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传媒教学内容的价值判断

2018-11-20 13:45 今传媒  作者:蔡丹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的环境和形势,提出了更细化与务实的要求,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也需要有相应的跟进内容。面对教学与现实脱节以及与学生接受习惯和兴趣点不符等困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应改进方式,不仅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将之运用于各门传媒课程的理论阐释、现象描述和内容分析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媒;教学;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9-0010-03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传媒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及要求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大学生是新闻传播业的未来后备军,其政治素质和媒介素养亟待提高,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并融入业界和学界的最新成果中。

开展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模式”重要指示的有力行动。[1]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2]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的环境和形势,提出了更细化与务实的要求,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也需要有相应的跟进内容。面对教学与现实脱节以及与学生接受习惯和兴趣点不符等困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应改进方式,不仅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将之运用于各门传媒课程的理论阐释、现象描述和内容分析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媒;教学;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9-0010-03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传媒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及要求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大学生是新闻传播业的未来后备军,其政治素质和媒介素养亟待提高,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并融入业界和学界的最新成果中。

开展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模式”重要指示的有力行动。[1]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2]

“贯穿”与“指导”两个词,说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仅是开设专门的课程介绍其基本理论,而且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于所有传媒类课程的内容当中,融入教学各环节,启发学生对各种具体情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宽广的视野,既要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素养,又要具有实践思路;既要有史学视角,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发展前沿;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导向意识,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汇到各传媒类课程中,包括对案例、对视频内容等的选择和分析上。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3]

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除了涵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课、新闻学课程的内容外,还应该广泛应用于非新闻的传媒课程,如广播电视节目、广告学、新媒体等相关课程,全面覆盖关于各媒介、各内容形态的教学。

具体内容涉及: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传统,以及与西方新闻理论实践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辨识传媒业实践中的是非曲直以及从业观上的误区,辩证地把舆论监督同正面宣传相结合;内容传播应该注意哪些政治意识和导向意识;在追求内容传播力的同时,如何提高内容品位,避免追求格调低下的轰动效应;内容如何联系实际,反映大众心声等。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困境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似乎已成为“老生常谈”,其教育的形式化、皮毛化以及久而久之学生的麻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一些方面:

教学与当下现实脱节。一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主要依据教科书,照本宣科,冗杂枯燥,较少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一些教学内容侧重回顾和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概念,对新时代传媒业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案例补充较少;教学多介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宏观理论框架,较少细致分析内容鉴赏和制作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具体价值判断问题。

严肃理论与学生接受习惯不符。现今大学生受互联网和娱乐氛围的影响,习惯多屏幕互动的游戏式接受方式,传统课堂教学显得严肃而正统,难以吸引学生注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身的特点使这种情况更加显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往往以一种古板而保守的面目示人,学生对这一先入为主的印象产生了抵触,不愿再深究自己在其理论认识上的模糊,更没耐心了解有违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表现,因而相关教学内容无法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关注层面与大学生的多元兴趣点存在偏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多关注宏观的政治导向与社会责任,虽然当下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能没有根本性冲突,但是很多大学生的关注点常常脱离主流文化。他们偏爱新事物,崇尚多元的个性化的内容和表达,网上的青年亚文化早已对他们造成较深的影响,使不少学生关注短视频、直播、网络综艺节目、“二次元”、“基腐”文化、“嘻哈”文化等。这些兴趣点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关注点不在一个层面上,并且在悄无声息地解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就更没法指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大学生中传播了。

面对这些挑战,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针对“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学生平时爱看什么,为什么这些话题会吸引学生,怎样对这些内容的鉴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行引导,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表现出学生喜爱的内容格调不高,思想不够等等,不要一味地批判学生熟悉的网络文化与草根思想,以及伴随着商业化浪潮而来的迎合年轻人的娱乐化内容。这些现象多是具有两面性的,需要辩证地看待,肯定好的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警惕其负面影响。

并且,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不矛盾,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追求市场价值可以兼顾等等,避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片面的认识。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传媒教学内容价值判断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其概念和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应用,这种应用主要在于对传媒各种内容的价值判断方面。教师在讲授各类传媒课程时,都应该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理论阐释:注意国外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西方一些新闻理论涉及到新闻与政治的关系,一些概念不太适用于我国国情。因此在介绍西方新闻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时需要作一定的辨析。

比如“新闻专业主义”这一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职业规范,以及与之相关的“纯客观报道”、新闻媒介和记者对于政治和经济权力的独立性等观念。这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理念,实际上也是一种宣传和意识形态,标榜着西方新闻业运作的公正与合理性。教师在介绍这一概念时,最好说明这一理念在西方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落差。让学生有全面清醒的认识,不要单被其理念所煽动。并且,不要借此对比并贬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观念与宣传思想。在这一复杂问题上,任何一边倒的褒贬都有主观化误导的风险。

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比如“第四权力”、“社会公器”等,最初引进到我国一度比较热门,但后来传出一些争议。就连西方在自身的媒体运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跟上述理论相背离的趋势与困境。我国新闻传播教学在面对这些词的时候就更应谨慎。由于政体不同,这些概念本来就存在与我国国情不相融的问题,教师可以避免运用这些有争议的词,实在遇到了这些内容需要阐述,也最好说明其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提醒学生不要滥用这些概念。

(二)现象描述:实事求是平衡利弊

教师在分析传媒业的现状时,不可避免会涉及中外业界发展情况的比较问题,分析国内遇到的困境,介绍国外的优秀经验,这是很多材料固有的借鉴性思维,也是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教师潜意识里存在的思想导向。但是教学中这样的内容多了,会形成一种“只要国外的就是好的”的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这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在分析相关问题时不要只介绍国内的问题以及国外的经验,需要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事物的利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要求看待事物既要不回避问题,又应该尽量避免偏激片面的观点。比如在介绍国内广播电视体制的时候,对于“四级办台”的解读,需要说明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影响是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业的繁荣发展的,我国因此成为“媒体大国”,但是也有弊端,即造成产能过剩和“割据”的“多而散”状态,单个媒体规模相对较小限制了我国向“媒体强国”迈进。而美国的寡头垄断格局,优势是媒体的整合程度高,媒介集团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强,制作和播出机构数量少且平均实力雄厚,入行的门槛很高,但是也可能产生同样强大的副作用,比如支配权过分集中于某些利益集团,少数媒介巨头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媒介资源,信息传播口径趋同化,受众的知晓权容易受到侵犯。

(三)案例分析:导向意识贯穿始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最重要的是把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这种应用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内容鉴赏与内容制作能力。当今的媒介内容存在很多让人困惑的“尺度”与伦理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需要关注这些细节。

比如媒介内容的偏见、脱口秀的尺度与边界、电视剧的价值观、娱乐节目的问题与导向、公共关系业务的职业道德、广告追求轰动效应的创意手段(猎奇、暴力、怪诞、恐怖、色情等)及其底线、广告正当的夸张与失实之间的鉴别与平衡问题、理智看待网络舆论并提高媒介素养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与曝光社会阴暗面的关系等。

并且,对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状态的阐述也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既不回避一些传统媒体职业待遇、人才流失等方面的困难,也不能只传达悲观的信息,需要适时引导,关注变革中的机遇以及对传媒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敏.“部校共建”模式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7(9).

[2]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188-18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2-333.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