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读图>图话中国

“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钢多气盈骨更硬

2018-11-20 08:32 中国军网  作者:郑岳明 叶红

多兵种协同突击

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

——走进中部战区陆军某团感受“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郑岳明 叶红 周彬 摄影报道

在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每支英雄部队都有自己的英雄战史,以及由此凝聚升华出的英雄战斗精神。

走近中部战区陆军某团松骨峰战斗雕塑,犹如置身血火交迸的战火硝烟。68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该团三连以牺牲111人、幸存7人的代价,在松骨峰成功阻击美军一个团兵力。战后,作家魏巍用文字记录下这段悲壮历史,“最可爱的人”由此成为人民解放军一个亲切赞誉。

斗转星移,血脉相传。采访的这几天,我们深深感受到,先烈们在松骨峰上用生命践行的精神,已经深深烙刻在一代代官兵的灵魂深处。过去,他们钢少气多,进入新时代,新一代青年官兵钢多气盈骨更硬。

多兵种协同突击

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

——走进中部战区陆军某团感受“松骨峰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郑岳明 叶红 周彬 摄影报道

在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每支英雄部队都有自己的英雄战史,以及由此凝聚升华出的英雄战斗精神。

走近中部战区陆军某团松骨峰战斗雕塑,犹如置身血火交迸的战火硝烟。68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该团三连以牺牲111人、幸存7人的代价,在松骨峰成功阻击美军一个团兵力。战后,作家魏巍用文字记录下这段悲壮历史,“最可爱的人”由此成为人民解放军一个亲切赞誉。

斗转星移,血脉相传。采访的这几天,我们深深感受到,先烈们在松骨峰上用生命践行的精神,已经深深烙刻在一代代官兵的灵魂深处。过去,他们钢少气多,进入新时代,新一代青年官兵钢多气盈骨更硬。

 

快速投入战斗。

“激战松骨峰,我们连以气胜钢”

1990年10月,一纸迟到的“二等战功”喜报,不远千里送达“活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的家中,抗美援朝战史最经典的“松骨峰阻击战”由此被改写,也把我们再度带回到那场最惨烈、最悲壮、最艰苦的战斗。

“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时针拨回,借助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段描写,松骨峰和三连伴随着那场辉煌的胜利,深深烙印在一代代国人的记忆深处。

1950年11月30日,为阻击美二师九团南逃,在松骨峰旁的无名高地上,三连死死钉在阵地最前沿,战斗从清晨6时持续到上午10时,在敌人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轮番攻击下,此时三连已牺牲过半……

“每个人都是一颗钉子,要牢牢钉在阵地上,天大的压力也要顶住!”战斗进行得难解难分,时任指导员杨少成作出最后战前动员,并烧毁了全部文件和笔记本,誓与阵地共存亡。

战至黄昏,弹药殆尽,就用枪托、石块,甚至是牙齿当武器,直至披着大火扑向敌人……就这样,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三连挡住了5次集团冲锋,118人战斗至最后只剩7人,仍然死守阵地……战后,志愿军总部给三连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攻守兼备”荣誉锦旗一面。

“王金传、邢玉堂、井玉琢、李玉安……”十三位英雄的名字随着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媒体报道、被写入中学课本,人们不断诵读着、景仰着,“最可爱的人”也由此成为人民解放军一个亲切称呼。

时光荏苒40年,直到李玉安的小儿子李广中也成为三连一员,“烈士”还活着的消息不胫而走,带火扑敌的李玉安和井玉琢才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与阔别已久的连队重聚。

“激战松骨峰,我们连以气胜钢……”前不久,一位出访朝鲜归来的老领导从松骨峰带回了一包砂石土,那天,接过挥洒着先烈鲜血的热土,官兵们一双双湿润的眼睛饱含着崇敬,也燃烧着激情。

一包砂石土,一个中国士兵与美国士兵殊死搏斗的小山头。永恒的“松骨峰精神”,再一次将这段英雄历史唤醒、注入血脉,对于三连官兵而言,这股精神正是胜战的力量,激励他们奋勇前行。

 

观察战场态势。

“赓续松骨峰,英雄基因永传承”

时光更迭,精神永续。伴随三连走过60多年峥嵘岁月,一面“攻守兼备”荣誉锦旗,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精神传承的载体。

“看着这面战旗,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在三连新落成荣誉室内,这面当时记录“松骨峰阻击战”的战旗,虽然颜色有些发黄发暗,但承载光辉荣誉的四个大字仍熠熠生辉。

