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一带一路全媒体平台

拉法兰:风雨无阻,与中国同行(见证·改革开放40年(17))

2018-09-04 08:38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李永群

2017年9月25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摄

拉法兰在2017中法投资对话论坛上讲话。
  本报记者 王 远摄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
  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一版

“自从在工业革命期间消失后,中国人重返世界一流强国之列。”法语被誉为世界最动听的语言之一,当这句话被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用富有磁性、自带节奏感的男中音说出时,更为悦耳。

拉法兰的声音回荡在金碧辉煌的卢森堡宫,这里是法国参议院所在地。2018年3月21日上午9时35分,法国参议院举行“一带一路”听证会,拉法兰就此接受法国参议员的问询。拉法兰此言虽简短,但内涵丰富,前一句含义即为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的论断,“中国在近现代之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爆发工业革命之后,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有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而后一句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高度评价,这是令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西方人都不曾预料的全新景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16年为止,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从1978年占世界GDP的4.9%恢复到18.6%,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2017年9月25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摄

拉法兰在2017中法投资对话论坛上讲话。
  本报记者 王 远摄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
  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一版

“自从在工业革命期间消失后,中国人重返世界一流强国之列。”法语被誉为世界最动听的语言之一,当这句话被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用富有磁性、自带节奏感的男中音说出时,更为悦耳。

拉法兰的声音回荡在金碧辉煌的卢森堡宫,这里是法国参议院所在地。2018年3月21日上午9时35分,法国参议院举行“一带一路”听证会,拉法兰就此接受法国参议员的问询。拉法兰此言虽简短,但内涵丰富,前一句含义即为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的论断,“中国在近现代之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爆发工业革命之后,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有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而后一句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高度评价,这是令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西方人都不曾预料的全新景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16年为止,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从1978年占世界GDP的4.9%恢复到18.6%,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研究者、推动者,拉法兰以他对中国的认知,启发法国参议员们应该从中国复兴的全面战略中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总是激发人们无尽的想象。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笔下的古罗马皇帝哈德良就曾对古丝绸之路上繁忙的商贸充满向往。如今,当中国重新将丝绸之路带进现实,欧洲却仍在抱着好奇心打量,还未充分意识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到中国去

我与拉法兰的初次结识是在他领导的“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于2014年初举办的新年招待会上。招待会场地狭小,略显拥挤,来宾大都是法中各界著名人士。也许我是第一次来,他很快就注意到我,远远地定睛看着我。这是一种长辈般专注的、友好的眼神,受到鼓舞的我趋前主动向他表示问候、自我介绍,并抓住时机约他专访。他随即大声喊他的秘书过来,说人民日报记者要采访我,你看看我的日程安排,定个约会。第一次专访拉法兰就这样愉快地商定了。后来在多个场合,听到拉法兰告诫法国人,“与中国打交道,你首先得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

1971年,23岁的拉法兰首次踏足中国的香港、澳门,没有进入内地,只是拿着望远镜远眺了对面的深圳、珠海,“对我而言,中国内地充满神秘。”也许是法国人骨子里流淌的“伏尔泰意识”,即异国情结,促使拉法兰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心驰神往。5年后,拉法兰如愿以偿,相继考察了北京、哈尔滨、上海和广州等地,“我对中国一见钟情”“兴致盎然中我朦胧感觉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在力量”。多年后,拉法兰回忆此次中国之旅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我记得当时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那么好,但年轻人都非常热情、充满活力,他们还跟我打乒乓球,我觉得这些年轻人长大以后肯定非常棒。”

“广东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绩的一个窗口,我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者。我已经见证了广东40年的发展,我热爱广东。”2018年4月7日,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的《国际政要见证广东改革开放40年》纪录片开机仪式上,拉法兰如是说。

