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健康>养生

硒元素被誉为“心脏守护神”

2018-11-14 14:54 北京晚报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脑血管疾病以脑梗塞、脑痴呆为常见疾病。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科学家发现,很多疾病与硒元素缺乏有关,比如,心脑血管疾病。

缺硒人群心脑血管发病率高

1817年,瑞士化学家Berzelius首先发现硒元素。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硒是人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随后,美国学者发现,饮食中含硒量低的地区,居民死于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几率高于富硒地区。调查者在二十五个国家的调查也发现,冠心病的发病与体内缺硒有一定的关系。

据地质学家考证,我国约有72%地区缺硒。其中,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只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广西巴马、江苏如皋、安徽石台等是几个富硒县市。因此,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提出,我国要像抓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

补硒应遵循科学原则

依照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补硒参考标准,心脑血管病患者每天应补充250-300微克硒,用以保护缺氧的心脑细胞、心肌和血管内壁细胞,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防止心肌纤维化,缩小心肌梗塞面积,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调整心律,防止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脑血管疾病以脑梗塞、脑痴呆为常见疾病。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科学家发现,很多疾病与硒元素缺乏有关,比如,心脑血管疾病。

缺硒人群心脑血管发病率高

1817年,瑞士化学家Berzelius首先发现硒元素。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硒是人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随后,美国学者发现,饮食中含硒量低的地区,居民死于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几率高于富硒地区。调查者在二十五个国家的调查也发现,冠心病的发病与体内缺硒有一定的关系。

据地质学家考证,我国约有72%地区缺硒。其中,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只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广西巴马、江苏如皋、安徽石台等是几个富硒县市。因此,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提出,我国要像抓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

补硒应遵循科学原则

依照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补硒参考标准,心脑血管病患者每天应补充250-300微克硒,用以保护缺氧的心脑细胞、心肌和血管内壁细胞,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防止心肌纤维化,缩小心肌梗塞面积,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调整心律,防止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

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动物内脏如肝、肾及海产品中的硒含量较高,此外蘑菇、大蒜、洋葱等蔬菜和鸡蛋、瘦肉等硒含量也比较高。但一般食品的含硒量都在0.2ppm以下,高的也不到3ppm,野生和按常规方法栽培的食菌的含硒量一般不会超过1ppm。

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中,硒的成年人日摄入量大约在20-30微克之间,离守护心脑血管的量级相差甚远,因此需要进行外源性补充。

硒分有机硒和无机硒,补硒应选择有机硒,尤其是食用菌硒,其有机硒纯度高,易吸收,安全性好。有机硒一般以硒蛋氨酸形式存在,依循蛋氨酸代谢途径代谢,参与蛋白的合成,容易在组织内储存、吸收;被人体吸收后可迅速的被人体利用,有效改善人体内血硒状况。

为改善我国民众的缺硒现状,提高民众健康水平,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科学抗癌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慢性病防治援助工作委员会联合发起的“善康六六补硒健康援助工程”,计划在三年内,每年投入援助资金,对 60 岁以上的人群免费或“每天六元补硒”补贴计划。以“扶供补需”的方式对需要补硒的人群进行健康援助。

(责任编辑:王艳)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