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探析

2019-01-03 10:28   作者:梁炳辉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在新兴媒体蓬勃发展、人机交互产品普及的今天,思维活跃、对新兴技术和产品敏感、价值观容易受侵染的群体——大学生接受教育、收集与传播资讯的途径,从传统的教室课堂和报纸书刊为主,正在转向新兴媒体;当今新媒体语境下,“短、精、快”已成为信息传播的明显特征,充分借力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在校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塑造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总结,是当前引领社会思潮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其关注度和认同度稳步上升,但对其内容理解程度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有效拓宽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渠道,切实提高认知深度,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要求。

一、新媒体语境下带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困难

(一)新媒体的主客体平等性弱化了传统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

新媒体技术的主客体平等性,使得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大学生在新媒体语境下呈现出明显的认知、实践、评价和决策等四个方面的主体性,进而使传统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化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对等地位,二者的主客体角色定位渐变模糊;在新媒体虚拟世界里,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不稳定的观点和想法,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对传统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难和考验。

(二)新媒体的海量信息特征提升了教育内容的复杂程度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在新兴媒体蓬勃发展、人机交互产品普及的今天,思维活跃、对新兴技术和产品敏感、价值观容易受侵染的群体——大学生接受教育、收集与传播资讯的途径,从传统的教室课堂和报纸书刊为主,正在转向新兴媒体;当今新媒体语境下,“短、精、快”已成为信息传播的明显特征,充分借力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在校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塑造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总结,是当前引领社会思潮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其关注度和认同度稳步上升,但对其内容理解程度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有效拓宽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渠道,切实提高认知深度,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要求。

一、新媒体语境下带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困难

(一)新媒体的主客体平等性弱化了传统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

新媒体技术的主客体平等性,使得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大学生在新媒体语境下呈现出明显的认知、实践、评价和决策等四个方面的主体性,进而使传统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化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对等地位,二者的主客体角色定位渐变模糊;在新媒体虚拟世界里,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不稳定的观点和想法,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对传统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难和考验。

(二)新媒体的海量信息特征提升了教育内容的复杂程度

新媒体自身最大的两个优势是“海量信息”和“自主选择”,具有大众性、丰富性、快捷性的海量信息消除了知识边界,充斥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鱼龙混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方便人们“自主选择”;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中却有不少人在海量信息中缺乏对信息的鉴定、选择与合理吸纳,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迷失了方向,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而一切都想选择与一切都无法选择的迷惘使得学生产生焦虑;面对各种复杂甚至矛盾的信息,有的学生因困惑不解出现新的信仰危机,价值观变得模糊不清,影响和改变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根本认同。

(三)新媒体短小精练的信息传播特性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方式

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资讯传送的主要途径,能快速便捷地让来自于不同渠道、不同价值观点、不同文化类型的内容充盈着大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中转变着他们汲取信息的渠道,撞击着他们尚未固化的思想观点和理念价值,致使单一、单向的“填鸭式”“讲授—接受式”的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失语,在新媒体语境下呈现出功能“障碍”和集体“失效”的尴尬境况;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热衷于通过短小精练的方式传播信息、交流感情和表述观点。信息传送便利快速,价值观点混淆,极大地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弱化腐蚀了其影响力和实践效果。

(四)新媒体的开放交互性考验着宣传思想工作者

新媒体语境下不同种类的意识形态信息跨越了时空障碍,缤纷各异的价值理念的冲突碰撞更加彰显,同时,由于大学生独立意识和信息选择能力的提高,使得大学生价值观点选择的空间无限放大,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多向性,干扰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认知与认同,大大增加了教育的不可控性,这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网络信息素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新媒体语境呈现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的新机遇

(一)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其终端设备产品急速普及,这让教育的时间、空间和途径都得到了明显的扩展,教育的辐射力和浸透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比于传统教育载体和阵地,互联网站、网络电视、校园LED终端、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而这些新媒体终端产品作为大数据、大信息的集成体,信息承载量大、更新便捷、传播迅速,可以成为对大学生施展价值观教育的传播通道和工具,使其通过个人PC、生活区的网络TV、校园的LED屏和随身的手机等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微信息”通过“微传播”得到宣传渗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障碍,提升了教育的覆盖面和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技术的高度集合特征扩充了价值观培育的手段和方法

