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办活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之我见

2018-09-18 09:57 今传媒  作者:江  阳

摘 要:本文立足当前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面临的的困惑和实际,通过对时政新闻种种不足和弊端的分析,提出了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理念,办活地方台时政新闻节目的新观点。作者还从传播规律角度论证了时政新闻的民生报道视角、时政新闻的民生表达形式和时政新闻的人文关怀等创新性新闻报道方式的应用,这对业界的相关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时政新闻;传播规律;理念创新;新闻策划;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87-02

传播力,是有效的传播能力,更是一档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和生命力[1]。构成传播力的要素是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传播效率、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它实际上是对这档新闻节目传播能力和效果的总体评价。电视时政新闻节目不仅是一个台的立台之本,更是这个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做活做强时政新闻节目,是每个地方台强台的必由之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就是进行理念和形式的创新。只有注重新闻节目的策划,把创新精神贯穿到传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才能真正把新闻做到新鲜热辣,吸引力强,也才能实现时政新闻节目的精准、高效传播。

一、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常见误区

电视时政新闻,就是一个地方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它涉及当地党委政府如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所有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做法。时政新闻报道权威性大、政策性强、时效性突出,这就对我们的新闻报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新闻实践中,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往往存在以下常见误区。

1.报道内容的慨念化。报道内容完全按文件内容或领导讲话稿或会议流程来确定,别无解读和记者的个性化发挥。这类报道往往内容单一,空洞无物,空话套话连篇,流于表面,信息量小,纯粹是为报道而报道。

2.报道形式的程式化、模式化。长期以来,时政新闻报道都是县台学市台,市台学省台,省台学央视。无论是会议报道还是领导人活动跟踪报道都按严格的套路来做,领导画面定格时间按职位确定,电视同期声几乎都集中在主要领导身上,而这条新闻的价值在哪里,报道的新闻价值挖掘和受众的关注度都不在记者考虑之列。这类时政新闻报道估计也只有党政领导和部分公职人员关注。其报道方式的呆板僵化,千篇一律,对受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漠视。殊不知,越往地方,受众越关注身边人和身边事,这种不接地气高高在上的模式化、程式化新闻报道,注定是对新闻公信力和传播力的有效杀伤。

3.报道手法的陈旧僵化。长期以来,我们时政新闻的报道手法不外乎是领导画面、会议场景、现场同期声,再加上几个简单画面的组接,这就构成了我们电视新闻长消息、短消息的固定模式。画面语言枯燥单调,表现手法陈旧,新闻信息量小,重点不突出,这样的报道通病日复一日,观众无法从新闻报道中找到自己关注的、有价值的信息,也无法被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所吸引,他们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遥控器转台。

4.报道主题的空洞化。缺乏对新闻报道主题的深度挖掘,缺少新闻的故事性和细节感。自然也就缺乏新闻的人文情怀。

以上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常见问题的根源有三:一是我们对电视新闻报道喉舌宣传功能的过度夸大,而忽略或淡化了新闻媒体传播属性的研究和应用,简单的把新闻当做宣传来做,结果导致媒体的吸引力、公信力下降,反而影响了宣传效果。二是新闻媒体缺乏对时政新闻报道规律的深度探索,也不懂得传播手法的运用和对受众市场的客观分析,仍然停留在我播你看,我的新闻我做主的固化思维模式中,导致我们的新闻缺乏受众意识,缺乏精品意识,更缺乏人文关怀,高高在上,曲高和寡。三是我们新闻记者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以会议报道会议,以领导活动来报道新闻,剪刀加浆糊,一个文件、一个会议通知、几张图片或几个领导活动图片就成为他们新闻报道的主要素材。缺乏深入基层的对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深度了解,缺乏调查研究,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缺乏自身业务素质和对传播规律认识的提高,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是我们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叫好不叫座、领导关注、群众远离,收视率长期低下的内在原因。

二、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

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首先来自于我们对自己工作职能的准确定位。地方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党的喉舌,我们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鼓与呼,强化宣传教化的功能,这也是地方台存在的首要前提,所以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必须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好,贯彻好,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工作的本份。另一方面,新闻媒体是传播工具,它具有传播属性,有自己的传播规律需要遵循,它要求我们研究传播要素,研究受众市场,提高传播效率。只有真正懂得了传播规律的运用,也才能有效传播党和政府的好声音,使我们地方电视时政新闻成为政府权威发布、政策解读、民生关注的高效信息平台。所以,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首先就应该是理念创新。就是要把宣传需求和教化功能蕴藏于新闻传播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通过科学高效的精准传播方式而被社会所关注,被民众所接受,从而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这才是我们时政新闻报道应有的正确理念和革新方向。

