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金融

俞兆洪:让普惠金融与户用光伏行业市场互相借力

2018-11-27 14:39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发稿用.png

普惠金融正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关心的话题,其目标人群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所以普惠金融的目标群体覆盖较广,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普惠金融更应全面渗透至各行各业,让大众享有恰当的金融服务。

“中国户用光伏市场”主要在广大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而这些地方往往是金融配套服务相对落后的区域,更需普惠金融的介入,在国家鼓励新兴产业的号召下、户用光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针对光伏电站业主和中小企业的“光伏贷”业务应运而生。

但在并不成熟的户用光伏市场中,如何使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的助推作用,是行业难题。结合普惠金融在光伏市场业务的应用实际,笔者认为,推动普惠金融在行业进一步发展有四个重要意义:

保证金融需求的真实性。如何使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的助推作用,是行业难题。结合普惠金融在光伏市场业务的应用实际,笔者认为,推动普惠金融在行业进一步发展有四个重要意义:

一是促进金融需求的真实性。现实生活中,不少消费类贷款,虽有着明确的消费用途规定,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消费贷不消费、直接流入股市楼市”的情况屡见不鲜,且难以追踪资金流向。普惠金融产品应基于用户的真实业务需求,做到专款专用,以保证金融需求的真实性。如以购置光伏电站为贷款用途,并以发电收入为还款来源的贷款,资金流向明确、还款有保证,且可灵活调整贷款比例和期限,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杜绝了骗贷等行为的发生。

平台发稿用.png

普惠金融正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关心的话题,其目标人群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所以普惠金融的目标群体覆盖较广,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普惠金融更应全面渗透至各行各业,让大众享有恰当的金融服务。

“中国户用光伏市场”主要在广大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而这些地方往往是金融配套服务相对落后的区域,更需普惠金融的介入,在国家鼓励新兴产业的号召下、户用光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针对光伏电站业主和中小企业的“光伏贷”业务应运而生。

但在并不成熟的户用光伏市场中,如何使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的助推作用,是行业难题。结合普惠金融在光伏市场业务的应用实际,笔者认为,推动普惠金融在行业进一步发展有四个重要意义:

保证金融需求的真实性。如何使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的助推作用,是行业难题。结合普惠金融在光伏市场业务的应用实际,笔者认为,推动普惠金融在行业进一步发展有四个重要意义:

一是促进金融需求的真实性。现实生活中,不少消费类贷款,虽有着明确的消费用途规定,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消费贷不消费、直接流入股市楼市”的情况屡见不鲜,且难以追踪资金流向。普惠金融产品应基于用户的真实业务需求,做到专款专用,以保证金融需求的真实性。如以购置光伏电站为贷款用途,并以发电收入为还款来源的贷款,资金流向明确、还款有保证,且可灵活调整贷款比例和期限,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杜绝了骗贷等行为的发生。

二是落实扩大覆盖面及使用户低成本享有金融服务要求。传统银行信贷基于“抵押担保”的风控模式,因此在服务对象上往往会出现“挑肥拣瘦”现象,现实结果是资产实力雄厚的企业和个人更易获得银行青睐。而农村及三四线城市低收入人群往往因资产等原因使金融机构有放贷顾虑。而这部分人群的借款需求,不得不通过P2P等其他民间融资渠道解决,但民间借贷等的“高利率”也往往使这些人背上更沉重的负担。

以碳银与工商银行合作在浙江开发的“光伏贷”普惠金融产品为例,其跳出了银行需用户“抵押担保”的传统风控模式,放款基于用户真实需求和光伏项目质量本身,能够广泛地服务于40岁到50岁的农村人群,且年分期费率可低至3.3%,使“用户资产不多和低成本融资需求” 的两难矛盾得到较好化解,填补了部分市场服务空白。

三是更简便的审批放款流程。对于40-50岁的广大农村用户来讲,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手续往往较为繁琐、审批流程长,这也提高了贷款的“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了其普惠金融功能的发挥。现实的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更应注重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通过视频在线实时面签等方式,让用户足不出户办理银行贷款手续,既减轻了银行现场办理业务的压力,又能节省用户的时间成本,同时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

四是使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同时风险可控。无论金融以何种方式出现,风控永远是其本质,也是普惠金融商业持续性的根本,因此,普惠金融也不能一味强调服务对象的融资满意度,而忽视了风险的把控。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实时监测光伏电站运营状态、发电数量、发电收益及补贴到位等信息,而且还能对用户开通还贷智能提醒和还款代扣服务,促进降低银行风控成本、缩小风险敞口,减少用户“忘记还贷”的风险,调动银行和用户的两个积极性,从而兼顾 “银行风险控制”和“用户贷款成本控制”的双重需求。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点金工作室 专稿 作者为浙江碳银创始人俞兆洪)

(责任编辑:李栋)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