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收藏

百年宋文治和他的朋友圈:往事沉浮 笔入山河

2019-01-04 08:45 雅昌艺术网专稿

8HNtAK1i5xtawWRMj7nQghN8juaHRZtIpioceKmC.jpg

推荐宋文治到江苏省书画院的推荐信(影印版)

从一封推荐信说起:

“铭璜部长、周邨主任、抱石、亚明、之佛诸位同志:

我省从召开国画界座谈会以来,为了繁荣江苏国画艺术,正在积极筹备国画馆等工作,为了提高质量,更好地培养人才,在组织工作方面非常重要,必须广泛发掘人才,团结国画界最优秀的新生力量,为繁荣我省国画而奋斗,才能符合国画馆组织的要求。据我了解,现在江苏省安亭师范担任总务主任的宋文治同志,确实是我省国画界比较年轻而优秀的人才,他创作潜力很强,不特(仅)国画有很好的修养,在西画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听说他们领导上很重视他的绘画才能,鼓励他并支持他创作。这样做是对的。但为了更能发挥他的特长和作用,得到归队和培养是更迫切的。因我根据看到他的作品和谈话中,其所见解和创作水平,是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的,所以宋同志不仅是一般中等学校教师的才干,是值得重视并应进一步给以培养的机会,因此我愿向省提出,请予以研究考虑。 刘海粟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四日”

(宋文治同志国画创作曾在一九五六年九月份《人民画报》发表刊出,及向省第二届文代大会献礼的国画,现存省文联处)

很明显这封署名为刘海粟的推荐信是推荐宋文治到江苏国画院的,但是沙洲在他的文章里对信是否是刘海粟所写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封信的作者另有其人。从信的内容来看,这个人应该对宋文治更熟悉,更了解。那么,这封信是出自谁之手呢?本文将一步步走近宋文治,走进他的朋友圈。

8HNtAK1i5xtawWRMj7nQghN8juaHRZtIpioceKmC.jpg

推荐宋文治到江苏省书画院的推荐信(影印版)

从一封推荐信说起:

“铭璜部长、周邨主任、抱石、亚明、之佛诸位同志:

我省从召开国画界座谈会以来,为了繁荣江苏国画艺术,正在积极筹备国画馆等工作,为了提高质量,更好地培养人才,在组织工作方面非常重要,必须广泛发掘人才,团结国画界最优秀的新生力量,为繁荣我省国画而奋斗,才能符合国画馆组织的要求。据我了解,现在江苏省安亭师范担任总务主任的宋文治同志,确实是我省国画界比较年轻而优秀的人才,他创作潜力很强,不特(仅)国画有很好的修养,在西画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听说他们领导上很重视他的绘画才能,鼓励他并支持他创作。这样做是对的。但为了更能发挥他的特长和作用,得到归队和培养是更迫切的。因我根据看到他的作品和谈话中,其所见解和创作水平,是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的,所以宋同志不仅是一般中等学校教师的才干,是值得重视并应进一步给以培养的机会,因此我愿向省提出,请予以研究考虑。 刘海粟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四日”

(宋文治同志国画创作曾在一九五六年九月份《人民画报》发表刊出,及向省第二届文代大会献礼的国画,现存省文联处)

很明显这封署名为刘海粟的推荐信是推荐宋文治到江苏国画院的,但是沙洲在他的文章里对信是否是刘海粟所写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封信的作者另有其人。从信的内容来看,这个人应该对宋文治更熟悉,更了解。那么,这封信是出自谁之手呢?本文将一步步走近宋文治,走进他的朋友圈。

宋文治其人

TLRE3HwZikPEu1pEhGrj86qYDLsKBOdpbq6AmrkK.png

青年时期的宋文治

这是一张宋文治青年时期的照片,同那个时代大多数“时髦”的艺术家一样,年轻的宋文治穿着格子西装、配以进步青年特有的发型,眼神里充满自信和锐气,笃定的神情中蕴含一种面对未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期待。

1919年,宋文治出生于江苏太仓,被养父宋梦周从育婴堂抱养,他本人对此并不讳言,提及此事常说自己是“螟蛉之子”。或许是“娄东”文脉的滋养,宋文治自幼便在绘画中找到精神的倚靠,从描摹香烟盒上的古典人物画,到照着《芥子园画谱》自学中国画。1941年,他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在那里宋文治接受了系统的绘画训练。1947年被推荐至安亭师范任教,开启了其数十年的教育生涯,1957年被调入江苏省国画工作。

hwh8TIrWfvvEpCnDZLxyItPFDDHc5tF4lWtGEeTF.png

1988年,江苏省国画院年轻画家到太仓松石斋拜访宋文治。左起:常进、宋文治、喻慧、石晓、王飞飞、汤知辛、徐乐乐、胡宁娜

师友之间

2zqJsQhb9uwTZMfGKCddoPbwdVGhkp4n5kJj5dMa.jpg

ry8SZJp2hZOh8U1BmossED3jc1ErNkBwIw6ZT2G3.png

左一朱屺瞻,左二宋文治

宋文治到上海的时候,同样来自太仓的朱屺瞻已是有名的大画家了。因为同乡的关系,宋文治经常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朱屺瞻请教,朱屺瞻对这个来自同乡的后生颇为赏识一面自己指点,还向宋文治介绍沪上名家张石园先生。张石园先生当时画名甚高,对“四王”的山水的临摹已经达到乱真的地步。跟随张石园学习期间,宋文治开始对“四王”山水进行了研究和学习。多年后,宋文治经常说:“我的绘画出自‘四王’。”想来,这也是对其授业恩师的追忆。