说到深圳——中国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中国开放的第一个窗口,拉法兰曾对我讲述一桩趣事,20世纪70年代,法国夏岱勒罗市欲与深圳结为友好城市,当时前者有常驻居民3.2万,深圳有3万。当时夏岱勒罗市的友城事务谈判官员勒内·蒙诺里非常有远见地预期了中国的发展,他建议深圳更适合与当时有38万人口的维埃纳省建立友城关系。如今40年过去了,夏岱勒罗居民增至4.5万,而深圳已经超过700万。拉法兰为此感慨万分:这段友城轶事足以反映出近40年来中法两国截然不同的变迁。因此,我们需要到中国去。

到中国去,风雨无阻。2003年中国那场非典疫情依然历历在目,出于对疫病的恐惧,一些国家政要纷纷取消访华,但时任法国总理拉法兰坚持于当年4月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期间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展现了法方对中国政府抗击非典行动的坚定支持,更体现了拉法兰本人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好情感。“患难见真情”,从此拉法兰成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之后,中国政府启动P4实验室的建设,引进法国里昂P4实验室技术和装备,2015年初亚洲首个P4实验室在武汉建成。实验室用于烈性传染病研究与利用,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到中国去,更在辞官后。2005年由于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全民公投中未获通过,引发法国政坛震荡,时任总理拉法兰被迫辞职。“我离开总理府马提翁宫以后,不愿像在职时那样从政。而我对中国则投入很多精力。这种投入基于两个信念:一是我始终认为,即使在野也可以在国外毫无争议地代表法国;二是从政时间是短暂的,但外交生涯可以长久,尤其是与中国的交往”。

  中国之外看中国

卸任法国总理后,拉法兰担任“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了解中国、研究中国、介绍中国,推动中国和法国关系稳定发展,是该基金会的主要工作之一。从2006年起,每年8月底或9月初,这个基金会都要在拉法兰老家普瓦捷召开一次有关中国的高级别大型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法国政府内阁成员、议员、驻外大使、前政要、专家、学者和企业高层领导。

2016年9月初,我和同事受邀从巴黎坐高铁赴普瓦捷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主题研讨会,当年的主题为“中国之外看中国”,吸引了近500多名政商学界人士的参与。这个由拉法兰亲手打造的中国主题论坛,已经迎来第十一个年头。10年间,法国及欧洲各界精英人士定期齐聚一堂,见证中国发展、讲述中国故事、寻找中国机遇,探讨中法关系未来。中法新型伙伴关系、2020年后的中国与世界、中国与金砖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表现、中国的绿色增长……从这些历年的主题可见论坛既饱含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发展的关注,又怀有增进中法两国了解与合作的良好愿望。

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总干事塞尔日·德加莱是拉法兰的得力助手,他深有感触地表示,10年里中国变化巨大,中国正朝着新型的发展模式迈进,同时深刻影响着世界。

午餐后,拉法兰在饭桌上像拉家常一样接受了我们采访。他总结说,10年来论坛营造了一个欧洲的中国之友网络,通过论坛的交流,与会者更好地认识了中国在世界的作用和法中两国关系。其核心价值是成为一个分享观点的“思想极”,让所有人都畅所欲言,在彼此尊重的条件下进行碰撞和交流。与此同时,2010年至2018年拉法兰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期间,每年都率领法国乃至欧洲高级经贸代表团与会,并有机会获得中国领导人接见,为法中两国政经高层的沟通与交流牵线搭桥。

卸任总理后,法国政坛左右更替,但无论是右派总统萨科齐、左派总统奥朗德,还是自称“非左非右”的马克龙总统,他们每次访华都爱邀请拉法兰随行。马克龙当选总统后不久,还任命拉法兰为总统中国事务特别代表。拉法兰利用每次来中国的机会,除了倾听中国领导人真知灼见,也还愿意与中国的官员专家进行交流,他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耳闻目睹和学习研究。

