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收藏

羽翎毕现的陶器

2018-09-30 13:34 文摘报

石湾窑素胎黑猫陶摆件

在广州陈家祠,有一只大名鼎鼎的陶塑黑猫。据说把它摆在案头,能吓退老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品,是清代石湾陶塑大师黄炳的代表作。

这件猫塑,黑色的猫毛根根清晰,纹路又极为细密,沿着猫身体的自然起伏波动弯曲,极富真实感。这就是黄炳的开派绝技——胎骨出毛,简称“胎毛”,通常用于动物雕塑中,这是石湾陶塑特有的技法。这种做法,是采用石湾本地一种含铁成分很高的红土,经过沉淀去除其中的杂质,再加一些微细瓷土和少量的东莞黏土混合,捏塑成形后,在陶胎八成干的情况下,在其表面一丝一缕地雕琢出鸟兽的羽翎、皮毛。陶器烧成后通常不施釉,称为“素胎”或“胎骨泥”。以这种技法雕刻的动物,羽翎纤毫毕现,细腻逼真。

黄炳天赋异禀,不但首创石湾陶塑胎骨出毛技法,更率先将中国传统文人情致引入石湾陶塑当中,从而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实际上,胎毛技法本身就是文人书画与陶艺结合的产物。

自宋代苏轼等提出文人画与民间画的分野,数百年来“文人书画”和“民间艺术”各行各路。虽然顶尖的民间艺人亦可登堂入室,为皇族贵胄,达官巨族,乃至文化名流呈现作品,但限于主流评价体系的标准,终被认为难臻至善至美,难及“大道”。但黄炳的出身则使这两个领域的融合成为可能。

石湾窑素胎黑猫陶摆件

在广州陈家祠,有一只大名鼎鼎的陶塑黑猫。据说把它摆在案头,能吓退老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品,是清代石湾陶塑大师黄炳的代表作。

这件猫塑,黑色的猫毛根根清晰,纹路又极为细密,沿着猫身体的自然起伏波动弯曲,极富真实感。这就是黄炳的开派绝技——胎骨出毛,简称“胎毛”,通常用于动物雕塑中,这是石湾陶塑特有的技法。这种做法,是采用石湾本地一种含铁成分很高的红土,经过沉淀去除其中的杂质,再加一些微细瓷土和少量的东莞黏土混合,捏塑成形后,在陶胎八成干的情况下,在其表面一丝一缕地雕琢出鸟兽的羽翎、皮毛。陶器烧成后通常不施釉,称为“素胎”或“胎骨泥”。以这种技法雕刻的动物,羽翎纤毫毕现,细腻逼真。

黄炳天赋异禀,不但首创石湾陶塑胎骨出毛技法,更率先将中国传统文人情致引入石湾陶塑当中,从而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实际上,胎毛技法本身就是文人书画与陶艺结合的产物。

自宋代苏轼等提出文人画与民间画的分野,数百年来“文人书画”和“民间艺术”各行各路。虽然顶尖的民间艺人亦可登堂入室,为皇族贵胄,达官巨族,乃至文化名流呈现作品,但限于主流评价体系的标准,终被认为难臻至善至美,难及“大道”。但黄炳的出身则使这两个领域的融合成为可能。

关于他,历史上留下的资料不多。根据佛山文博专家黄卫红的说法,他是石湾七星岗黄家庄人,生于一个陶艺世家,在父亲和石湾陶艺氛围的熏陶下,从小就对陶塑艺术情有独钟。他也是个落第秀才,可见曾经在科举之路上很用功,接受过系统的传统教育。黄炳的时代,是珠三角文化大昌、书画日盛的时代。这一时期本土的许多书画家都是科举出身,深受文人画理论的影响。因由他们的日常交游和生活雅趣,令作为民间工艺重镇的珠三角地区民间工匠也颇受文人气质沾染。而黄古珍、黄炳叔侄就是当中最为突出者。受国画工笔翎毛技法的启发,黄炳与黄古珍以时钟发条改制成刻刀,以勾勒动物毫发、羽毛,纤毫毕现,创始出流传至今的石湾胎毛技法,被后人视为宗师。

据说黄炳有过目不忘之能,世人称为“神眼”。这双“神眼”还特别强调写生。除了猫之外,他的胎毛鸭也是闻名遐迩,一直备受民间推崇。为了塑好鸭子的形象,黄炳经常到邻近的乡下,划着小艇在荷塘上细心观察嬉戏的水鸭,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形象特征。黄卫红评价,他塑造的鸭子两眸生华,“无论是扑翅引颈,还是戏水穿莲,又或游弋觅食,俱有法度,生气奕奕。尤其是一片片、一圈圈有规律又似不经意勾勒的羽毛精细而繁密,毛茸茸的质感很强”。他的胎毛动物作品,特别是猫和鸭,是收藏界的珍品。

(《广州日报》8.29 卜松竹)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热点推荐

最新 社会 理财 军事 娱乐

进入新闻频道
进入社会频道
进入理财频道
进入军事频道
进入娱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