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7 14:17 人民网-图片频道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是山东枣庄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400多年前的明万历年间,台儿庄成为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呈现出“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清代被乾隆赞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场胜利,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素有“水旱码头”之称,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富水区,气候环境宜人。境内有京杭运河等13条河流,全长176.8公里;现建成了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湿地面积达到2592公顷。古城内30华里的水街水巷,堪称中国北方水乡。
2008年,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被大战毁掉的台儿庄复活,融运河文化和抗战为一城的文化定位,成就了现在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旅游新城市。
台儿庄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10年前煤炭、水泥两大产业税收占全区税收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被确定为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齐鲁文化新地标”,运河中河台儿庄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2017年台儿庄区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古城2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实现全开放,城内业态商户430余家,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主街道业态覆盖率超过90%。2017年古城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7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3%,旅游业已逐渐取代煤炭、水泥资源成为台儿庄第一战略支柱产业。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8月5日,台儿庄鸟瞰。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水乡台儿庄,歌声十里,游人如织。 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是山东枣庄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400多年前的明万历年间,台儿庄成为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呈现出“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清代被乾隆赞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场胜利,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素有“水旱码头”之称,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富水区,气候环境宜人。境内有京杭运河等13条河流,全长176.8公里;现建成了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湿地面积达到2592公顷。古城内30华里的水街水巷,堪称中国北方水乡。
2008年,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被大战毁掉的台儿庄复活,融运河文化和抗战为一城的文化定位,成就了现在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旅游新城市。
台儿庄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10年前煤炭、水泥两大产业税收占全区税收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被确定为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齐鲁文化新地标”,运河中河台儿庄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2017年台儿庄区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古城2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实现全开放,城内业态商户430余家,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主街道业态覆盖率超过90%。2017年古城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7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3%,旅游业已逐渐取代煤炭、水泥资源成为台儿庄第一战略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