翻阅三连连史,有这样一段上级的评价:“在松骨峰的壮烈战斗中,三连抗击3000余敌人,打垮在坦克和炮火配合下的敌人数次进攻,与敌展开肉搏战,配合主力歼灭逃敌。多次战斗证明,该连经得起残酷的战斗考验。”据“活烈士”李玉安回忆,“那个时候,为了胜利一无所惜、除了胜利一无所求。”

2001年,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一座刻有“松骨峰精神代代传”字样的雕塑拔地而起。如今,这座雕塑已成为官兵的精神坐标,每年新兵入营、纪念日,都将其作为弘扬传统的第一课。“松骨峰精神”在这里化成忠勇和血性的代名词,深深根植于官兵心中,源源不断地催生新的“松骨峰”故事。

“赓续松骨峰,英雄基因永传承。”信息制胜的现代战争,刺刀见红的对抗模式正渐渐淡出练兵场。可在三连官兵中,刺杀训练全员普及。官兵们说,战争样式虽然改变了,但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永不过时,刺杀操不只是一项技能,更多的是在练胆、练气、练血性。

“时代条件变了,作战样式变了,武器装备变了,红色基因这个制胜密码没有变!”连长董全丰介绍说,正是凭着这种永不服输的精气神,官兵们一次次向新的难题发起冲锋——从第一支摩托化部队到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再到如今第一支信息化部队,连队一直走在陆军发展变革最前沿。

前不久,三连在营编成内参加合成营任务式检验演练,对手是多路机动来袭、又不按常规出牌的兄弟部队。“他们的兵力、火力数倍于我方,且占尽天时地利。打,没有胜算;不打,无法交待!怎么办?拼!”有了果敢的意志、坚强的决心,董全丰指挥连队充分运用信息欺骗、信息压制等手段,破“敌”外壳、打“敌”节点,一举掌握战场主动……

 

立体战术协同。

“今日松骨峰,钢多气盈骨更硬”

跃进、匍匐、突击,在装甲火力掩护和无人机精确引导下,红军方清残小组闻令出击……前不久,一场合成营城市攻防战悄然打响。

一阵烟尘落地,伴随官兵跃动身影,指挥所内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火力配置不优、协同配合不紧密!”听完大家的意见,合成营营长赵燕朋的复盘发言,言简意赅又直击要害。

2018年1月3日,现场聆听习主席训令后,该团就以全员全装的拉动方式展开野战化驻训。在冀中丘陵地带,官兵们战高温斗严寒,始终按实战要求部署,住车边帐篷、保持全时戒备……

进入新时代,从当年血火中走来的英雄部队,已发展成为我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开启新征程,这支新型精锐力量一定还会面对新的“松骨峰”,他们能否与前辈一样敢打必胜?对此,该团党委态度鲜明:盯紧未来战场,用精用巧新质作战力量,从根源上打牢官兵投身创新实践之基。

“打破常规,需要敢于变革的勇气。”按任务营和能力营来区分不同的训练模式,是该团摸索出来的一条经验,也是这支数字化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倍增器”。年初以来,官兵们枕戈待旦:基于能力训练的分队48小时强化训练成为常态,基于任务需求的合成营则相继进行了全员全装快速机动和实弹战术演练。

排长张万玉清晰记得,在视察师史馆时,习主席专门讲到了松骨峰战斗:“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战斗作风很顽强。”同时强调,“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把简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张万玉是全师首屈一指的“坦克杀手”,对于“钢”和“气”的认识,他有发言权。入伍七年来,他创下了发射某型反坦克导弹33发33中的不败记录。

“过去导弹少,现在我一年就要打好几枚!我想说的是,今日‘松骨峰’,钢多气盈骨更硬!”提及对哪一次射击印象最深,刚刚在实弹射击中完成“一弹穿两孔”的张万玉回答谦虚而激荡:“下一次!”

近半年多,官兵们探索运用“合成战斗连+支援保障连”的编组模式和任务式指挥模式,从“一锅煮”到“分类训”,实现了模块编组、离散配置、分布交互指挥……形成多套不同环境下的新训法战法。

 

在步战车的掩护下,步兵班正在进行战术协调。

 

步兵班战术行动。

 

战术协同。

 

新兵爬战术。

 

夕阳下战车归营。

 

向党旗、战斗雕塑宣誓。

(责任编辑:谭滢)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