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扶贫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蹚新路

2018-11-04 08:48 农民日报  作者:张振中

5年前,爬到山上摘野生猕猴桃充饥需要1个小时;如今,村里种植的黄金猕猴桃运输到山下仅需要10分钟。沿着这条新村道,水果种植大户隆吉龙带领村民将一颗颗猕猴桃卖到了港澳。

“这里以前是空落落的小屋坪,穷在深山无人问;如今,已变成了客流如织的精准扶贫大广场。”“巧媳妇”农家乐主人孔铭英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沿着这条新村道,远在重庆的孔铭英嫁到了施全友家,让40多岁的施全友结束了“光棍汉”生活。

“以前,在美国写中国扶贫论文写在纸上;如今,到村里扶贫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沿着这条新村道,青年博士申宸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了贫困村。

一颗猕猴桃带来了一项新产业,一个新村庄吸引了一批新游客,一个留美博士带来了一拨“城归族”,这样日新月异的变化发生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一个美丽乡村:十八洞村。而这样的变化源自四个字:精准扶贫。

5年前的今天,就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在施全友家的小屋坪里,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5年后,曾经深度贫困的十八洞村从提前脱贫向乡村振兴进军,新业、新村、新人……蹚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

新业:从一穷二白无产业到田里忙完山里收

“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在施全友父亲、80岁的施成富眼里,这样的生活过了几十年。即便是在5年前,施全友家依然一穷二白,一亩薄田养活不了一家人,施全友只好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5年前,爬到山上摘野生猕猴桃充饥需要1个小时;如今,村里种植的黄金猕猴桃运输到山下仅需要10分钟。沿着这条新村道,水果种植大户隆吉龙带领村民将一颗颗猕猴桃卖到了港澳。

“这里以前是空落落的小屋坪,穷在深山无人问;如今,已变成了客流如织的精准扶贫大广场。”“巧媳妇”农家乐主人孔铭英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沿着这条新村道,远在重庆的孔铭英嫁到了施全友家,让40多岁的施全友结束了“光棍汉”生活。

“以前,在美国写中国扶贫论文写在纸上;如今,到村里扶贫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沿着这条新村道,青年博士申宸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了贫困村。

一颗猕猴桃带来了一项新产业,一个新村庄吸引了一批新游客,一个留美博士带来了一拨“城归族”,这样日新月异的变化发生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一个美丽乡村:十八洞村。而这样的变化源自四个字:精准扶贫。

5年前的今天,就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在施全友家的小屋坪里,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5年后,曾经深度贫困的十八洞村从提前脱贫向乡村振兴进军,新业、新村、新人……蹚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

新业:从一穷二白无产业到田里忙完山里收

“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在施全友父亲、80岁的施成富眼里,这样的生活过了几十年。即便是在5年前,施全友家依然一穷二白,一亩薄田养活不了一家人,施全友只好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抬头是山,低头是沟,人均耕地0.83亩,种什么?这一度成了十八洞村长期没有想明白的“糊涂账”。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当地干部茅塞顿开,也让施成富等贫困户的心里亮堂了。

“为了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村里琢磨了3个多月。”十八洞村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感慨地说。当时县里村里颇费思量,不约而同想到了当地特产——猕猴桃。

种植猕猴桃对十八洞村来说,可谓是“因地制宜、名副其实”。在龙书伍看来,十八洞村山上生长着不少野生猕猴桃,海拔700米的地势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然而,规模种植面临着第一道难关:本村缺地。“跳出十八洞建设十八洞”,村里决定从花垣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异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全村225户农户入股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

猕猴桃熟了,村民笑了。经过3年的精心培育,2017年9月底,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园正式开园,村民们采摘猕猴桃直供香港和澳门。分红到人头,每人每年能拿近万元。

有了农业科技园区大规模种植经验,让村民看到了在本村小规模种植猕猴桃的希望,从外地返乡创业的隆吉龙发动农户入股,利用村内旱田种植猕猴桃。今年本村30亩猕猴桃进入丰果期,批发销售价达到8元/斤。

田里丰收忙,山里结硕果。十八洞村还开展“113工程”建设,发动每家每户种植10株冬桃、10株黄桃,养殖300条稻田鱼。稻花香里说丰年,如今游客到稻田体验捕捉的稻花鱼销价达到80元/斤;今年黄桃也初步挂果,产量达到5万斤。

昔日低头看见沟,现在抬头喝上水。“靠山吃山”之外还得“靠水吃水”。十八洞村夯街大峡谷清水长流,从天然溶洞流出来的水纯净而无污染,水质达到了矿泉水标准。2017年,步步高集团看上了这一汪清水,决定因地制宜生产山泉水,今年3月,十八洞村山泉水正式对外发售。

