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美丽乡村

甘肃陇西县护林员纪实:大山里的守护者

2018-10-12 08:33 甘肃日报  

在陇西县仁寿山一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甘于寂寞,在远离人烟的大山间,与青山绿树为伴,默默守护着莽莽山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护林员。

初秋时节,秋风阵阵,记者来到仁寿山管护站,走进护林员的护林看护点,了解一名普普通通护林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世界。

早上8时许,沿着弯曲的林间小道一路向仁寿山山顶走去,在半山腰,记者遇到了正在巡山的护林员马建来和李萍,他们一手拿着钳子,一手拿着垃圾袋,边走边捡,身上的橘黄色生态护林员马甲在一片绿色中显得格外耀眼。

“干了十多年的护林员,已经习惯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六点回家的生活。”马建来笑着说。马建来和李萍都是巩昌镇西街村村民,一起管护着仁寿山1200多亩林地,每天早上他们一起出门,兵分两路上山巡查,在半山腰或者山顶会合交流巡查情况,下山时又分头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脚印遍布仁寿山的每一个角落。

“一天下来,我们巡查少说也要走20多公里路。”李萍边走边指着前面的山顶说,“这些个山顶看似近在眼前,实际走起来很远,再加上还要边走边看,一趟下来就得两三个小时。”

登到山顶向下望去,在马建来和李萍管护的1200多亩林地里,成片的刺槐、侧柏、榆树迎风招展,长得郁郁葱葱。李萍告诉记者,这片林地里坟场遍布,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火灾,尤其是前几年,管护难度非常大。

在陇西县仁寿山一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甘于寂寞,在远离人烟的大山间,与青山绿树为伴,默默守护着莽莽山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护林员。

初秋时节,秋风阵阵,记者来到仁寿山管护站,走进护林员的护林看护点,了解一名普普通通护林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世界。

早上8时许,沿着弯曲的林间小道一路向仁寿山山顶走去,在半山腰,记者遇到了正在巡山的护林员马建来和李萍,他们一手拿着钳子,一手拿着垃圾袋,边走边捡,身上的橘黄色生态护林员马甲在一片绿色中显得格外耀眼。

“干了十多年的护林员,已经习惯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六点回家的生活。”马建来笑着说。马建来和李萍都是巩昌镇西街村村民,一起管护着仁寿山1200多亩林地,每天早上他们一起出门,兵分两路上山巡查,在半山腰或者山顶会合交流巡查情况,下山时又分头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脚印遍布仁寿山的每一个角落。

“一天下来,我们巡查少说也要走20多公里路。”李萍边走边指着前面的山顶说,“这些个山顶看似近在眼前,实际走起来很远,再加上还要边走边看,一趟下来就得两三个小时。”

登到山顶向下望去,在马建来和李萍管护的1200多亩林地里,成片的刺槐、侧柏、榆树迎风招展,长得郁郁葱葱。李萍告诉记者,这片林地里坟场遍布,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火灾,尤其是前几年,管护难度非常大。

“这几年来,政府对文明祭祀和护林防火的宣传力度大,群众的思想意识也逐渐提高了,上坟祭祀引发火灾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护林员的工作难度减轻了不少。”陇西县火焰山国有林场场长曲跟成说。

“我们管护的这片林地好几年没有发生火灾了。”马建来满脸自豪地说,“现在群众的自觉性很高,去墓地大多是用鲜花等文明祭祀,要是烧纸会自带铁桶,没有带的也会主动返岗火熄灭。”

但对马建来和李萍两人来说,管护任务却不减反增,工作更加琐碎复杂了。

原来,他俩管护的林地正好在仁寿山森林公园范围内。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近几年来,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前来仁寿山森林公园旅游观光的人数越来越多,野外火源管理和控制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人流量一大,管护任务就重。尤其是节假日、双休日和旅游旺季,我们基本天天驻扎在山上,一秒钟也不敢马虎,生怕一个不留神,就发生严重的火灾。”李萍说,“有时候巡一天山回到家,累得话都不想说。”

“护林工作虽然辛苦,但是看着光秃秃的山一年比一年绿,心里很有成就感。”马建来告诉记者,这片林地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草一木都是在自己的见证下成长起来的,不能着火,更不能被伤害。只要自己还走得动,就要一直管护下去。

临近中午,要回家吃午饭了,马建来和李萍收拾好东西,准备往回走,返回的时候,他们不走原路,而是走自己在林地里“踩”出的路。“走不同的路,可以扩大巡山范围,了解更多情况,午饭后再走不同的路上山,这样一天下来,整个仁寿山就能被我们走一遍。”李萍笑着说。(洪文泉 白永萍)

(责任编辑:张玫)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