的研究表明,经常吃橙子的人患黄斑变性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报道称,澳大利亚悉尼韦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采访了2000多名50岁以上的成年人,追踪他们的后续变化。

研究显示,每天至少吃一份橙子的人在15年后患上晚期黄斑变性的风险降低了60%以上。

报道称,甚至一周吃一个橙子也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该研究首席研究员、悉尼大学的巴米妮·戈皮纳特教授说,数据显示,橙子中的类黄酮似乎有助于预防眼疾。

报道称,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A等普通营养素对眼睛的影响。

戈皮纳特教授说:“我们的研究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研究重点是类黄酮和黄斑变性之间的关系。”

她说:“类黄酮是强大的抗氧化剂,在几乎所有的水果和蔬菜中都存在,它们对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抗炎作用。”

她还说:“我们研究了茶叶、苹果、红酒和橙子等含有类黄酮的常见食品。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并没有显示其他食物能保护眼睛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

报道称,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七分之一的人会出现某种黄斑变性的迹象。

报道还称,年龄是已知的最强风险因素,这种疾病在50岁以后更有可能发生。目前还没有治疗这种疾病的办法。

报道指出,这项研究收集了蓝山眼科研究项目的数据,这是启动于1992年的一项基于人口的基准研究。

报道还指出,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流行病学研究之一,衡量饮食和生活方式对健康以及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影响。

戈皮纳特教授总结说:“我们的研究旨在了解眼疾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威胁视力的遗传和环境条件。”

英媒:机器人首次成功给人做眼部手术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英媒称,机器人首次给人类做了眼部手术。其成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施行非常精细、人类无法用手完成的手术。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6月18日报道,六名患者参与了研究。每人都需要从视网膜上剥离一层薄膜以改善视力。这个过程包括切除一团已堆积到一起、扭曲视线的细胞。

报道称,共有12人接受手术,其中一半手术由机器人施行。该装置由总部设在艾恩德霍芬的普雷塞耶斯公司制造,有一条用一个操纵杆式控制器操控的可移动臂。该装置能安装上各种不同的手术器械,而且不会出现外科医生的手会产生的那种难以察觉的颤动。

报道称,在所有12个病例中,手术都是成功的,不管是机器人做的还是人工做的。试验始于2016年,但这是首次公布结果。

报道称,机器人做手术所花时间是人工手术的将近三倍。牛津大学的罗伯特·麦克拉伦说:“机器人花的时间要长一些,但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他们是刚开始使用这种机器人,所以特别谨慎。

报道指出,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似乎总体上出血较少,不过这项研究规模太小,无法完全排除这是统计学上的偶然这种可能性。

报道称,然而,这项研究的目的不是改善这种手术。相反,它是一次对在棘手得多、人类不可能用手施行的手术中使用机器人的概念验证。

麦克拉伦说:“通过使用机器人,我们也许还能直接疏通血管或对视神经进行注射。”这两种手术都需要极其精细的运动控制,外科医生完全无法做到。

另一种类似的手术是,针对视网膜的基因疗法。利用这一技术,几名盲人已重见光明。但要将治疗范围扩大至尚存一些视力、然而可通过基因疗法得以改善的人,需要将程序的精确性提升至超越人类能力的程度。

报道称,即使是最好的外科医生,也没有一只完全稳定的手。手部颤动传至器械顶端,幅度在0.1毫米左右。尽管幅度非常小,但视网膜的某些部分(例如内界膜)只有0.02毫米厚。

对外科医生来说,由于手的震颤,很难将针头伸进这些区域而不损伤较深层结构。相比之下,手术机器人能以0.01毫米的幅度向前移动,很容易就能避免伤及附近区域。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布拉德利·纳尔逊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在尝试这样做,这是首次做到这一点。”

他说,未来,机器人能够更快、更廉价地完成这些程序,并取得更好的结果。他说:“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一步。制造出一台能够模仿一个有多年经验的人的机器是很难的。”

有皱纹可能是好事:研究发现眼角笑纹让人感觉更真诚

参考消息网6月13日报道英媒称,尽管美容业试图消除皱纹,但是研究表明有皱纹可能是件好事。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11日报道,加拿大西部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的大脑天生就认为微笑或皱眉时眼角有皱纹的人比较真诚。

报道称,眼角有所谓“杜氏标记”的人被认为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更为真诚。

研究人员采用“视觉竞争”法,向参与者分别展示两组照片,一组有杜氏标记,一组没有,探究哪种表情被视为更重要。

报道称,当每只眼睛被展示不同的图片时,大脑会在两种图片中转换,但是知觉意识往往注意更有意义的图片。

该项目主要研究员朱利奥·马丁内斯-特鲁希略说:“与‘杜氏标记’相关的表情总是占优势。”

他们还让参与者根据真诚和不真诚给表情打分。

他们发现,人们认为“杜氏笑容”和悲伤的表情更真诚且更强烈一些。

研究人员努尔·马利克博士说:“这些发现为解读感情提供了潜在的通用语言证据。换句话说,特定的面部动作可能在众多面部表情中只有一种作用,特别是,如果这种面部动作影响你的社交互动的话。”

马利克说:“比如,知道一个陌生人的笑容是否真诚,知道此人是否值得信任,你就能知道是否应该避开他。”

研究表明:鱼油对干眼症没有帮助

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法媒称,长期以来,鱼油补充剂一直被推荐给患有干眼症的人。这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着全世界千百万人。但4月1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鱼油补充剂并没有什么用。

据法新社4月13日报道,这项由535人参与的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报告称:“Ω-3补充剂在缓解干眼症方面并不比安慰剂更有效。”

