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21年与广播相伴相行 松贵年和他的工作室

2018-10-10 13:4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江亚琴

松贵年(右二)与工作室成员们研讨。资料图片

单田芳、刘兰芳、连丽如……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字正是乘着广播的电波传遍大街小巷,但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其实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一直默默奉献,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

他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广播人,没有镜头前的风光,21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把声音源源不断传到每一位听众的心里。他是青海省931中波发射台的副台长松贵年,为了确保“广播信号分秒不停”,他成立了松贵年工作室,解决安全播出上的技术难题。

  对广播的深情厚谊

  源自兴趣

他从小就对广播产生了浓厚兴趣,广播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他。小时候他家在农村,屋檐挂着一只喇叭,每天早晨和傍晚喇叭会按时响起,虽然声音支支吾吾,音量小,但广播响起的时候便是他最快乐的时候。那时他便立志为广播事业作一辈子贡献。

他的学生时代都是伴随着广播成长,对广播背后的原理越来越熟悉,热爱也与日俱增。中学时,他最喜欢的一门课便是物理,因为里面讲了很多电磁学原理,他经常趁父亲不在时偷偷拆卸家里的收音机,查看里面的原件,琢磨喇叭怎么会发出声音。大学时,他满腔热忱地选择了电子技术专业。为了探索钻研广播背后的奥秘,他喜欢分析各种电器的工作原理,遇到不懂的就买书学习,并着手修理各种电器,成了村里修理电器的行家,村民们家里的电器坏了,都是交由他摆弄。他的大学毕业设计作品是将按键式彩色电视机改装成遥控电视机,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松贵年(右二)与工作室成员们研讨。资料图片

单田芳、刘兰芳、连丽如……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字正是乘着广播的电波传遍大街小巷,但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其实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一直默默奉献,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

他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广播人,没有镜头前的风光,21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把声音源源不断传到每一位听众的心里。他是青海省931中波发射台的副台长松贵年,为了确保“广播信号分秒不停”,他成立了松贵年工作室,解决安全播出上的技术难题。

  对广播的深情厚谊

  源自兴趣

他从小就对广播产生了浓厚兴趣,广播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他。小时候他家在农村,屋檐挂着一只喇叭,每天早晨和傍晚喇叭会按时响起,虽然声音支支吾吾,音量小,但广播响起的时候便是他最快乐的时候。那时他便立志为广播事业作一辈子贡献。

他的学生时代都是伴随着广播成长,对广播背后的原理越来越熟悉,热爱也与日俱增。中学时,他最喜欢的一门课便是物理,因为里面讲了很多电磁学原理,他经常趁父亲不在时偷偷拆卸家里的收音机,查看里面的原件,琢磨喇叭怎么会发出声音。大学时,他满腔热忱地选择了电子技术专业。为了探索钻研广播背后的奥秘,他喜欢分析各种电器的工作原理,遇到不懂的就买书学习,并着手修理各种电器,成了村里修理电器的行家,村民们家里的电器坏了,都是交由他摆弄。他的大学毕业设计作品是将按键式彩色电视机改装成遥控电视机,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专而精则鸣。与电子息息相关的音乐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他一有空闲就钻研电子管,因为他认为电子管是公认的播放音乐的好器材。为了听好音乐,他制作了很多不同型号的电子管放大器,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过制作论文30多篇,其中有些作品获得全国设计制作比赛一等奖。

  21年与广播相伴相行

  升华了人生价值

21年转瞬即逝,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普及,广播早已不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对于偏远地区的青海来说,中波调频广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在这21年的时间里,松贵年一直为做好广播事业发光发热,致力于让青海各族群众都能通过广播获取信息,缩小信息鸿沟。

1997年,松贵年进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工委广播电视站,从事调频广播发射工作,后进入海南州电视台。2006年9月,他进入青海省中波台管理中心,这里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他接触到更专业的广播设备,也完成了人生价值的升华。

中波广播发射机电路复杂、规模庞大,面对各种数字化的新设备,松贵年感到兴趣盎然,他开始刻苦钻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琢磨安全播出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为了充实广播发射方面的知识储量,精通中波广播发射机,他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来阅读,遇到技术上的难题时,他就查书、查网上资料,请教厂家专家、请教业界的技术能手,他还紧跟潮流,利用快手等直播软件学习电路知识。他说:“面对技术难题,解决的办法是平时多留心,有空闲多琢磨;平时多学习,有想法多尝试、多与同行交流。”为了编制完成一个单片机小程序,他专门自学了C语言。青海省中波台管理中心安全生产科科长周辉民评价他“爱学、爱钻,工作很踏实,业务很精干”。

“一款电路从设计电路、选用元件、调试安装要考虑安全性、稳定性、功能是否完善等,因此不断学习新的元器件的应用、电路设计的相关知识,才能妥善应对安全播出中的问题。”松贵年说,他曾经利用自己设计的线路给某中波发射台的8台发射机安装了掉高压报警器,使用至今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21年来,松贵年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研究新技术,他说:“当你倾力做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热爱它、喜欢它,并想用它来造福更多的人,那么,幸福便会与你如影随形。”

  矢志不渝锤炼匠人匠心

  成就了创新团队

安全播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环环紧密相扣的,一环出问题,安全播出就会出问题。因此,松贵年召集各个台站技术上的顶尖人才组成工作室,集思广益,用专业眼光深挖安全播出中的隐患与不足。

目前松贵年工作室已有7位成员,专门研究安全播出方面的课题,对安全播出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做出实用的产品,消除隐患,弥补不足。工作室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员比较分散,但是为了保证安全播出,他们克服困难,建立微信群研讨技术难题,认领小任务各自研究,再利用空闲时间集中探讨。

松贵年在工作中发现音频处理器有时会出现死机的情况,导致音频信号中断,故而他提出了研究信源应急处理系统的课题,将它分解成几个小课题分配给工作室成员,每个成员各自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微信群里相互比较、取长补短,遇到技术空白点,就抛到微信群里,群策群力,最终汇总形成总体成熟稳定的解决方案。“松贵年专业水平过硬,平时工作非常认真,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绝大部分课题都来源于他的发现。在课题研究中,面对技术难题,他总是会事无巨细、系统地讲给我们。”工作室成员苗慧娜说。

目前,松贵年工作室已完成5项技术创新课题,这些研究成果解决了发射机开机提醒、发射机掉高压报警系统等机器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这些成果都已在青海省中波台管理中心部分台站普及,实用性很强。尤其是去年党的十九大期间,工作室加班加点,把这几项成果在部分台站安装使用,明显地减少了因外电、电源、天线切换器等故障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停播事故,为党的十九大安全播出保障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8月8日,松贵年工作室荣获“青海省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我的心愿是建立一个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技术小团队。”松贵年说,重视和培养年轻技术人员是发射台安全播出的长久之计,希望技术人才能够层出不穷,为“广播信号分秒不停”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青海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