一瓶水村民能获利多少?龙书伍介绍,企业承诺每年保底50万元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此外每销售一瓶还会有一分钱进入“十八洞扶贫基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了,农民的各项福利就跟着好起来了,如对2018年非贫困人口购买新农合村里就补贴190元,农户自己只需掏30元。

新产业促新发展。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不到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2017年,这一数字变为1万余元,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

新村:从穷在深山无人问到游客一天逛不完

“房屋破旧,污水直流、垃圾遍地、蚊虫横飞……”在施全友的印象中,5年前,十八洞村脏乱差,中青年纷纷外出打工。

穷在深山无人问。“那时家里院子和堂屋都是土皮,厨房和厕所都是露天的,下雨天上厕所还要撑伞,甚至猪圈就在床下面。”孔铭英对2012年首次到施全友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环境就是软实力。”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村支“两委”班子决定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通过“五改”(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以打通断头路为主线,将4个寨子串起来;以屋里、寨里、村里3个空间为主阵地,引导村民爱护环境,发展民宿产业,实现寨子之间、村民之间的均衡发展。

仅仅一年时间,“五改”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施全友屋里的变化就是全村一个缩影。施全友拍了一组照片发给孔铭英,孔铭英半信半疑,再次来到十八洞村,被眼前一幕震撼了。“现在上厕所安全了,我不用怕摔下茅坑了,之前回来我穿高跟鞋还摔跤,现在我闭着眼睛走路都没事。”孔铭英开心不已。

屋里整洁,屋外光彩。今年9月,在村里的精心改造下,施全友家的小院坝变成了精准扶贫的大广场,一到十八洞村,游客都会到“精准扶贫”的石碑前合影。

不能落下一个寨子。为了均衡发展,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对破败不堪的竹子寨人居环境进行大整治。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铺上了青石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率先建成、古寨子在修旧如旧后更显苗家风情。

“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绝不放过一个死角。”当选为村主任的隆吉龙以前在外见多识广,倡导全村治理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原来村里不少地方是垃圾堆,经过治理,这些地方如今变成了观光大平台。驻村扶贫工作队在保持苗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对家家户户进行修葺,扩建了停车场、观景台、游步道;改造了村小学、卫生室,新建了村级电商服务站、邮局、银行等,家家户户还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了无线网络。

村寨变靓了,条件好了,十八洞村从过去的“穷旮旯”变成了“金窝窝”。在青山绿水间,游客们闲逛一整天都意犹未尽,留宿过夜。

村里目前开办了10家民宿,农户平均每年收入近20万元。

新人:从有女莫嫁十八洞到“安居乐业好地方”

“有女莫嫁十八洞,嫁去后悔一辈子。”这是对5年前十八洞村真实生活的写照。如今,通过精准扶贫,外村姑娘将家安在村里,优秀青年将“业”扎在村里,企业家将厂建在了村里,十八洞成了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11月1日,村民石春旺赶到了村部,他将刚娶的老婆户口迁到了十八洞村。石春旺的“脱单”,让十八洞村的光棍汉人数从2013年的38人减少到11人。

“脱单”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的事。2013年11月3日,在施全友家的院坝里,村民们告诉总书记,除了贫困,村里光棍汉多,娶不上媳妇。总书记勉励大家,要加油干,等穷根斩断了,日子好过了,媳妇自然会娶进来。一席话,听得大伙儿都笑了。

2015年元旦,日子好起来的施全友,真的娶回了重庆姑娘孔铭英。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又专门询问了十八洞村大龄青年“脱单”问题。当听说一年有7人“脱单”时,总书记高兴地笑了。

这些嫁进来的外村媳妇在十八洞村里安了家,纷纷当起了农家乐老板、导游、产业工人。

今年8月,香港大学毕业的刘苏、留美博士申宸主动要求来到十八洞村,以实际行动推动十八洞村在脱贫之后的乡村振兴。“以前光从网络上了解十八洞村,亲身感受下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所有的问题都得靠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去解决。”申宸认真地说。

从厦门过来的黄寿全则将公司挪到了十八洞村。十八洞村因村里18个溶洞而得名,这18个溶洞洞洞相连,形态各异、巧夺天工,黄寿全看中了这里,决定将溶洞打造成“亚洲第一奇洞”。从2017年起,他天天呆在公司项目部,以村为家,以开发溶洞为业,目的让更多的人畅游十八洞、爱上十八洞,流连忘返。

沿着新村道走下山,村民们哼唱着苗歌欢送记者和游客:“我们住在金银窝,境内自然资源多,精准扶贫来领航,欢迎多到苗寨来”。

这歌声,清晰悦耳,响彻四方。

(责任编辑:蒋琪)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