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今日要闻

澳媒:英国首相佩戴新型血糖监测仪

2018-07-17 10:20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澳媒称,在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出席宴会时,她穿了一件红色无袖连衣裙,露出她佩戴的一种新型医疗设备。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7月13日报道,图片显示,梅女士在左臂上佩戴了一个糖尿病贴片——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快速血糖监测仪。

报道称,梅女士2013年披露自己确诊患有1型糖尿病,但尚不清楚她使用该装置有多长时间。

澳大利亚糖尿病协会发言人伦扎·希比利亚说,对许多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辅理善”快速血糖监测仪“真的管用”。

她说:“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血糖水平,而这种快速装置不需要经常刺破手指就能进行监测。”

报道称,该装置有一个有效期达2周的小传感器,可监测皮肤表面下的组织间液。然后,佩戴者可以用另一种装置或手机对其进行扫描,获取血糖水平。

希比利亚说:“它不仅能告诉你目前的血糖水平,也能提供历史读数,可显示过去8小时的葡萄糖水平。”

患有1型糖尿病的希比利亚说,她自己已试用过这种装置,发现使用这种装置“极其方便”,但她也说,这种装置不是对所有人都那么完美。

她说:“这完全取决于个人选择,幸好有很多种方法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管用的。对特雷莎·梅来说,这似乎是她的选择。”

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澳媒称,在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出席宴会时,她穿了一件红色无袖连衣裙,露出她佩戴的一种新型医疗设备。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7月13日报道,图片显示,梅女士在左臂上佩戴了一个糖尿病贴片——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快速血糖监测仪。

报道称,梅女士2013年披露自己确诊患有1型糖尿病,但尚不清楚她使用该装置有多长时间。

澳大利亚糖尿病协会发言人伦扎·希比利亚说,对许多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辅理善”快速血糖监测仪“真的管用”。

她说:“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血糖水平,而这种快速装置不需要经常刺破手指就能进行监测。”

报道称,该装置有一个有效期达2周的小传感器,可监测皮肤表面下的组织间液。然后,佩戴者可以用另一种装置或手机对其进行扫描,获取血糖水平。

希比利亚说:“它不仅能告诉你目前的血糖水平,也能提供历史读数,可显示过去8小时的葡萄糖水平。”

患有1型糖尿病的希比利亚说,她自己已试用过这种装置,发现使用这种装置“极其方便”,但她也说,这种装置不是对所有人都那么完美。

她说:“这完全取决于个人选择,幸好有很多种方法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管用的。对特雷莎·梅来说,这似乎是她的选择。”

报道称,人体完全缺乏胰岛素时会罹患1型糖尿病,这意味着患者必须自己注射胰岛素。

希比利亚说:“因此,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在以下几件事间达到一种平衡:注射正确剂量的胰岛素、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监测和关注所有这些数据,以确保我们的血糖水平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

法媒:胰岛素药片可解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之苦

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法媒称,研究者6月25日表示,在小白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一种新的胰岛素药片或许能帮助数百万糖尿病患者避免每日注射。

据法新社6月25日报道,在这种由哈佛大学研究者研制的药片开展人体试验或可能大规模生产之前,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报道称,到目前为止,研制一种胰岛素药片的主要挑战是设法在它遇到胃酸时保留胰岛素蛋白质。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的这项研究中所描述的试验性药片将胰岛素放在液体中,密封在一个能抵抗胃酸侵蚀的外壳内。

报道称,这种聚合物外壳在进入小肠碱性环境中会溶解,让带有胰岛素的液体释放出来。

研究的资深作者、哈佛大学生物工程学教授萨米尔·米特拉戈特里说:“一旦吞下,胰岛素在被有效吸收进血液前,必须经历一段具有挑战性的障碍路段。”

他说:“我们的方法就像是一把瑞士军刀,让药片有工具解决所遭遇的每个障碍。”

研究指出,新药片“很容易生产,能在室温下保存两个月之久而不降低药效”。

报道称,研究者们没有说明距离开展人体试验还要多久,但可能是数年时间。

研究人员需要开展更多动物研究,以及开展关于长期使用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的更多研究。

报道称,全世界大约4000万人患有1型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因为他们的身体无法自己产生这种物质。

据佐治亚理工学院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学教授马克·普劳斯尼茨说,寻找口服胰岛素方法被看做是糖尿病研究的“圣杯”。

并未参与研究的普劳斯尼茨说:“这项研究显示了不同寻常的结果,口服型胰岛素药物效果跟传统注射一样好。”