新媒体技术及其设备系统可以提供声形再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资源,直观、生动、形象地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传播信息,这种以大学生乐于接受、更加新颖灵活的教育手段,有效促进其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深度介入,可以提高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同时还使得学生能直正地发挥其认知主体的作用,在大众的眼球争夺战中获得优势,从而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三)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提升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新媒体良好的开放性、交互性让教育的主客体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讨论交流,这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和时效性,能迅速研判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育,保证大学生价值观不跑偏,从而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四)新媒体技术的超现实性和平等交互性提高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的亲和效应

新媒体语境下,主客体身份淡化,师生可以双向、平等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讨论交流,并避免了“面对面”的矜持,消除了戒备和隔阂,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观点,成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而非以往被动消极的接纳者,发挥了其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这在开放的、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将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受教育者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润物无声地向大学生们教授,增强了教育的亲和效应,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

三、数字媒体语境下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的理念

(一)从以往单一的教师为主导,转变成师生之间双向交流和平等互动

新媒体所具有的特性正好符合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理念,高校教师通过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呈现、表达与培育,更能高度吻合学生的观念和需求,实现平等;大学生思维活跃,可以实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利用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进行讨论,可互相借鉴学习。

(二)将以往学生反馈信息滞后转变为学生实时参与和同步反馈

新媒体的即时性特点,让教育信息传播克服了时空的限制,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更直接地面向大学生,让大学生实时参与,让教育内容和信息反馈更加快捷畅通;教师得以及时地把握大学生认同度的反馈,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提供了便利。

(三)将传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灌输式传播向渗透式传播转变

新媒体为消除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隔阂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教育者加强对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正确把控,大学生在校园媒体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希望阅读的讯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地浸濡大学生的思想。

四、新媒体语境下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在该指导原则下,尊重大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一元思想与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思想特点相结合,巧妙、灵活、科学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而引导大学生在面对多种价值观碰撞的时候,能够取其优点,去除缺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加具有实用性。

(二)坚持引导与过滤相结合的原则

在新媒体上引导主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强制性地加筑“防火墙”,同时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对涌入的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民主”相对立的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思想、负能量信息和言论及时进行过滤和屏蔽,以减少这些信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让正面信息得到传播,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过程中,不能只利用新媒体,很多时候还需与传统教育模式进行结合,如心理引导、心理咨询、实践锻炼等方法。针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弊端,如受限于时间和地点、传播信息数量小等,教育过程中可加入新媒体元素,让其得到广大大学生的喜爱。将传统教育方法和新媒体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四)坚持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虚拟性是互联网络的特性,也是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虚拟性这一特点,以此来进行网络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该认识到网络的现实性,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创新网络学习形式来促进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抢抓实践性教育,开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理解,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保证培育效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化于大学生的头脑。

五、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的推进方式

(一)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上的理论教育不放松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中,要及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文字、图画、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紧贴现实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以此来让大学生不仅仅在概念层次和理论体系上,更要在价值观念和情感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同时,可通过开设网络课堂,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通过观看名师和大家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课程视频等,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传播。

(二)实现课堂内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深度挖掘和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及其产品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载体和切入功能,开发可植入学生电脑的信息推送软件和手机APP,并通过网络链接分布于学生生活社区的墙面网络电视(IPTV),充分发挥高校“易班网”平台,对思政工作者的微博和微信予以二次功能开发,形成一套有机的、多维度、立体化、全覆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软传播综合平台,以扁平化传播的独有特征,让学生即时成为信息传播、信息接收的中心,大大加强信息传播的长尾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工合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

将传统的文字教育信息加工合成为声形再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教育资源,以手机报、电子杂志、音频、视频等形式直观形象地提供多种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教育信息,通过综合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渗透给学生,润物无声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大学生头脑中。

(四)培育过程中尊重大学生个体认知发展规律

依照培养学生的识、知、感、施的主线,强调教育的科学性,重视教育的开放性,遵循教育的规律性,尊重教育的平等性,突出教育的情感性,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汲取”的转变。

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教育渠道,完善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形式,延伸教育触角,加强软传播,激发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尊重感和自我感,极大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动性,有效破解培育工作中“内容枯燥乏味、载体传统单一、模式固化死板、传播停滞不前、效果微乎其微”的症结,实现培育工作的体系化、专业化、通俗化和长效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切实实地固化于大学生头脑中。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EIA16046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