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自媒体时代记者要强化公关意识

2018-10-18 09:29   作者:赵委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6月上

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和各种短视频APP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阵地,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认识和定位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自媒体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有只在自媒体上传播而传统媒体却不关注的信息。记者一直以来都是以新闻生产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是社会公众信赖的社会群体。自媒体的出现使得记者由新闻生产者更容易成为新闻对象,自媒体对有关记者的新闻事件的种种发酵,会把记者形象和操守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自媒体信息传播的超时空性、审核滞后性使得各类虚假信息、谣言满天飞,社会公众缺乏辨别能力或者无暇顾及,往往通过这些信息形成对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的虚假认识,不利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针对以上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作为新闻生产者,记者需要加强公关意识来维护新闻媒体形象、新闻产品形象和记者自我形象,维护和巩固记者这一群体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促进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推动新闻传播事业和谐发展。

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在人思维活动中的反映,包括对处理公共关系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原则、操作规范和运作机制的自觉运用。公关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就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而言,记者的公关意识要求记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遵从新闻伦理、表现专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同时也要求记者个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深刻的批判思维、谦虚谨慎的作风和正面的个人形象,目的是记者和其生产的新闻产品经得起新闻使用者的检验。除此之外,还要求记者在自媒体账号上能够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并自觉对网络信息乱象进行梳理,以正视听,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记者强化公关意识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6月上

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和各种短视频APP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阵地,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认识和定位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自媒体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有只在自媒体上传播而传统媒体却不关注的信息。记者一直以来都是以新闻生产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是社会公众信赖的社会群体。自媒体的出现使得记者由新闻生产者更容易成为新闻对象,自媒体对有关记者的新闻事件的种种发酵,会把记者形象和操守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自媒体信息传播的超时空性、审核滞后性使得各类虚假信息、谣言满天飞,社会公众缺乏辨别能力或者无暇顾及,往往通过这些信息形成对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的虚假认识,不利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针对以上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作为新闻生产者,记者需要加强公关意识来维护新闻媒体形象、新闻产品形象和记者自我形象,维护和巩固记者这一群体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促进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推动新闻传播事业和谐发展。

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在人思维活动中的反映,包括对处理公共关系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原则、操作规范和运作机制的自觉运用。公关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就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而言,记者的公关意识要求记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遵从新闻伦理、表现专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同时也要求记者个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深刻的批判思维、谦虚谨慎的作风和正面的个人形象,目的是记者和其生产的新闻产品经得起新闻使用者的检验。除此之外,还要求记者在自媒体账号上能够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并自觉对网络信息乱象进行梳理,以正视听,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记者强化公关意识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媒体出现之前,广播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新闻媒体是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阵地,它们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优势,不需要在市场中争夺受众。传统新闻媒体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其权威性和良好的形象,而作为受众的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具有普遍较高的认同度和信赖度,他们也缺乏范围广泛的意见交流媒介,因此,新闻媒体对社会公众来说是单向的、权威型的、灌输式,形成简单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与时俱进,在坚持党管舆论导向、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下,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战略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革新,使得新闻媒体的自我定位和社会形象得到了重塑。其中两项改革影响较为深远,一是新闻媒体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成为新闻媒体新的特征;二是新闻媒体进行集团化改革,使新闻媒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逐渐细化、产业功能更加完备。种种改革措施使新闻传媒业摆脱了过去单一的经营模式,迅速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兴起,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公众涌向自媒体。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互联网给他们提供了表达意见和看法的渠道,他们对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环境、传播机制和社会印象的看法趋向复杂化和多样化。传统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系变得复杂多样,以往那种单一的、权威式的新闻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不复存在。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日益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新闻媒体与公关组织的天然联系已然不够应付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的复杂关系,公关意识不断渗透到新闻媒体的各类新闻策划中。

公关意识对新闻媒体的渗透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关意识不仅是一种管理意识,还是一种社会意识,代表着现代社会的一种观念,是一种开明的价值观和社会观,是衡量新闻媒体生产经营、管理和精神状况的重要标准。新闻媒体的公关意识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自身定位的变化,突出表现了它的社会性和现代性。而记者是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直接接触的桥梁,社会公众通过记者形成对新闻媒体的看法并予以传播。记者担负着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众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责任,因此,记者强化公关意识是公共意识对新闻媒体渗透的必然结果,对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以及新闻媒体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强化公关意识是提升新闻产品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新闻产品的质量是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衡量记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准。新闻产品的种类、形式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

