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文学期刊:发展边界不断拓展

2018-09-11 13:5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如今,在地铁、公交车上可能已经很少有人拿着一本期刊在阅读了,但他们却有可能是在浏览期刊的电子版或者期刊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甚至有可能已在刊物的新媒体平台上投了稿、留了言,或者和其他的读者一起在和编辑、作者互动交流。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文学期刊均已开通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很多知名文学期刊已建立起全面的数字化阅读体系。越来越多的文学期刊不再满足于订数的回升,而是在深化媒体融合的同时,多角度探索期刊发展方向,勇于尝试,同时不忘坚持传统、坚持品质。

拥抱互联网 融合新媒体

“我们出版社的天猫店反映,购买《花城》杂志偏远地区的读者比较多。”《花城》主编朱燕玲在今年5月的一次座谈会上这样说道。在《花城》看来,新媒体不是《花城》的竞争对手,而是《花城》推广自身的助手。“以前我们只能依靠邮局,恰恰是有了新媒体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自媒体、网店以及出版社的天猫店,反而发行量有所增加。”

“《当代》拥有全面的数字化阅读体系,几乎所有知名阅读网站上都可以找到《当代》数字版。我们在新媒体的运营上也做了很多尝试。”《当代》主编孔令燕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期刊的数字化为阅读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之带来一批新阅读群体的加入。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已从单一的纸媒升级为立体化多层次的“文学平台”,被重新赋能,潜力巨大。“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当代》的微信公众号成为我们文学拉力赛读者投票的主要渠道,同时,在每期新刊面世时同步开启线上评刊活动,杂志即时了解读者的反馈,实现新媒体与纸刊阅读的良性互补互动。”孔令燕说道。

如今,在地铁、公交车上可能已经很少有人拿着一本期刊在阅读了,但他们却有可能是在浏览期刊的电子版或者期刊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甚至有可能已在刊物的新媒体平台上投了稿、留了言,或者和其他的读者一起在和编辑、作者互动交流。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文学期刊均已开通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很多知名文学期刊已建立起全面的数字化阅读体系。越来越多的文学期刊不再满足于订数的回升,而是在深化媒体融合的同时,多角度探索期刊发展方向,勇于尝试,同时不忘坚持传统、坚持品质。

拥抱互联网 融合新媒体

“我们出版社的天猫店反映,购买《花城》杂志偏远地区的读者比较多。”《花城》主编朱燕玲在今年5月的一次座谈会上这样说道。在《花城》看来,新媒体不是《花城》的竞争对手,而是《花城》推广自身的助手。“以前我们只能依靠邮局,恰恰是有了新媒体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自媒体、网店以及出版社的天猫店,反而发行量有所增加。”

“《当代》拥有全面的数字化阅读体系,几乎所有知名阅读网站上都可以找到《当代》数字版。我们在新媒体的运营上也做了很多尝试。”《当代》主编孔令燕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期刊的数字化为阅读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之带来一批新阅读群体的加入。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已从单一的纸媒升级为立体化多层次的“文学平台”,被重新赋能,潜力巨大。“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当代》的微信公众号成为我们文学拉力赛读者投票的主要渠道,同时,在每期新刊面世时同步开启线上评刊活动,杂志即时了解读者的反馈,实现新媒体与纸刊阅读的良性互补互动。”孔令燕说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文学》的公众号以增加实地图片等方式精心编排,及时推送了《人民文学》栏目《新时代纪事》中刊发的作家欧阳黔森的《报得三春晖》,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

如今,在这些文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上,创作谈、写作课、征文等各种新鲜体验和互动层出不穷,依靠这些延伸内容,期刊既聚拢了人气,又推广了品牌,更保持了一种活力。

“《收获》的微信公众号大概有20万粉丝。我们发现,不少读者的评论非常有见地、有深度,对编辑也是一种启发。”《收获》主编程永新认为,这些评论和理论批评一样,对期刊的发展都很重要。《收获》在官网上开通的投稿渠道,不是一个简单的邮箱,而是重新整合了作者、编辑和读者三者沟通方式的平台。“我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这个平台上对包括投稿、选用等环节严格把关,同时保证每篇稿件必有回复,这也是《收获》对作者、对稿件负责的传统。”程永新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平台上文学的边界将会被不断地扩展。

尝试多元化 开发新领域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文学期刊在核心精神不变的基础上,尝试发挥期刊之所长,在栏目的设立,作者群的关注,影视文学衍生以及期刊走出去等方面都有所作为,且形式开放多样。

发现和寻找新生文学力量是文学期刊的共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未来发展的方向。刚出版不久的《收获》第四期推出了2018年“青年作家小说专辑”,9位年轻作家集体登上在中国文坛上极具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8岁,一半为“90后”,是成长中的中国文学新鲜力量。

2017年起,《花城》杂志推出《花城关注》栏目,集《花城》品牌栏目的年轻态和实验性为一体,寻找中国当代文学中更具年轻特质和创意态度的写作文本和群体。虽然开栏时间并不长,但在朱燕玲看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花城关注》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年龄之新,还是文学之新,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关注新表达和新形式。”

《人民文学》先后推出《新浪潮》《青年小说展》《90后》等栏目,同样侧重对年轻作家的挖掘和推荐。《当代》不仅在杂志上为这些作家提供发表空间,更是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立新栏目《新关注》,为年轻作者提供展示平台。

内容为王的时代,文学的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文学期刊凭借掌握大量作家、作品的资源优势,开始尝试与影视、文创公司的跨界合作,开辟期刊通往剧本工厂之路。《收获》就正在与相关数据分析公司合作,将其大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题材作为数据处理对象,分析研判得出影视领域需要的素材,多角度参与打造原创IP,有效拓展了期刊的产业链。

在推动中外文学交流,推进中国文学期刊走出去方面,一些文学期刊表现抢眼。9月4日《十月》的微信公众号刚刚推送了题目为《格非:布拉格无目的》的文章,讲述了著名作家格非在刚刚过去的8月旅居《十月》在布拉格的作家小屋的种种片段。作为《十月》品牌在海内外的推广地,布拉格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基地。

见证改革开放 坚守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40年之际,9月10日面世的2018年第5期《十月》刊载文章《十月: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学缩影》,同时,今年也是《十月》创刊40周年。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很多在当今文坛久负盛名的文学期刊,其办刊之路都与改革开放这40年息息相关。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与社会变迁,会直接体现在这一时期的主流文学作品中。而改革开放40年中,大部分重要作品都发表在这些文学刊物上,影响了几代读者。当我们仔细梳理这些刊物发表过的优秀作品时会发现,当每个时期的经典作品串联起来就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同时也是用文学记录的改革开放历程。这些文学期刊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这一宏伟历程的见证者。

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学期刊,如今已回归文学本来的常态。作为文学期刊的办刊人,既会因扶持政策而欢欣鼓舞,也有对文学现状的冷静思索,心中不仅有“变则通,通则久”的决心,有坚持选好作品,不断打磨的耐心,更有坚守核心价值的拳拳赤子之心。坚守不是保守,突破也不是否定传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能够获得读者广泛认同的刊物无疑都是几代编辑共同打造的结果,真正有品质的内容不会消失,坚持生产优质文学作品的期刊不会消失。(见习记者 韩萌萌)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