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侧记 两岸出版人的手握得更紧

2018-09-17 13:21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章红雨

编者按 1988年10月,受大陆高层领导邀请,台湾出版人走近大陆同行,这是1949年后两岸出版人首次接触。此后30年,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华文图书市场如何受到互联网冲击,两岸出版人始终跨海牵手、守望相助。海峡若比邻,两岸一家亲。本期特刊发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的报道,不只为回首往昔美好,更为未来两岸出版人继续携手打造华文书香社会。

1988年10月20日,海峡两岸图书展览在上海举行。这是两岸隔绝40年后,两岸出版界首次面对面交流合作。中国版协 供图

1994年3月,大陆图书展览开幕,共计180余家大陆出版社的1.8万余种图书参展。这是大陆图书首次在台湾展出。中国版协 供图

8月16日至23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湾圆满落幕。7天里,海峡两岸312家出版机构(大陆参展单位187家、台湾参展单位125家)以海图会为平台,向台湾读者展示两岸最新出版的10万种、30万册图书。

与往届不同,本届海图会适逢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在“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主题下,海图会专门开辟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成果图片展、海峡两岸优秀版权图书成果展。展览中的一幅幅图片、一本本图书,无不引起两岸出版人对过往的遐想。

“看,那时我们多年轻啊!”“这张照片上的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在(去世)了。”慨叹之余,大家更多的是珍惜。一直推动两岸出版交流的台湾华品文创公司总经理王承惠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非常难忘与感动,正是前辈努力推动两岸交流,才有我们今天更加紧密的合作。”

编者按 1988年10月,受大陆高层领导邀请,台湾出版人走近大陆同行,这是1949年后两岸出版人首次接触。此后30年,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华文图书市场如何受到互联网冲击,两岸出版人始终跨海牵手、守望相助。海峡若比邻,两岸一家亲。本期特刊发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的报道,不只为回首往昔美好,更为未来两岸出版人继续携手打造华文书香社会。

1988年10月20日,海峡两岸图书展览在上海举行。这是两岸隔绝40年后,两岸出版界首次面对面交流合作。中国版协 供图

1994年3月,大陆图书展览开幕,共计180余家大陆出版社的1.8万余种图书参展。这是大陆图书首次在台湾展出。中国版协 供图

8月16日至23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湾圆满落幕。7天里,海峡两岸312家出版机构(大陆参展单位187家、台湾参展单位125家)以海图会为平台,向台湾读者展示两岸最新出版的10万种、30万册图书。

与往届不同,本届海图会适逢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在“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主题下,海图会专门开辟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成果图片展、海峡两岸优秀版权图书成果展。展览中的一幅幅图片、一本本图书,无不引起两岸出版人对过往的遐想。

“看,那时我们多年轻啊!”“这张照片上的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在(去世)了。”慨叹之余,大家更多的是珍惜。一直推动两岸出版交流的台湾华品文创公司总经理王承惠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非常难忘与感动,正是前辈努力推动两岸交流,才有我们今天更加紧密的合作。”

的确,自1988年两岸出版交流启航,30年间两岸出版界互动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就像台湾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林洋慈所说:“两岸同文同种、血缘相亲、文缘相近,在沟通上没有障碍,在互动上更容易亲近。”

海峡若比邻,两岸一家亲。从初始的信息传递,到组团参展、互访,再至版贸、合作出版、合资办企,一路走来,两岸出版人的手握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30年间,两岸出版人携手走过了哪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历程?这些历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记者采访了部分见证者、当事人和工作者。

30年前,大陆邀台湾出版人“破冰之旅”

1988年10月,一支由陈恩泉、廖俊荣、廖苏西姿、傅樟荣、林建豪、林宏龙、刘庆聪、王华荣、姜德芾、杨淑媜、萧锦锦等11位台湾出版人组成的代表团,经中国香港和日本转机到达上海虹桥机场。这是台湾出版人在1949年后首次踏上大陆的土地。11人之举便是后来被两岸出版界称之的“破冰之旅”。

对于“破冰之旅”,从事对台工作30多年的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沈建林说,台湾当时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而台湾出版人能成功赴大陆,得益于两岸当时大环境的催生与萌发:1979年元旦,大陆发表具有重大意义的《告台湾同胞书》,号召两岸实现“三通”,从而开启了两岸交流的历史帷幕。

1987年5月,国家领导人杨尚昆率团访问美国。在纽约市举行的美中协会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午宴上,杨尚昆向台贸公司负责人表达了希望台湾出版界前来大陆举办书展、进行文化交流的愿望。于是,时任美国洛杉矶长青书局负责人的刘冰被推举来促成此事。事后刘冰证实说,促成这项交流愿望的关键首先来自大陆。

接下任务后,刘冰立即给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当时的代理理事长蒋纪周写信,台湾版协为此事召集台湾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三民书局、台阳书局、正大书局、新学友书局、光复书局、维新书局等出版社讨论落实。当时与会的大多数出版社都对此事举棋不定,又都觉得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就应该到对岸去看一看大陆的市场与同行。最后,维新书局、正大书局、台阳书局、光复书局、新学友书局、天下杂志社等7家出版社都派出了代表。

“当年,台湾出版代表团先抵达上海,时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许力以会见了他们,这意味着海峡两岸出版行业组织交流开始有了重要的对接窗口。”沈建林说。

