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娱乐

《一出好戏》推网剧版 "好戏"继续运气还是创新?

2018-10-15 09:46 北京日报  作者:徐颢哲

《好戏一出》增加了电影中没有的孙红雷片段,为作品增色不少。

最近,一部仅六集、总时长为四个小时的网剧《好戏一出》在爱奇艺上线。该剧并非蹭黄渤电影处女作《一出好戏》热度的山寨网剧,而是电影名副其实的“亲兄弟”,网剧版将130分钟的电影扩充到了240分钟。相比于精炼的电影语言,网剧的故事更加完整,孙红雷、徐峥客串的片段等彩蛋也在剧中悉数呈现。目前,《好戏一出》豆瓣评分为7.6分,高于电影《一出好戏》的7.2分——黄渤的“好戏”,还在继续。

在剧情上,《好戏一出》填了不少《一出好戏》中没能交代的“坑”。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问,没有看过《一出好戏》的情况下,是先看电影版还是电视剧版?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先看剧”,因为“电影就是把剧的精华内容剪辑在一起了”。孙红雷的出现让不少观众津津乐道,他在剧中出演的土豪房地产老板萌点十足。剧中投机取巧的借钱戏,解释了为什么电影里马进(黄渤饰)会对中六千万元彩票那么执着,姗姗(舒淇饰)又觉得马进是走不上台面的失败者。

事实上,原班人马打造的《好戏一出》,并非先影后剧或者先剧后影的联动,而是在拍摄电影的同时开发网剧,完成六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打造成为基于同一IP的差异化产品。制片人大楠认为,相对而言,影剧同步启动的套拍模式如同给了观众一颗“定心丸”,同一个班底,同一群演员,同一个故事,只是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

相比电影,《好戏一出》的背景铺垫完善,人物形象也塑造得更加丰满,对于这部围绕人性主题展开的灾难探险片来说,网剧的形式反而比电影更加适合讲故事。黄渤透露,《一出好戏》剧本涉猎题材范围太广,最初徐峥曾提议将其制作成电视剧播出,自己在权衡之后认为剧本还是需要浓缩精华,于是有了电影《一出好戏》。他也表示,正是因为当时对电视剧的设想,为如今的影剧联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许多在电影中因时长而放弃的珍贵内容,最终能呈现给观众。

《好戏一出》增加了电影中没有的孙红雷片段,为作品增色不少。

最近,一部仅六集、总时长为四个小时的网剧《好戏一出》在爱奇艺上线。该剧并非蹭黄渤电影处女作《一出好戏》热度的山寨网剧,而是电影名副其实的“亲兄弟”,网剧版将130分钟的电影扩充到了240分钟。相比于精炼的电影语言,网剧的故事更加完整,孙红雷、徐峥客串的片段等彩蛋也在剧中悉数呈现。目前,《好戏一出》豆瓣评分为7.6分,高于电影《一出好戏》的7.2分——黄渤的“好戏”,还在继续。

在剧情上,《好戏一出》填了不少《一出好戏》中没能交代的“坑”。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问,没有看过《一出好戏》的情况下,是先看电影版还是电视剧版?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先看剧”,因为“电影就是把剧的精华内容剪辑在一起了”。孙红雷的出现让不少观众津津乐道,他在剧中出演的土豪房地产老板萌点十足。剧中投机取巧的借钱戏,解释了为什么电影里马进(黄渤饰)会对中六千万元彩票那么执着,姗姗(舒淇饰)又觉得马进是走不上台面的失败者。

事实上,原班人马打造的《好戏一出》,并非先影后剧或者先剧后影的联动,而是在拍摄电影的同时开发网剧,完成六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打造成为基于同一IP的差异化产品。制片人大楠认为,相对而言,影剧同步启动的套拍模式如同给了观众一颗“定心丸”,同一个班底,同一群演员,同一个故事,只是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

相比电影,《好戏一出》的背景铺垫完善,人物形象也塑造得更加丰满,对于这部围绕人性主题展开的灾难探险片来说,网剧的形式反而比电影更加适合讲故事。黄渤透露,《一出好戏》剧本涉猎题材范围太广,最初徐峥曾提议将其制作成电视剧播出,自己在权衡之后认为剧本还是需要浓缩精华,于是有了电影《一出好戏》。他也表示,正是因为当时对电视剧的设想,为如今的影剧联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许多在电影中因时长而放弃的珍贵内容,最终能呈现给观众。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好戏一出》的好口碑水到渠成,但也有运气的成分,“《一出好戏》口碑和票房双收,《好戏一出》便成了锦上添花。”媒体人“薄荷”的看法是,不管是否是一开始就有剧版计划或者拍一部网播真人秀,这一切都可能是黄渤“一鱼多吃”,也是出于首次投资拍摄电影的风险考量,尽可能地降低风险、稳妥回本。很明显,相同的场地、场务,服化道的资源“二次利用”,亦是在分摊影片的拍摄成本。

出品方在宣传《好戏一出》时,将其形容为“解锁影剧联动的新姿势”。不过,网友对《好戏一出》的吐槽,主要集中在将“导演剪辑”置换为“剧影联动”。争议焦点在于,《好戏一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创新故事,只是对影版《一出好戏》的内容填充,就像将更多的佐料塞进本已经做好的大餐,之前吃过的人说纯属画蛇添足,还是原来的好吃;后来的人说现在的更有味道。而在注意力转瞬即逝的时代,剧版和电影版影响力相比,确实相差甚远——相比《一出好戏》在豆瓣上超过37.5万的评价人数,《好戏一出》的评价人数仅为2000出头。

  记者观察

  “影剧联动”更像是伪命题

在影视行业发展的历史上,“影剧联动”其实并不稀奇。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风流医生俏护士》就被改编成电视剧,并引发收视狂潮,取得了空前成功。之后《胜利之光》《汉尼拔》等均采用这种模式将电影价值发挥到最大。

这一模式在国内也不新鲜,此前,《何以笙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热门IP都有影版和剧版;《芳华》《红海行动》等影片都是在票房飘红的情况下,电视剧版也排上了日程。不过由于观众对于前作的认知度较高,所以对于翻拍作品保持着较高期待的同时,眼光也会变得更加挑剔,因此翻拍作品往往会被扣上“毁前作”的帽子而遭受炮轰。杨洋与刘亦菲主演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电视剧版大热后上映,观众恨铁不成钢,表示“杨洋之后再无如此猥琐油腻之夜华”。

“一鱼多吃”,听起来很好,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国内的“影剧联动”只是资本狂欢下的伪命题。乍一看,“影剧联动”是一个闪耀着“高大上”质感的概念,有着让投资人行动的商业魔力。但国内影视圈这几年大行其道的IP改编,大多并不能保证电影或者电视创作成功,任何偷奸耍滑、急功近利的做法,不过是拔苗助长或饮鸩止渴。

细究起来,“影剧联动”最大的问题并非在于经典作品无法逾越,而是跨界后造成的水土不服。从观众角度看,年龄层次、审美趣味、消费习惯等诸多指标大相径庭,显示出电视剧与电影有较大差别;就创作者角度而言,作为“浓缩艺术”的电影,也与电视剧有截然不同的创作规律。

同一IP面对不同的载体,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做加减法。以《西游记》进行的影视开发为例,剧评人胡破晓直言,改编《西游记》比较成功的电影作品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只展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某些片段,用一个或几个故事串联而成,“如《西游降魔篇》并不贪图为观众展现原著太多的内容,反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邹菁)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