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扶贫

锦绣潇湘出武陵:湖南张家界以全域旅游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2018-09-15 10:04 农民日报  

图为游客在张家界进行乡村旅游体验活动。

这是一颗孕育在“一带一部”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山水相依,生态秀丽,民风淳朴,堪称世外桃源;这是一片崛起在全域旅游时代的诗意村庄,旅游先行,创新多元,从交通闭塞、传统农耕到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综合体,短短几年时间,人们用实干演绎了一段山乡巨变的美丽传奇,成为旅游扶贫的生动样板。这就是著名旅游城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张家界。

张家界市属湘西贫困山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作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张家界波澜壮阔的旅游发展史就是张家界的旅游扶贫史。为认真落实好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我们坚持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以旅游反哺农村,通过引导贫困群众融入旅游产业链,打破端着金饭碗讨饭的怪象,从而使全域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日前,在由国家文化旅游部、湖南省政府在张家界举办的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暨锦绣潇湘推介会上,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说。

  全域旅游写进地方法规旅游扶贫实现开发多元化

在张家界95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9家A级景区、300多个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张家界又是贫困地区,全市4个区县都是省级和国家级贫困县。

张家界抓旅游和扶贫的融合,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近年来,该市先后提出“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构筑“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全域旅游大格局,制定《张家界市大力推进旅游扶贫行动计划》,发布《关于在“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意见》,实施“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

图为游客在张家界进行乡村旅游体验活动。

这是一颗孕育在“一带一部”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山水相依,生态秀丽,民风淳朴,堪称世外桃源;这是一片崛起在全域旅游时代的诗意村庄,旅游先行,创新多元,从交通闭塞、传统农耕到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综合体,短短几年时间,人们用实干演绎了一段山乡巨变的美丽传奇,成为旅游扶贫的生动样板。这就是著名旅游城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张家界。

张家界市属湘西贫困山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作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张家界波澜壮阔的旅游发展史就是张家界的旅游扶贫史。为认真落实好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我们坚持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以旅游反哺农村,通过引导贫困群众融入旅游产业链,打破端着金饭碗讨饭的怪象,从而使全域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日前,在由国家文化旅游部、湖南省政府在张家界举办的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暨锦绣潇湘推介会上,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说。

  全域旅游写进地方法规旅游扶贫实现开发多元化

在张家界95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9家A级景区、300多个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张家界又是贫困地区,全市4个区县都是省级和国家级贫困县。

张家界抓旅游和扶贫的融合,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近年来,该市先后提出“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构筑“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全域旅游大格局,制定《张家界市大力推进旅游扶贫行动计划》,发布《关于在“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意见》,实施“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

不久前正式施行的国内首部地方性全域旅游法规《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还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全域旅游概念。

“我市所有决策均贯穿了精准扶贫要求,突出了组合拳特点和旅游立市的特色。”张家界市分管旅游的副市长欧阳斌说,“如果把全行业当成旅游扶贫的一驾大车,那么《张家界市大力推进旅游扶贫行动计划》设计的“旅游景区扶贫、旅游线路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游就业扶贫”就是‘四轮’。”

  云天渡架起致富桥穷山沟串联成了好去处

张家界大峡谷景区作为该市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龙头之一,尤在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云天渡”推向市场后,景区持续火爆,新增客栈21家,拉动农民返乡创业2100人,景区周边四个贫困村近四年脱贫逾2000千人,景区还按收入3%的比例上交年资源使用费1500万元以上,当地财政可将60%的费用返还给当地村民,给当地村民增加可观的收入。

在永定区四都坪乡,2016年张家界福安家木业有限公司在在董事长肖义文带领下,流转熊家塔村土地4.8万亩,助力村民异地搬迁,从事“森林康养、农耕体验、户外运动、民俗风情”乡村旅游开发,筹资300万元在该村种植青钱柳1552亩帮扶群众脱贫,按市场价回收青钱柳鲜叶,村民鲜叶收入达到每亩2000元。

开展旅游景区扶贫,建设景区景点,张家界贫瘠山区成了“聚宝盆”。而远离核心景区的贫困区域如何搞景区扶贫?该市尽力将其纳入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旅游线路,开展旅游线路扶贫。

