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央企

粤港澳大湾区将推进中国创新

2018-09-10 08:25 人民日报海外版  

港珠澳大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广深港高铁定于9月23日正式通车。9月3日,登录中国铁路总公司官方购票软件“铁路12306”APP,输入“香港西九龙”,可以发现,这一广深港高铁站名已经录入到系统中。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除了将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入中国内地庞大高铁网的新铁路线,港珠澳大桥也是北京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将香港和澳门与9个邻近城市——包括特大城市深圳和广州在内——连为一体。中国希望将之建成“大湾区”,比肩旧金山、纽约和东京,引领创新和经济发展。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刊文称,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优势,而深圳、东莞和佛山等城市的市场导向创新及制造业实力很强。因此,增进大湾区内部城市的互联互通会促进供应链每个部分的创新。中国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利用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来促进增长。

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陈明生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从直接目标看,中国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国际贸易中心。同时,大湾区建设还承担了其他目标,如打造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带动国家经济发展;依托香港、澳门开放、自由的经济体系和制度环境,推动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推动粤港澳的全面合作,促进区域融合,实现社会稳定等。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扩大开放、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将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过程中,实现这种转型,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将扮演关键的角色:粤港澳三地制度差异较大,制度互补性强,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将有利于实现制度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时,三地的科学教育实力都较为强大,它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直接推动科技创新。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虽然粤港澳内部的基础设施都较为发达,但相互之间的联通受到很大的限制。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澳门之间客货运输通道以水运为主和陆路绕行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事实上拉近了三地的物理距离,将极大降低运输成本、交易成本,有利于人员的便利往来和经济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枢纽工程。

广深港高铁通车最直接的影响则是香港和广州之间的人员往来通过高铁将缩减一半时间至30分钟,但更重要的是,它使得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城际网连在一起,与全国的高铁运输网连在一起,使得香港与珠三角各地区,与北京、上海等全国经济中心及其他区域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对于居民往来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城市群形成的前提是生产要素和人口的自由流动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生产要素和人口流动的物质基础。作为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集中地,科学技术的发源地、现代文明的集散地,城市群的发展不但支撑了本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带动作用。

要提高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活力的作用,首先是增强城市群本身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力,从而增大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其次是加强城市群与其他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利于城市群与其他区域的互联互通,加强城市群对其他区域的辐射作用。

广东与港澳地区之间的交通、通信的不便和制度及观念上的差异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虽然粤港澳大桥已经建成,广深港高铁也即将通车,但实现人员和物资的真正便利流动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例如,法律制度上的较大差异,使得人员、物资来往受到一定阻碍,企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可能依然面临一些法律障碍。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促进沟通和合作的顺畅,如何促进大湾区城市群自身的发展与辐射作用,还需不断探索与努力。

(王 晴采访整理) 

港珠澳大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广深港高铁定于9月23日正式通车。9月3日,登录中国铁路总公司官方购票软件“铁路12306”APP,输入“香港西九龙”,可以发现,这一广深港高铁站名已经录入到系统中。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除了将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入中国内地庞大高铁网的新铁路线,港珠澳大桥也是北京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将香港和澳门与9个邻近城市——包括特大城市深圳和广州在内——连为一体。中国希望将之建成“大湾区”,比肩旧金山、纽约和东京,引领创新和经济发展。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刊文称,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优势,而深圳、东莞和佛山等城市的市场导向创新及制造业实力很强。因此,增进大湾区内部城市的互联互通会促进供应链每个部分的创新。中国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利用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来促进增长。

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陈明生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从直接目标看,中国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国际贸易中心。同时,大湾区建设还承担了其他目标,如打造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带动国家经济发展;依托香港、澳门开放、自由的经济体系和制度环境,推动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推动粤港澳的全面合作,促进区域融合,实现社会稳定等。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扩大开放、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将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过程中,实现这种转型,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将扮演关键的角色:粤港澳三地制度差异较大,制度互补性强,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将有利于实现制度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时,三地的科学教育实力都较为强大,它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直接推动科技创新。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虽然粤港澳内部的基础设施都较为发达,但相互之间的联通受到很大的限制。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澳门之间客货运输通道以水运为主和陆路绕行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事实上拉近了三地的物理距离,将极大降低运输成本、交易成本,有利于人员的便利往来和经济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枢纽工程。

广深港高铁通车最直接的影响则是香港和广州之间的人员往来通过高铁将缩减一半时间至30分钟,但更重要的是,它使得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城际网连在一起,与全国的高铁运输网连在一起,使得香港与珠三角各地区,与北京、上海等全国经济中心及其他区域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对于居民往来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城市群形成的前提是生产要素和人口的自由流动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生产要素和人口流动的物质基础。作为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集中地,科学技术的发源地、现代文明的集散地,城市群的发展不但支撑了本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带动作用。

要提高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活力的作用,首先是增强城市群本身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力,从而增大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其次是加强城市群与其他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利于城市群与其他区域的互联互通,加强城市群对其他区域的辐射作用。

广东与港澳地区之间的交通、通信的不便和制度及观念上的差异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虽然粤港澳大桥已经建成,广深港高铁也即将通车,但实现人员和物资的真正便利流动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例如,法律制度上的较大差异,使得人员、物资来往受到一定阻碍,企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可能依然面临一些法律障碍。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促进沟通和合作的顺畅,如何促进大湾区城市群自身的发展与辐射作用,还需不断探索与努力。

(王 晴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赵爽)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