在种类上,新闻媒体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中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如时事新闻、社会新闻和天气预报等,提供公共产品是新闻媒体的性质决定的,是其责任和义务。新闻媒体负责国家和政府政策的宣传解读,是社会公众了解国家、政府政策和活动的重要窗口。新闻媒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后,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更加全面和多样,广告、信息服务和文化服务的比重不断增加,突出了新闻媒体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在形式上,新闻产品由视听体验分离到现在视听体验密不可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漫画等集中到一起的新闻产品,成为新闻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为了提供质量好、吸引力强的新闻产品,新闻媒体成了“黑科技”集散地,尤其是每年的两会期间,大数据、H5、AR视频、3D立体动画等“黑科技”的应用使新闻报道通过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不断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今年人民网为了迎接两会召开,2月8日就上线推出了“2018年两会调查”,形成了文字、图解、视频、H5相结合的多种传播形式。为了生动形象展示调查结果,人民网的记者编辑们连夜推出了微视频《两会调查:四百万网民投票,最关注啥?》,在微信和微博平台都获得了很大的影响力。两会期间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发布的《中纪委这51张漫画,简直入木三分》,将中纪委的警示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具有很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新闻产品的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对新闻产品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新闻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强化公关意识则是新闻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新闻产品的多样化根源于受众需求的多样化,记者没有公关意识,则会忽视受众的需求,进而脱离社会公众,造成新闻产品和社会公众需求的背离,影响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众形象。记者强化公关意识,那么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就能关注社会公众的需求,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原则,使新闻产品与社会公众需求相符合。在提供广告、信息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新闻产品和服务时,记者的公关意识便能使新闻媒体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广告商利益的统一,同时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保障所提供新闻产品的质量,使新闻产品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人民的检验。

记者没有公关意识,势必在生产新闻产品时盲从浮躁,缺乏个性,甚至伤害社会公众的感情,使新闻产品缺乏营养,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众形象,造成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的冲突。

记者强化公关意识是维护记者自我形象的必由之路

新闻报道和报道者引发争议,在自媒体时代屡见不鲜。记者的形象由“无冕之王”渐渐沦为了“新闻民工”。在传统的“媒体-受众”关系下,社会公众对新闻报道和记者的批评和意见不会大面积、公开地传播开,加上他们的注意力多为摄取信息,很少会有议论新闻报道和记者的想法。自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公众相互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意识的觉醒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使他们对新闻报道和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记者的新闻实践活动有不当的地方,势必会在自媒体上引起舆论纷争。如2015年《深圳晚报》官微推出的《独家重磅!歌者姚贝娜的最后一周》引起了争议,批评声音来自记者同行和社会民众,批评该篇文章记者“像秃鹫一样等待报道对象死亡”“无底线偷拍”和“伤害家属感情”。除了对新闻报道的争议,记者本身也很容易成为争议的对象。

纵观有关新闻报道和记者的争议,基本分为三种:一种是来自记者与记者之间的争议,涉及专业知识的冲突;一种是来自相关群体和记者之间的争议,涉及道德和关系冲突;一种是来自反对民众与记者以及支持民众之间的争议,涉及冲突的失焦,最后变成往往不知道到底争议的什么的“混乱”局面。这三种争议在自媒体时代容易形成舆论热点,给记者的自我形象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自媒体时代记者作为新闻生产者必须强化公关意识,做到对自己的新闻产品高度负责,在新闻报道传播之前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对自己新闻产品的接受度和可能引发的异议,方能维护好自我形象,避免成为引发争议的对象。

在自媒体时代,记者自我形象的维护来源于如何应对新闻生产者和新闻使用者关系的变化。新闻生产者对新闻使用者来说不再是单一的、权威型的灌输关系,而是双向、平等、互动的对话关系。记者已不再仅仅是新闻生产者,他的新闻产品和他自身极易变成新闻生产的对象,而作为新闻使用者的社会公众也不再是单一的新闻使用者,同时还是自媒体的新闻生产者。只有记者进一步强化公关意识,才能够深刻理解这种关系的变化,尽量避免与社会公众的冲突,在出现冲突时自我反省并产生对他人的理解,建构新闻生产者和社会公众的平等互动对话关系,避免冲突带来新闻生产者和社会公众的疏离。在自媒体时代避免这种疏离,维护好记者的自我形象,记者强化公关意识是必由之路,但同时还应该有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①王辰瑶:《记者为什么成了不可爱的人——兼论网络时代新闻生产者、使用者的“冲突”》[J],《新闻记者》,2015年第8期

②姜婷婷:《从2016年两会报道看融合新闻产品创新》[J],《青年记者》,2016年8月中

③王兴顺:《论公关意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作者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