对于1988年同期举行的那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峡两岸书展,沈建林说:“据时任中国科技图书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图)副总经理魏绥之回忆,因为中科图坐落在上海的福州路和河南中路交叉口,是1949年前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所在地,书展选择这个地点,容易给大家一种历史的亲切感与亲和力。1988年10月20日至26日,集中了两岸8000种图书的‘海峡两岸图书展览’正式开幕。”据中科图1988年大事记记载,6天书展共接待了各界读者1.2万人次,销售图书5025册、人民币1229.59元。

随后,11位台湾出版人又来到北京,结识了时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王仿子、台联会长林丽韫等。海峡两岸出版人第一次就版权贸易洽谈,虽然没有列出具体的时间表,但为以后的版权交流奠定了基础。

“正是1988年两岸出版界同行的坦诚相见,为双方日后开展出版交流合作拉开了序幕。”沈建林说。

30年中,两岸守望相助互利共赢

时光如驹,30年走过。对于这30年,不少两岸出版人结合自身更愿意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林洋慈说:“头10年见了面谈了话之后,总感觉‘相见恨晚’,接下来的10年因友好合作而‘相知相惜’,最近10年面对出版业转型和整体大环境影响,早已相互依存的两岸同行则是经常‘相互打气’,共商合作对策。”

对此,王承惠也认为,1988—1998年为开疆辟土期,这时期台湾业者把台湾经验带入大陆市场。1999—2008年为耕耘创新期,这时期双方开启各种交流展会,并以此为平台促进合作。如台湾出版人关注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2009—2018年为固本图强期,这一时期双方频繁交流,促进了两岸版权贸易、图书进出口业务年年增长。此外,大陆一些出版业务项目也在台湾落地,如联经台北上海书店(上海外文)、华品台北书展简体馆(厦门外图)、龙图腾(厦门大龙树)、天龙台北博库(浙江新华)、万卷楼合作出版(福建)等。

30年间,台湾各种因素风云变幻,但跨海牵手、守望相助,始终是两岸出版人秉持的理念。浙江联合出版集团党委委员、浙江教育出版集团社长何成梁说:“1994年,大陆图书展览首次在台湾举办,浙江出版第一次赴台开展业务交流。此后浙江先后在台湾举办了6届浙江图书展,有600多种图书版权输出台湾。同时,林清玄、余光中、席慕蓉、简桢、琦君、王鼎钧、方杞、管家琪、方素珍等台湾知名作家的作品,通过浙江出版成为大陆畅销书。”

当然,两岸出版交流合作的佳话,远不止浙台交往。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湖北省与台湾出版同仁的交流同样可圈可点。在“书香荆楚、文化湖北”理念下,湖北省展出了本省32家电子音像、数字出版、民营书企带来的1800种4000余册精品图书和电子音像、数字产品,并实现多项版权合作。

对于湖北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工程——《荆楚文库》首批图书首次亮相台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校长王淑音说,该书可帮助台湾读者深入了解湖北地域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海图会所展现的,可谓两岸出版界交流合作的缩影。继1988年10月在上海举办海峡两岸图书展览之后,30年间两岸交流合作的大事,年年都有记载(详见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大事记)。这期间,还有一段合璧出版“大书”的佳话,不应该被忘记。

2009年9月,中华书局和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联合在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宣布,双方合璧出版的《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面世。对于这一让学界欢欣鼓舞的喜事,本报当年9月7日曾以《国宝合璧面世 为两岸文化交流留下重墨》为题,重点报道了《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得以合璧原貌影印出版发行的来龙去脉。

时隔近10年,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提及此事时依然认为,分存于北京、台北两地的982册《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60年后能够合璧出版,不仅满足了两岸学术界研究所需,也探求出两岸合作出版的蹊径。

今天,两岸出版界交流合作领域更加扩大。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总经理陈芝宇说,早年大陆流行引进台湾言情小说、轻小说,如今台湾读者青睐大陆的影视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网络文学成为两岸最受欢迎的数字出版选题,两岸漫画人气作者更是风靡于对岸。

30年后,携手赓续中华文化血脉

回顾两岸出版交流的意义,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大陆参访团顾问、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回想当年,打破两岸文化阻隔非常不易。30年来,两岸出版界坚持交流,方式也从间接走向复合。特别是当前的出版交流,不只在印刷出版领域,电子、数字、网络出版领域的交流都在交叉进行,这有效地沟通了两岸的文化情结,赓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积极促进两岸图书交流,推动书香社会建设”“拓展两岸出版合作,推进中华文化复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现代出版产业”,这是柳斌杰应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3家台湾主要行业协会请求,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赠送的寄语。

柳斌杰的寄语表达出目前两岸出版人正在思考的问题,那就是面对纷繁因素,大家如何携手赓续中华文化血脉?

林洋慈说:“面临产业变革及竞争,大家同舟共济,积极寻求新商机、开发新市场。我深信不管是进入40年、50年甚至一甲子,两岸交流的前景仍是广阔而美好的。”

王承惠表示:“希望大陆各地惠台政策能够帮助支持台湾出版业,两岸共同营造华文书香社会。”

何成梁希望,浙台出版界携手开拓海外中文图书连锁书店、网络书店和数字图书销售平台,一起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

两岸同胞骨肉相连,两岸文化血脉相通。30年,两岸出版交流合作实践证明:合则两利,合则双赢。这是中华民族的愿望,也是赓续中华文化血脉所需。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