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尹家溪镇南面的马儿山村,虽地处张家界市区郊区,但几年前还有男子找不到对象。近年《张家界市旅游扶贫精品线路导览图》制定后,该村成为西线旅游的门户。据村党总支副书记吴长松介绍,经新乡贤吴三义回村投资2000多万进行开发,该村去年接待游客数已超过18万人次,乡村旅游产业总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今年内可实现全村建档立卡户脱贫。

同处于旅游西线的,由市委办帮扶的桑植县洪家关镇龙头村,对接重走红军路红色经典线路,新修产业道路三条4公里,开发山地300亩,种上草莓、葡萄、火龙果、红心猕猴桃、长茂山黄桃、凤花梨、云南红心蜜柚、蓝莓、无花果等,吸引游人体验采摘。

大山深处,老宅子变成城里人稀罕的好地方,农家饭变成人们津津乐道的“新口味”,古老的吊脚楼住上了外国“驴友”,唱山歌的老人身旁围满一脸新奇的游客。“24条旅游精品线路,将张家界美丽山水串联成线、成片,脱贫攻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了,一举激活了资源,昔日穷山沟变成了今日旅游休闲好去处。”身肩张家界市农委、市扶贫办两个单位党组书记的谷文涛说。

  深山土货很抢手贫困村民成了“上班族”

同时,张家界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促进旅游扶贫。“近年来,张家界推进大鲵、莓茶、土家腊肉、葛根粉等名优土特产精深加工,扶持开发木雕、砂石画、土家织锦、土家银饰等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成效显著。”在刚刚开业的武陵山珍馆,执行副总赵书理指着一件件精美的商品说,“馆内本地品牌有300多种了,深山土货成了‘抢手货’。”

永定区罗塔坪乡的7000亩茅岩莓茶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口感、神奇的功效而被誉为“张家界首席特产”,经企业合作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茶农每亩可增收5000元左右,345个贫困户得以脱贫,同时茶旅融合建设也为本地乡镇村组引进大量客源。

“现在全市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8%左右,约80亿元,其中通过旅游扶贫的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以上。”张家界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委员会主任兰智平说。

张家界通过旅游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田间地头做产业,唱着山歌搞旅游”,张家界贫困村民成了“上班族”。目前,张家界有三分之一的贫困村、40%的贫困人口参与乡村旅游扶贫,20多万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业,每年因旅游扶贫脱贫人数达1万余人,永定区还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多元旅游扶贫模式减贫贡献领先全国

“抓旅游扶贫,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是最基本的,要切实保障这项工作,最重要的还是靠制度。”虢正贵说,“我们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了组织协调、资金投入、对口帮扶、督察考评等四大机制。”

张家界市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成立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组,下设四个小组,协调推进旅游扶贫工作;设立了旅游扶贫财政专项资金,并确保逐年正常增长,市级财政按30%给予配套和奖励;举办“旅游+金融”发展座谈会,首笔3亿元旅游扶贫基金--张家界旅游扶贫私募基金投入西线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还开展了“万企帮万村”企业帮扶活动,建立了“领导包片、脱贫销号”制度;打造了“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公司+基地+乡村旅游开发+村民转化”“景区+配套产业(旅游村)+农户”“旅游风情镇+配套产业+乡村旅游+农户”“旅游村+特色园区+农户”“民俗风情+特色产业(旅游新业态)+农户”等十大旅游扶贫模式,整体推动全市旅游扶贫工作。

“实践证明,我市通过开展全域旅游精准扶贫,不仅盘活了山乡沉睡多年的闲置资源,而且激发了全民通过旅游进行创业的潜能与热情,同时也丰富拓展了旅游业态和产品,开辟了旅游发展新空间,使张家界成为民生福地。”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天保说。

张家界以旅游精准扶贫行动计划为指导,走出了创新引领、产业带动、群众参与、市场主导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旅游精准扶贫路子。全市旅游总人次已连续3年在全国同类旅游城市中排在前列,扶贫贡献率达40%以上,农民人均旅游可支配收入占可支配总收入近一半。核心景区所在地武陵源区依托旅游在湖南省率先整体脱贫,慈利县确立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全域旅游正为张家界市416个贫困村的17.44万人脱贫致富精准发力,书写新时代中国旅游扶贫的精彩篇章。(记者 吴砾星文/图)

(责任编辑:张玫)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