报道称,干眼症影响着1600多万美国人,会造成烧灼感、瘙痒、刺痛和视力受损。

报道称,参加该试验的人至少有六个月时间在与中度到重度干眼症作斗争。

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日服用Ω-3补充剂,另一组服用橄榄油安慰剂,两种物质装在相同的胶囊中。病人和他们的眼科医生都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个治疗组。

报告称,一年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有了明显改善。

报道称,Ω-3组61%的人和控制组54%的人的症状都至少改善了10个百分点,而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并没有太大意义。

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眼科学助理教授瓦迪尼·汶耶说:“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Ω-3补充剂没有任何有益的效果。”

美国诺思韦尔医疗保健公司的眼科医生马修·戈尔斯基表示,对干眼症和鱼油补充剂有效性感兴趣的医生“热切期待着临床试验的结果,希望它有可能改善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戈尔斯基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应该开展进一步研究来证实这一发现。”

纽约莱诺克斯希尔医院眼科医生朱尔斯·威诺克称这项研究是“重要的”,并同意需要开展更多工作来搞清为何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几乎相当。

他说:“干眼症是一个常见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经历。”他强调,从轻微的不适到困扰日常生活的慢性熬人的痛苦,其症状可能多种多样。“对许多人来说,它可以自愈,也可通过使用非处方人工泪液得到迅速改善。然而,有许多人的治疗过程并不简单,他们的生活受到这种疾病的负面影响”。

科学家研制出“眼控”轮椅 目光或思维可控制运行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为残疾人研制出一种能用目光或思维控制的轮椅样品已经做好,它安装了记录眼动和脑电波变化的仪器。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打算继续改进,制造出更完善的样品,以便将来实现量产。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12月5日报道,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神经认知技术部首席研究员瓦季姆·乌沙科夫介绍,能用脑电波或目光控制的轮椅样品已经制作完成。一些儿童也参与了研发过程。

乌沙科夫说:“这些具有工程师潜质的孩子参加了我们设在索契的教育中心的项目。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有趣的学习经历。轮椅样品组装完毕,设计构想让我们有兴趣进一步展开研究。我们想完善这个样品,为它配备各种新部件,以便向市场推出最有竞争力的多功能轮椅。”

报道称,这种新型轮椅的工作原理如下:坐在轮椅上的人身前设有一个监控仪,它能显示各种指令,如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紧急求助等等;只需将目光移到想发出的指令上,就好像移动计算机的鼠标,指令就会开始运行;轮椅还能用脑电波操控——乘坐轮椅的人可以戴上一种特制头盔,头盔上的电极能记录脑电波信号。

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神经认知技术部工程师丹尼斯·马拉霍夫解释说:“对于因手臂和腿脚肌肉受损而不方便操控轮椅的人来说,新型轮椅最受欢迎。脑电波传感器的反应速度比较慢,因此我们在需要快速操作时就使用眼动监控仪(EYE-TRACKER)。如果眼动监控仪发生故障,则可以借助脑电波传感器用较慢的速度发出指令。”

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考虑除目光操控之外,新轮椅还能增加哪些功能。例如,改进后的样品可以配备语音控制、机械手、操控杆等其他正在开发中的配件。

莫斯科市残疾儿童家长联合会发言人纳塔利娅·库德里亚夫采娃表示,目前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实际上无法使用轮椅,因为没有能力控制轮椅。因此,这些人也是新型轮椅的目标客户。

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临床中心整形外科主任阿列克谢·雷恰金认为,新产品会有市场需求。他说:“毋庸置疑,肌肉骨骼系统受损的人很需要这种轮椅。”

研究称花朵“蓝色光晕”招蜂采蜜 人类肉眼很难看见

参考消息网10月24日报道外媒称,为了吸引蜜蜂,很多花采用一种有效方法:发出一种“蓝色光晕”,虽然人的肉眼很难看见,但是却可以吸引蜜蜂。

据法新社10月18日报道,英国《自然》周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解释说,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虫能很容易地通过这种光晕发现花朵。光晕是由能散发光线的花瓣上的光纹形成,鲜花由此发出了能被昆虫发现的可视信号。

这些微小的光纹体现出了某种“无序性”,也就是说其大小和分布在花朵与花朵之间、甚至在同一朵花上都不太一样。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系列开花植物,发现它们都有类似的“无序性”,而且都能产生从紫色到蓝色这一色系的光晕。

为了测定这些光晕对蜜蜂的影响,研究人员制造了一些试验样品,有些可以散发出“蓝色光晕”而其他的则不能,以便研究蜜蜂的相关行为。结果是,蜜蜂比较容易地发现了那些散发“蓝色光晕”的样品。

研究人员认为,花瓣上微小的“无序性”结构也许因开花植物的种类有所差异,但是都一致地进化出了能产生蜜蜂可见光晕的能力。

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学系研究员、该项研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贝弗利·格洛弗表示:“花瓣表面散发出的无序性光纹是能更好地吸引蜜蜂找到花朵的光学信号来源,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这种无序性似乎受到了进化的控制,并且最终起到了帮助花朵和蜜蜂沟通的作用。”

此前的研究曾表明,很多种蜜蜂容易被蓝色和紫色吸引。剑桥大学化学系研究员、上述研究的另一位参与者西尔维娅·维尼奥利尼指出,“有很多植物在遗传和生物化学方面没有产生蓝色色素的能力”,而造出蓝色光晕是它们“吸引昆虫的另外一种手段”。

(责任编辑:陈琦)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