检验我们时政新闻报道理念创新方向是否正确,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新闻实践,就是通过实践效果来反证我们的创新思维是否正确,是否凑效。其标准就是看我们的时政新闻是否真正活起来,是否对受众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就是说是否具有传播效果。这可以通过收视率调查和网络推送的点击量来反馈,也可通过其它社会调查分析来掌握这档时政新闻节目在当地的关注度、美誉度和受众口碑。

要实现时政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关键在于如何践行新闻的“三贴近”原则,真正实现新闻工作的“走转改”[2]。这是我们创新理念思维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尤其是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做法,是我们今后时政新闻改革的努力方向。

摘 要:本文立足当前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面临的的困惑和实际,通过对时政新闻种种不足和弊端的分析,提出了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理念,办活地方台时政新闻节目的新观点。作者还从传播规律角度论证了时政新闻的民生报道视角、时政新闻的民生表达形式和时政新闻的人文关怀等创新性新闻报道方式的应用,这对业界的相关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时政新闻;传播规律;理念创新;新闻策划;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87-02

传播力,是有效的传播能力,更是一档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和生命力[1]。构成传播力的要素是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传播效率、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它实际上是对这档新闻节目传播能力和效果的总体评价。电视时政新闻节目不仅是一个台的立台之本,更是这个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做活做强时政新闻节目,是每个地方台强台的必由之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就是进行理念和形式的创新。只有注重新闻节目的策划,把创新精神贯穿到传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才能真正把新闻做到新鲜热辣,吸引力强,也才能实现时政新闻节目的精准、高效传播。

一、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常见误区

电视时政新闻,就是一个地方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它涉及当地党委政府如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所有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做法。时政新闻报道权威性大、政策性强、时效性突出,这就对我们的新闻报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新闻实践中,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往往存在以下常见误区。

1.报道内容的慨念化。报道内容完全按文件内容或领导讲话稿或会议流程来确定,别无解读和记者的个性化发挥。这类报道往往内容单一,空洞无物,空话套话连篇,流于表面,信息量小,纯粹是为报道而报道。

2.报道形式的程式化、模式化。长期以来,时政新闻报道都是县台学市台,市台学省台,省台学央视。无论是会议报道还是领导人活动跟踪报道都按严格的套路来做,领导画面定格时间按职位确定,电视同期声几乎都集中在主要领导身上,而这条新闻的价值在哪里,报道的新闻价值挖掘和受众的关注度都不在记者考虑之列。这类时政新闻报道估计也只有党政领导和部分公职人员关注。其报道方式的呆板僵化,千篇一律,对受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漠视。殊不知,越往地方,受众越关注身边人和身边事,这种不接地气高高在上的模式化、程式化新闻报道,注定是对新闻公信力和传播力的有效杀伤。

3.报道手法的陈旧僵化。长期以来,我们时政新闻的报道手法不外乎是领导画面、会议场景、现场同期声,再加上几个简单画面的组接,这就构成了我们电视新闻长消息、短消息的固定模式。画面语言枯燥单调,表现手法陈旧,新闻信息量小,重点不突出,这样的报道通病日复一日,观众无法从新闻报道中找到自己关注的、有价值的信息,也无法被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所吸引,他们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遥控器转台。

4.报道主题的空洞化。缺乏对新闻报道主题的深度挖掘,缺少新闻的故事性和细节感。自然也就缺乏新闻的人文情怀。

以上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常见问题的根源有三:一是我们对电视新闻报道喉舌宣传功能的过度夸大,而忽略或淡化了新闻媒体传播属性的研究和应用,简单的把新闻当做宣传来做,结果导致媒体的吸引力、公信力下降,反而影响了宣传效果。二是新闻媒体缺乏对时政新闻报道规律的深度探索,也不懂得传播手法的运用和对受众市场的客观分析,仍然停留在我播你看,我的新闻我做主的固化思维模式中,导致我们的新闻缺乏受众意识,缺乏精品意识,更缺乏人文关怀,高高在上,曲高和寡。三是我们新闻记者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以会议报道会议,以领导活动来报道新闻,剪刀加浆糊,一个文件、一个会议通知、几张图片或几个领导活动图片就成为他们新闻报道的主要素材。缺乏深入基层的对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深度了解,缺乏调查研究,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缺乏自身业务素质和对传播规律认识的提高,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是我们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叫好不叫座、领导关注、群众远离,收视率长期低下的内在原因。