他说:“如果这些发现能转换为将胰岛素和其他多肽药物安全有效地送入人体的药片,那这项工作对医学的意义可能是巨大的。”

德媒:研究称新型口香糖可识别炎症

参考消息网8月17日报道德媒称,一种新型口香糖可以帮助早期识别口腔中的细菌性炎症。这个想法既简单又实用:患者可以通过嚼口香糖来自行发现问题。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8月15日报道,如果口腔内有炎症,口香糖在短短几分钟后就会变苦。研究人员说,这一快速诊断方式尤其对种植牙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制药技术和生物药学教授洛伦茨·迈内尔说:“种植牙的主要问题是五到十年后可能滋生细菌。而患者无法意识到口腔内的炎症,因为种植牙已经彻底破坏了神经。”1%到5%的种植牙会出现炎症。

报道称,最严重情况下,炎症在被发现前就已对组织和骨骼造成破坏。没有种植牙的人大多很快就能发现细菌性炎症,因为会出现肿痛。

为识别细菌,研究人员在口香糖内加入一种能对特定炎症酶作出反应的特殊成分。该成分在5分钟内就可被炎症酶分解——并在此过程中释放一种苦味物质。如果尝到苦味,患者可以求助牙医验明炎症。

迈内尔说:“这款口香糖可以识别口腔中各种形式的细菌感染。”它不仅比迄今使用的变色卡更灵敏,也比需要实验室分析的棉签检测更快捷。不过在里米尼口腔医院使用健康人士和患者唾液进行的初步测试显示,这款口香糖无法识别轻度牙龈炎。

距离口香糖真正为患者提供帮助还需要一定时间。迈内尔说,口香糖尚未进行真人测试,这将是接下来要做的。他希望患者和牙医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就能用上这种口香糖。

德国移植学协会主席弗兰克·施瓦茨称,口香糖识别口腔炎症是一种创新方法。不过,他认为,迈内尔领导的研究团队尚未找到能够识别轻度炎症的理想成分。他指出,口香糖也对已经痊愈的炎症作出反应,因为所选的标记物也在炎症愈合过程中被释放。

施瓦茨说,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在加紧寻找合适的标记物。施瓦茨说:“如果能找到通过嚼口香糖及时识别炎症进程的特殊标记物,对患者和牙医来说肯定是巨大福音。”

除迈内尔的团队外,来自杜塞尔多夫大学以及柏林和耶拿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口香糖研发。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专业期刊《自然·通讯》上。

外媒:基因疗法开始成为现实 皮肤移植对抗糖尿病

参考消息网8月7日报道西媒称,对基因的操纵向未来传递着不安的信息,因为人类可能会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被改造。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8月4日报道,事实总是比想象复杂得多,但最终可能同样令人惊叹。一个国际研究专家团队本周宣布他们在人类胚胎中首次利用CRISPR技术通过编辑基因攻克了一种遗传疾病。利用此项技术,研究团队去除了一个可能导致人猝死的有害基因。想要使这项成果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实践意义还任重道远,然而在现代医学中使用基因疗法却已开始成为现实。

美国有望在9月份首次将这种疗法用于商业性治疗。该疗法针对白血病预后不良患者,提取患者自身的淋巴细胞并送往瑞士诺华公司。该公司将在基因层面修改这些淋巴细胞使之具有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之后再将这些淋巴细胞注入患者体内。接受这项疗法的患者中有83%的人亲眼见证了他们的病症消失,一年后,三分之二的患者从癌症中康复。

如今数十项临床试验都处于最终测试阶段,测试阶段结束后这项技术将面向大众,用于治疗疑难杂症或某些种类的癌症。在基础研究中,人们正试图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的运作机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如何以最合理的价格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患者。但就算是克服了技术和认知上的难题,基因疗法高昂的费用也可能使其在医疗系统中站不住脚。

本周《细胞-干细胞》杂志发表了一项与基因疗法有关的新研究成果,阐明了将实验室很多研究成果运用于普遍医疗实践中所面临的难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员吴小阳博士领导的团队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利用母体细胞研制出可产生一种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的皮肤移植物。之后研究团队将皮肤移植物移植到患糖尿病的小白鼠身上。四个月以后,研究团队发现不仅小白鼠的胰岛素抵抗消失了,甚至摄入高脂食物引起的体重增长也受到了限制。一项用人体皮肤完成的试验也呈现出类似的结果。

