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14:42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孔丽琴 郑剑佩
乐清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稀缺。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乐清农民就开始了农业“走出去”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乐清农户走出家门,广种“天下田”。
2001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消粮食定购,极大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敢为天下先的乐清人,勇闯天下,办起“天下粮仓”,建起“水果帝国”,走上了域外农业规模化生产之路。至2002年,乐清市域外农业总产值相当于乐清域内的农业总产值,从而再造了一个域外乐清农业。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匆匆四十载,回首来时路,我们发现乐清域外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乐清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一批批敢为人先的乐清域外农业开创者,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陈定友在北大荒机械化收割稻田。陈定友 供图
乐清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稀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乐清农民就开始探索飞地发展模式,拓展域外农业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乐清从事域外农业农户9000多户,承包土地超过40万亩,产值规模超4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乐清农业。
黑土地上淘千金
陈定友在北大荒那片黑土地上,耗时18年开垦出上万亩土地,被称为乐清域外农业规模化生产第一人。
乐清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稀缺。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乐清农民就开始了农业“走出去”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乐清农户走出家门,广种“天下田”。
2001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消粮食定购,极大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敢为天下先的乐清人,勇闯天下,办起“天下粮仓”,建起“水果帝国”,走上了域外农业规模化生产之路。至2002年,乐清市域外农业总产值相当于乐清域内的农业总产值,从而再造了一个域外乐清农业。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匆匆四十载,回首来时路,我们发现乐清域外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乐清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一批批敢为人先的乐清域外农业开创者,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陈定友在北大荒机械化收割稻田。陈定友 供图
乐清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稀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乐清农民就开始探索飞地发展模式,拓展域外农业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乐清从事域外农业农户9000多户,承包土地超过40万亩,产值规模超4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乐清农业。
黑土地上淘千金
陈定友在北大荒那片黑土地上,耗时18年开垦出上万亩土地,被称为乐清域外农业规模化生产第一人。
8月24日上午,他刚从东北回到乐清市新友农场大院,就接到一名农户电话,说来年要一起到东北发展。“我2001年去黑龙江,现在在东北有1.4万余亩土地,这次去黑龙江想再租7000亩,带更多的乐清农户过去。”
1982年,陈定友在乐清首批转包土地开展粮食规模经营,此后在乐规模经营面积由1982年的40亩发展到2001年的2.1万余亩。如今的市二中旧址、双雁路一带在未开发前,均是陈定友的承包地。
2001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消粮食定购,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给农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农业带头人的陈定友响应政府号召,来到祖国的北大荒——黑龙江省建三江平原垦区前进农场承包土地。
“乐清人多地少,靠发展农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再谈当年“走出去”初衷,陈定友坦言有豪情万丈的责任感,也有无奈。他说,随着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日益艰难,而且还有部分农民持地作价,给需要持久投入的农业带来损失。
然而,异乡开局第一年,他便遭遇了70年一遇的严重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达140余万元。好在家乡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不屈不挠的乐清农民发扬艰苦奋斗的乐清精神,求师学艺,引入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大力推广各项农业增产新技术,于第二年便喜获丰收。
黑龙江土地租金优惠、租期长,有助于产业规模化发展,这是很大的优势。如今,陈定友除了自己种田外,还将开垦出的黑土地转租给家乡农户,并打通原料进购、粮食销售等途径,实现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抱团发展。目前,跟他到黑龙江打拼的农户有20余户,大家每年3月出门,11月收工回乡,一年工作8个月,人均收益数十万元。
驰聘域外创帝国
在乐清域外农业发展史中,素有“北有陈定友,南有牟帮贵”之说。前者在北大荒开垦种粮之时,后者正驰聘在南粤大地上,带领乡邻打造一个西瓜帝国。
关于牟帮贵有个传奇说法,一般人种西瓜一年只有三个月,收一两轮,而牟帮贵可以从当年的8月种到来年的6月,收成高达5-10轮。如今,以牟帮贵为代表的乐清域外瓜农年产值超3亿元,仅从牟帮贵家乡仙溪镇走出去的2800余名域外瓜农,年利润即达6000余万元。
然而,当记者拨通这位传奇人物的电话时,他不提当年辉煌,只感叹大家都在进步,自己压力很大。
