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太原日报》脱贫攻坚报道:精准定位 讲好故事

2018-12-12 08:51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樊洪

党的十九大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这也要求新闻媒体要推出更多有声势、接地气、鼓士气的精品力作,讲好脱贫攻坚的故事,提高扶贫脱贫宣传质量,尽到媒体的职责。

多驻村调研 不走马观花

老两口住在很深的土窑洞里,进门就上炕,炕边就是灶。刚会走路的孙子腰上系着一条布带,带子一头固定在墙上,防止小家伙跌落锅里。与窑洞一墙之隔就是马厩。马厩门一开,臭味熏得人不禁后退几步。

挨墙根摆了八九个麻袋、编织袋、面袋、塑料袋,装的都是小米。女主人说,这是他们家一年的全部收成,麻袋里的小米是最好的,是家里两个姑娘明年一年的各种“费用”……

透过以上采访中的见闻描写,有助于受众了解到农村的贫困家庭,了解到贫困村、贫困户是怎么一回事。这对提高稿件质量、转变工作作风都大有帮助。

“写谁谁看、谁写谁看”,一直是让新闻界痛心疾首的一个顽疾。究其原因,主要是采访不深入,甚至根本不去采访,拿来一份材料抄一抄、删一删就交差。不下功夫,不掌握大量的新闻素材,便无法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述新闻,自然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的新闻,何谈亲和力?

近年来,太原日报社采写的脱贫攻坚新闻报道,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篇获得省级新闻奖、市级新闻奖。这些报道的共同之处在于,通过典型、鲜活的扶贫脱贫案例,以生动的人物故事为切口,忠实记录脱贫攻坚的历程。只有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聆听大地的心跳,为人民书写,扶贫新闻报道才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才能更好地引发社会对扶贫事业的关注,才能更好地尽到媒体人的职责。

争做参与者 不做旁观者

党的十九大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这也要求新闻媒体要推出更多有声势、接地气、鼓士气的精品力作,讲好脱贫攻坚的故事,提高扶贫脱贫宣传质量,尽到媒体的职责。

多驻村调研 不走马观花

老两口住在很深的土窑洞里,进门就上炕,炕边就是灶。刚会走路的孙子腰上系着一条布带,带子一头固定在墙上,防止小家伙跌落锅里。与窑洞一墙之隔就是马厩。马厩门一开,臭味熏得人不禁后退几步。

挨墙根摆了八九个麻袋、编织袋、面袋、塑料袋,装的都是小米。女主人说,这是他们家一年的全部收成,麻袋里的小米是最好的,是家里两个姑娘明年一年的各种“费用”……

透过以上采访中的见闻描写,有助于受众了解到农村的贫困家庭,了解到贫困村、贫困户是怎么一回事。这对提高稿件质量、转变工作作风都大有帮助。

“写谁谁看、谁写谁看”,一直是让新闻界痛心疾首的一个顽疾。究其原因,主要是采访不深入,甚至根本不去采访,拿来一份材料抄一抄、删一删就交差。不下功夫,不掌握大量的新闻素材,便无法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述新闻,自然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的新闻,何谈亲和力?

近年来,太原日报社采写的脱贫攻坚新闻报道,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篇获得省级新闻奖、市级新闻奖。这些报道的共同之处在于,通过典型、鲜活的扶贫脱贫案例,以生动的人物故事为切口,忠实记录脱贫攻坚的历程。只有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聆听大地的心跳,为人民书写,扶贫新闻报道才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才能更好地引发社会对扶贫事业的关注,才能更好地尽到媒体人的职责。

争做参与者 不做旁观者

脱贫攻坚关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是全社会的责任,媒体人责无旁贷,应成为脱贫攻坚的参与者。

2016年10月的一天,《太原日报》记者在贫困县采访时获悉,山西省阳曲县马驼村南瓜丰收,却遭遇“销售难”,10万公斤南瓜堆在地头,再不解决,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烂掉。《太原日报》记者随即改变采访计划,掉头前去村里了解情况。次日,南瓜滞销的消息见报不久,就有一家企业的食堂和一家酒店同报社取得联系并购买了部分南瓜。跟踪报道发现,一周之内,马驼村的南瓜销售一空。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从此,这个村产出的南瓜在市场上有了相当的名气。

2017年6月,另外一个小山村(河里头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100多亩樱桃树进入旺果期,不同的是,村里的劳力大都进城打工,连采摘都成了问题。为此,《太原日报》对村里所种樱桃的品种、村子周围的景色等进行详细报道,以引发城里人进山采摘、赏景的兴趣,帮助果农解决“丰收的烦恼”。

事实上,很多社会力量都有参与到脱贫攻坚中的意愿,但面临“有劲使不上”的难题,需要媒体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媒体的报道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扶贫成绩、资金监管等“老几样”上,而需要精准策划,把贫困村、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传播出去,发挥媒体自身的优势,连接“两头”——贫困地区与社会力量。

此外,媒体的价值还在于发现新闻。在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中,若能够同时发现新闻背后存在的问题,提早一步提醒相关管理部门,则更加难能可贵。以《太原日报》对“流动饭店”的采访报道为例,《太原日报》在对这一脱贫攻坚新生力量、新鲜事物进行报道的同时,向阳曲县委宣传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在健康卫生等方面采取措施,规范这支新兴脱贫队伍的建设、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成为稳定的脱贫力量。此后不久,阳曲县提出,要像前些年扶持“农家乐”那样扶持“流动饭店”。每年为“流动饭店”从业人员提供免费体检等已经落实到位。

突出典型人物 关注基层干部

每个时代都有典型的人物。脱贫攻坚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必然会涌现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就看领头人。基层干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实干精神、干事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地方扶贫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报道,也是提高脱贫攻坚宣传报道精准性的一条途径。

为此,《太原日报》开设专栏,陆续采访报道了一批“第一书记”、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在这些报道中,派驻娄烦县新建村的“第一书记”江洋,建立“精准扶贫新建村”微信公众号,通过互联网把这个小山村的特色资源、帮扶需求等信息传向四面八方。村里利用废弃的土窑洞发展农家乐,先后建成粉条加工厂、胡麻油加工厂,以及7个家庭小型产业项目,都与这个微信公众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报道中,《太原日报》还注重把握三组关系,既避免“高大全”,又讴歌时代典型;既再现扶贫业绩,又体现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面;既语言平实,又饱含深情。这种报道除了具备一般的人物报道的特征外,还着重反映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实干精神,反映他们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增强了可资借鉴的典型意义。

(作者单位:太原日报社)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