研究人员选择通过皮肤移植应用基因疗法是因为皮肤是分布在全身的器官,也是在实验室通过母体细胞生产的最简单、最廉价的组织之一。

在此项研究中应用的基因改造手段,其原理是在可产生调节胰岛素的激素的GLP1基因中插入一个突变体来增加此激素的活跃时间,此外还添加一个抗体片段使该激素能在血液中存留更长时间。最后增添的一种机制使得GLP1基因在小白鼠摄入抗生素时产生更多激素。

研究表明:屠呦呦团队的青蒿素或可治糖尿病

科技日报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李颖)由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研制出的青蒿素药物至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抗疟药物,成功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12月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Cell(《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表明,这一药物或许还可以拯救数亿糖尿病患者。来自奥地利科学院CeMM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利用一种特别设计的、全自动化的分析,科学家们检测了大量已批准药物对人工培养的α细胞的作用。结果惊喜地发现,青蒿素能够让产生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变身”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Stefan Kubicek表示,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缺乏以及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是导致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原因。用能够分泌胰岛素的新细胞取代患者体内被破坏的β细胞有望成为治愈Ⅰ型糖尿病一种简单的策略。多年来,为了实现这一点,全球各国的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或成熟细胞尝试了多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先前有研究表明,当β细胞极度缺失时,α细胞能够补充胰岛素产生细胞。在这一转换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分子Arx被鉴定为关键分子。然而,科学家们只是在活体模式生物中观察到了这一效果,是否周围细胞(甚至远处器官)的其他因素也发挥了作用完全是未知的。

为了排除这些因素,Kubicek的研究小组与诺和诺德小组合作,设计了特殊的α和β细胞系,从所处环境中分离出它们后进行分析。研究证明,Arx缺失足以赋予α细胞新“身份”,并不依赖于机体的影响。接着,科学家们开始探索青蒿素重塑α细胞这一作用背后的分子模型。结果证实,青蒿素结合了一个称为gephyrin的蛋白。Gephyrin能够激活细胞信号的主要开关——GABA受体。随后,无数的生物化学反应发生变化,导致了胰岛素的产生。同日,发表在Cell上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小鼠模型中,注射GABA也能导致α细胞转化为β细胞,表明两种物质靶向了相同的机制。

青蒿素的长期作用需要进一步测试。Stefan Kubicek认为:人类α细胞的再生能力还是未知的。此外,新的β细胞必须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但我们相信,青蒿素的发现以及它们的作用模型可以为开发Ⅰ型糖尿病的全新疗法奠定基础。

科学家成功治愈小鼠糖尿病 3年后或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美媒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圣安东尼奥校区的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他们通过基因转移技术从根本上治愈了实验小鼠所患的1型糖尿病。

据合众国际社5月5日报道,这一发现增加了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细胞的种类。

机体用来降低血糖的胰岛素仅由β细胞分泌。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破坏了β细胞,从而导致机体无法制造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β细胞功能衰退,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但机体仍可制造胰岛素。

报道称,得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圣安东尼奥校区的研究人员2017年1月获得该技术的美国专利,并计划在今后开始商业化操作。

这种名为基因转移的技术以一种病毒为载体,把选定的基因输入胰腺,这些基因随后得到整合并促使消化系统和其他类型的细胞制造胰岛素。

这种利用病毒载体的基因转移技术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

得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圣安东尼奥校区糖尿病研究部负责人、医学教授拉尔夫·德夫伦佐在一份新闻稿中说:“除β细胞外,胰腺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细胞,我们的方法是改变这些细胞,以使它们分泌胰岛素,但它们只对葡萄糖作出反应。这基本上和β细胞一样。”

报道称,1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会排斥β细胞,但是胰腺中其他种类的细胞能和患者的免疫防御系统共存。

德夫伦佐说:“如果1型糖尿病患者已经与这些细胞共同生活了30年、40年或50年,那么我们要让它们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分泌胰岛素,我们认为不会出现免疫不良反应。”

研究人员在试验过程中对小鼠的血糖进行精确的控制,这与传统的胰岛素疗法以及某些糖尿病疗法相比是重大进步,因为那些疗法在没有进行严密监测时会让血糖降至过低的水平。

得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圣安东尼奥校区的研究人员布鲁诺·杜瓦龙博士说:“它的效果非常理想。我们治愈小鼠已有一年时间,其间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这是前所未见的。但它是小鼠模型,因此必须慎重。我们希望在内分泌系统生理机能更接近人类的大型动物身上进行试验。”

报道称,研究人员希望在三年后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这项研究发表在德国《当今药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责任编辑:陈琦)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