“这些年,我们的很多做法,海南、云南的瓜农也都学会了。”牟邦贵说乐清精神在给乐清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所到之地做出了示范效应,如果乐清农户沉溺在曾经的辉煌里,只会固步自封,陷入瓶颈。
乐清域外西瓜帝国中,还有一位传奇人物——仙溪镇甸岭下村的章云平。与在琼的乐清人不同的是,章云平以服务域外农业为主。“刚来海南也是种西瓜,但看到大家为了西瓜的包装纸箱争破头,我就试着成立一家包装公司生产纸箱。”2004年,海南西瓜大批量走向市场,但包装盒却面临一纸难求的尴尬。那一年,章云平卖了100万多个纸箱,年产值1000多万元。
这次试水,让章云平看到了种植之外的市场。他成立联合社,以团购的形式采购农药、种子、肥料等物资,大幅降低种瓜大户成本,如今一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今年在乐清大荆的推广会上,我们一天卖出一百万元的西瓜种子。”章云平介绍,今年订货的客商大部分是老乡,仅占全国西瓜种子市场10%,未来的辐射肯定是全国各地。
在原乐清市府办公室副主任、现温州市农村经济学会秘书长吴呈良看来,温州市实施农业“走出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个输出人才、资金、技术、种苗、信息和管理模式的过程,或者说是输出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生产要素和管理经验输往全国各个地区,很有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
“可以说,这些走出去的乐清人,是‘温州模式’的最好传递载体。”吴呈良说,近些年,乐清在农业“走出去”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农民、农业企业把目光从国内转向国外,拓展农业“走出去”更广阔的空间。
走出国门闯世界
近些年,从事域外农业农户的脚步迈得更大,浩浩荡荡的经商大军闯九州、走四洋,域外版图不断开拓,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今年上半年,仙溪镇下屿坦村的仇永盛在拓疆版图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和老挝政府签订合同,承包2万亩种植香蕉园。香蕉园共投资1.6亿元,一期投入8000万元,在接下来的两年分别投入4000万元。“现在要进入基建了,未来,我们还要跟老挝政府签订8万亩的承包地种香蕉。”8月21日,仇永盛对记者说。
2008年,仇永盛在云南种植了600多亩的香蕉,大获成功。虽然连年丰收,但国内种植的局限在于一年只能种一季。“利润是稳定的,但也只算是薄利。”
2014年,仇永盛在老挝承包了5700亩,这几年每年产值8000多万元。“老挝种植香蕉有着天然的优势,天气温度、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更适合,而且现在两年种三季,比一年一季多出一季,这种突破带来了销量的大幅上升。”仇永盛说,国外香蕉上市时间又避开了国内的高峰期,刚好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仇永盛告诉记者,目前仙溪镇包括大岭头、甸岭下、下屿坦、石碧岩等村,共有10多名村民在老挝种植香蕉,乐清人在老挝的香蕉种植面积已超1万亩。
归去来兮谋发展
闯荡18载,在东北站稳脚跟的陈定友如今却觉得有些落寞。他的农场,只残留了一排办公用房,其他空地被汽车修理厂等逐渐占据。
“当初我想在这里建立一个粮仓和冷藏库,但农场所在地即将被征用造路,就一直没建起来。”陈定友说,他曾去乐清四处找地建粮仓,但地价高,承受不起。而没有正规冷藏库,就导致东北运来的粮食无法储藏。
大前年,陈定友曾将50吨上好的“稻花香”大米从东北运回乐清,结果由于储藏不当,20余吨大米发霉受损。再加上市面上盗版“稻花香”的出现,进一步令陈定友的返乡销售之路陷入困境。
在市场化的浪潮中,陈定友从一心扑在地里的老农成长为抬头看路的商人,积极寻求出路,不久前他同我市一家大型企业达成意向,由这家企业出资租地,他出技术和劳动力,将东北运回的大米由这家公司进行包装销售,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化解销售难题。
牟帮贵也在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几年前,他曾尝试产业化发展,在云南豪投上千万元种植葡萄,结果由于技术等诸多原因,惨败而归。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不建议大家都走产业链道路。”牟帮贵说,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海南瓜农掌握了乐清瓜农的技术,同台竞赛已不具优势。他现在的思路是走高端市场,提高西瓜品质,进入中国五大超市和阿里巴巴等主流电商平台,突破销售瓶颈。而这就需要瓜农保障土地肥力,确保品种优势,更需要大量的心血和资金投入。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在吴呈良看来,农业走出去,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表现,也正是这一批敢为人先的乐清域外农业开创者,促进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仇永盛和他的香蕉园。仇永盛 供图
链接
经过数十年发展,乐清农民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建立成百上千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种植西瓜、香蕉、水稻、铁皮石斛、花卉苗木,从事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等,甚至在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都有他们经营农业的身影。他们在域外创业中积累的新做法、新理念、新技术,对推动乐清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为其他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样本。
余定固
2006年在海南成立乐清市仙溪绿叶农业专业合作社,以西瓜种植、销售,林地承包开发并套种中药材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合作社,承包种植黄花梨3000多亩、中药材1000多亩、西瓜300多亩,年产值1500多万元。
章人上
2001年在贵州成立六枝特区东方园艺发展有限公司,以园艺产业为基础,逐步发展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公司先后建成2.2万亩的水果基地、1000多亩蔬菜基地、2万平方米的养猪场。
臧罕生
2008年在大连成立浙江润远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海洋生物科技研发、水产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拥有800多亩的养殖塘。2017年该公司销售鲜海参35吨,销售额350万元。
陈庆义
2010年在福建成立福建益海水产有限公司,主要培育泥蚶、越南白蛤、青蛤、海瓜子、厚壳贻贝苗等,是漳州市第一家贝类育苗生产企业,具有较高的生物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