二、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

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首先来自于我们对自己工作职能的准确定位。地方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党的喉舌,我们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鼓与呼,强化宣传教化的功能,这也是地方台存在的首要前提,所以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必须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好,贯彻好,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工作的本份。另一方面,新闻媒体是传播工具,它具有传播属性,有自己的传播规律需要遵循,它要求我们研究传播要素,研究受众市场,提高传播效率。只有真正懂得了传播规律的运用,也才能有效传播党和政府的好声音,使我们地方电视时政新闻成为政府权威发布、政策解读、民生关注的高效信息平台。所以,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首先就应该是理念创新。就是要把宣传需求和教化功能蕴藏于新闻传播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通过科学高效的精准传播方式而被社会所关注,被民众所接受,从而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这才是我们时政新闻报道应有的正确理念和革新方向。

检验我们时政新闻报道理念创新方向是否正确,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新闻实践,就是通过实践效果来反证我们的创新思维是否正确,是否凑效。其标准就是看我们的时政新闻是否真正活起来,是否对受众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就是说是否具有传播效果。这可以通过收视率调查和网络推送的点击量来反馈,也可通过其它社会调查分析来掌握这档时政新闻节目在当地的关注度、美誉度和受众口碑。

要实现时政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关键在于如何践行新闻的“三贴近”原则,真正实现新闻工作的“走转改”[2]。这是我们创新理念思维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尤其是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做法,是我们今后时政新闻改革的努力方向。

 

三、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

1.注重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指对一个时期内时政新闻节目采编工作全流程的策划,它大到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报道方向、报道重点,小到一天或一个节目的精准策划。它涵盖了节目选题、报道的重点和角度、新闻体裁、报道方式、节目包装、节目编排、播出要求和后期网络推送和受众反馈等全部环节。它一般由总编辑、新闻部主任、责任编辑、编辑和记者共同完成。新闻策划水平的高低和精准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时政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1)选题策划:每天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众多,我们的新闻选题必须服从栏目定位和近期的宣传报道重点,并把新闻价值和社会的关注度同样放在选题的优先方向来进行选择,这是我们做活时政新闻的前提。(2)内容策划:选定了这个新闻事件,接下来我们要确定的就是新闻报道的内容和重点,该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选择的原则就是以新闻价值和信息量的大小优先为原则,这是我们做活时政新闻最有效的办法。也就是我们要把党和政府最想传达的信息和社会最迫切关注的信息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呈现出来,满足政府和社会的双向需求。同时深挖新闻背景线索,扩大新闻报道信息量,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也十分重要。

2.注重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1)时政新闻的民生报道视角[3]:就是在时政新闻题材中找出民生关注的新闻点去进行报道。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政府信息和决策规划。满足政府和社会的双向信息传播需求,容易引起受众关注。(2)时政新闻的民生表达:就是从民生的角度以平实生动的电视语言去报道时政新闻,注重时政新闻与社会大众工作生活生产的关联度,强化时政新闻的由头和地域性、故事性,增强报道的感染力。(3)时政新闻的人文关怀。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更是大众传播工具。所以我们的时政新闻报道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多从百姓呼声、社会关切的角度去报道时政新闻,凸显新闻媒体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4)善用一切现代电视元素,丰富时政新闻的表达效果。现场同期声、记者出镜报道、记者体验式报道、图表数据对比,甚至动用动漫和特技演绎等方式,都能使我们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5)重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一档好的时政新闻节目,不可能没有一个有深度的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时政新闻节目的眼睛,也是新闻媒体自身立场、观点、高度和洞察力的一个展示窗口,它能从一个侧面决定这档新闻栏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佛山电视台630新闻栏目中的《观点佛山》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做活电视时政新闻对一线记者的素质要求

要做活电视时政新闻,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才是第一位的。它要求我们的一线记者要具有以下能力。

1.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较高的政治站位,能综合把握时政新闻报道的规律和特点,确保时政新闻导向的正确性。

2.熟练把握时政和民生新闻的报道手法,并能灵活加以切换运用。使时政新闻的民生表达和民生新闻的时政诉求能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

3.具有全媒体记者所需的专业素养,能将采访、出镜、初编等基础性工作一气呵成,也可以做微信推送工作,甚至还能通过对收视调查和网络推送点击量等大数据的分析来撰写节目评估报告。只有让一线记者成为时政新闻节目的策划者、采编者、推送者和节目分析师,我们的时政新闻节目也才有可能做活做好。

参考文献:

[1] 传播力涵义:传播力,就是有效的传播能力.见360百科释义.

[2] “走转改”:走转改是2011年8月,由中宣部联合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提出的,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目的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走转改”实际上回答了当下如何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怎样坚持和实践新闻传播规律这一重大的根本性问题.

[3] 候韬.浅析如何让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活”起来[J].传媒研究,2012(5).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