2015年7月,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出版了拉法兰撰写的一本书,名为《与中国同行》,书中拉法兰谈到,“如果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转变只是仿照从前,自以前的朝代从零开始,再次出发,每30年一变,那我们就错了。事实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如同1978年中国那场同样无声无息的改革。当下的这场变革是会把中国带向整个人类体量中一个新的平衡点。自然涉及不同方面的延续,现阶段的成果也将引出下一个阶段的新需求:这本来是很容易理解的,但西方始终沉浸在以自身现状作为中国理想坐标的想法中,很难去想象正在发生的改变不仅仅为着缩短两者间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没有办法全面洞悉1978年的改革在历史中的关联性。”

拉法兰在书中还大声疾呼:是时候来调整我们的既有思维模式了,当我们不再居高临下,我们的思想也能得到喘息。中国人的思维更复杂,更适宜于应对当今世界。我们不要再犯不研究、不深入、不理解的错误了。要从我们自身在世界的管理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读中国的最佳方式。

法国政治家让-雅克·塞尔旺-施莱贝尔于1965年出版的畅销书《美国的挑战》曾风靡一时,该书系统地阐释了美国模式。50年过去了,拉法兰认为如今也是时候来了解引领未来世界的中国模式了。

  认真研读习近平著作

拉法兰确实下了大功夫来了解中国、解读中国,在他看来,最佳方式便是研读中国领导人的真知灼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法语版2015年1月13日由法国百年出版社在法国正式发行,2月13日百年出版社在巴黎举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研讨会。当时拉法兰对我说,“我认真阅读了此书。习主席的这本书是值得研究的信息宝库,汇总了他对中国的各种期待,他的演讲帮助我们梳理出不断强调的主题和始终如一的基准,使我们可以分清主次。一个国家元首用白纸黑字的方式,记录下他的治国理念、远大抱负和总体计划,这是很少见的。我认为直接阅读习近平的著作是很重要的。”

6月8日,我正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洛桑报道北京申冬奥代表团的活动,收到了拉法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读后感,希望通过我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一口气读完拉法兰精辟深刻、饱含深情的读后感,我深深被这位睿智老人的研究精神与认真态度所打动,很快将文章传回人民日报国际部。7月16日,拉法兰的读后感《清晰的目标激励着整个民族》在“国际论坛栏目”发表,引起很大反响。

拉法兰在文中说:“我抱着极大的兴趣拜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这部著作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抱负、治国理念、宏大规划和真情实感。对其丰富内容进行归纳提炼是一项浩大工程,我只能择其要而述之”。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这块土地上从事改革开放事业,这本身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创性……‘两个一百年’的清晰目标,激励着整个民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许多变化与挑战。中国要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创新和技术含量的提高。习近平在书中引用法国作家雨果的话说,‘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意在号召中国年轻一代发挥其创造力。中国的发展寄希望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谈中国、论世界,为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地读懂中国,开启了一扇重要窗口,提供了一把重要钥匙,是一部值得认真反复品读的好书。”

此文的发表,助推了国内外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新热潮。我的一位常驻非洲的同行当时兴奋地表示,“如果要给《清晰的目标激励着整个民族》一文开稿费的话,它价值百万”。

在接受采访时,拉法兰强调,习近平主席的新理念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选择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杠杆。他呼吁中国人民尤其是年轻学生用聪明才智结出创新的果实。研究中心、实验室、孵化器、产业竞争力集群……这些机构在全国各地成倍增长,没有任何一个省份被排除在这个战略之外。伟大的中国人民重获了民族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曾经一直辉煌到18世纪。如今中国又位列世界创新国家的前茅。

拉法兰说:“习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根植于中国土地与文化,善于很快适应国际形势,并能领导中国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作用。关于他的外交思想,我马上想到他的多边主义及发挥联合国作用等主张,这对世界平衡至关重要。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他非常重视欧亚战略,这为世界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凸显他具有全球视野。”

(责任编辑:杜燕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