初识陆俨少

有一次,宋文治到相邻的嘉定南翔镇怀少小学教学交流,顺道游览了镇上的古漪园。园中各处题词深深吸引了宋文治:字体高古,笔力遒劲,非常人能及。不久后,一次宴席上,他见邻座一位老先生的扇子上面的作品正是之前古漪园题字的那位先生所作,遂借来拜观,落款处赫然写着陆俨少的名字。持扇人是陆俨少的族兄,宋文治请他引见,可惜未能见到。过了些日子,宋文治又从安亭专程到南翔拜访,又恰巧陆俨少出了远门。直到第三次,陆俨少正在田地里锄草,宋文治又登门拜访,两人终才见上面。“三顾茅庐”一时成为一段佳话,陆俨少还专门为宋绘制长卷一幅,起名为《松隐图》,并在同年里两次题跋,在第二次他写道“往来俱不远,岁晚肯相寻”来纪念两人的相识。

Ry5rhQQsZC7A9prNso2Enn1E5h9vu98wJFexfmeH.png

左一宋文治,左二陆俨少

Asy62PqagfdJJGE7Z1OFDS0XDQgWFgfak8Gl8ayF.jpg

陆俨少写给宋文治的信件

陆俨少比宋文治大十岁,宋文治曾说:“从我第一次见到他(陆俨少),我就将他视为终生的知己,崇拜的国画家。”宋文治曾提出正式拜陆俨少为师,陆俨少辞而不就,陆俨少对宋文治说:“我对前辈王同愈老先生‘不为人师’的教导印象极深,所以坚决辞让,未允所请。但,将尽我所学无保留的教你,但不必有师弟子的名称。你要拜师,我可介绍你一人,苏州吴湖帆先生。”所以后来宋文治成为了吴湖帆的弟子。与比自己大十岁的陆俨少则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yXb2wHSe7RqVecku9fsEY9XXcv0Tt5giFLCSnDOo.jpg

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成立大会时全体与会人员合影(三排右三为宋文治)

“双百”方针提出后,北京、上海相继成立画院。“1956年4、5月间,华东美协党组书记赖少其同志到南京,由我陪同看望陈之佛、傅抱石二位老先生。少其同志此行,目的是要请陈之佛先生去任上海华东美协的副主席,傅抱石先生任上海国画院副院长。少其同志离开南京后,我向领导汇报,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谓清同志说不能放人,我们也要成立国画院。随后责承江苏省文化局开始筹建。”张文俊在《我与江苏国画院》中提到。

1956年9 月,江苏省文化局向省委正式报送了《关于筹建江苏省国画院的报告》。10 月,省文化局、省文联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国画家代表座谈会”,宋文治应邀参加,宋文治十分希望加入江苏国画院。可当时的宋文治不过一名老师,他与江苏文化界并不熟悉,于是他想到了陆俨少先生,希望通过他来引荐。 陆俨少想到了刘海粟先生,当时两家都住在上海复兴路。随即,陆俨少先在家中将信起草好, 然后带宋文治一同去刘海粟家拜访。刘海粟与宋文治交谈并看了他的作品后,也同意在陆俨少起草好的信件上签名盖章,递交到了筹建委员会,文章开头的推荐就是陆俨少为宋文治而写,由刘海粟签名的。1957年5月,宋文治成功调入新成立的江苏省国画院,随后他的艺术生涯开始步入巅峰。从这个角度来说,陆俨少可算是宋文治艺术生涯当中的贵人。

金陵大家——亚明与宋文治的友谊

5MUVyAqYEY4WGb2Qz3FRZQiMsKIDQMT96qMwzGMB.jpg

亚明、宋文治、武中奇、魏紫熙、秦剑铭等赴日出席画展开幕式

TUGsJ2MzQUx4zUO8rbHkVHJzKXQDzOWHZ9LDe7aM.jpg

亚明(右一)、宋文治(右二)在美国

江苏省国画院成立后,傅抱石任院长,亚明任书记兼副院长,宋文治担任画师兼院长秘书之职。随后,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成立,亚明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全面组织和负责江苏美术工作。1960 年9 月15 日,傅抱石、亚明率领了江苏国画家一行十三人,赴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写生,历时三个月,行程二万三千里。此行的具体行程安排由亚明指挥,宋文治则担任后勤总管。去哪里,干什么是亚明决定,而整个行程的吃、住、行以及开会研讨等具体工作都是由宋文治负责的。这是亚明和宋文治这两位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第一次密切合作,并且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LIJolPtAVz2y0SaWe9f7YbByPPIjNS644IYUDiJi.png

写生团在华山莎罗坪留影。左起:眭关蓉、亚明、张晋、钱松喦、傅抱石、余彤甫、邰启祐、丁士青、宋文治、朱修立、黄茗芊

1unlKM6bHlHGbSRyDSVmdDUlzTwTy9O0JKIF3jjz.png

写生团在成都杜甫草堂前与作家巴金留影

此后,在画院多次的写生活动以及日常工作中,都能看到亚、宋的身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亚明与宋文治先后在高资蚕种场、桥头省五七干校、金坛等地学习劳动。从五七干校调回南京后,他们参加了江苏省美术创作组。1973 到1975 年间,亚明与宋文治还多次深入矿区体验生活,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创作,一起交流学术见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kaj38oThDUvdr1tyBYlayIYK79RDgjcnBXH3nJvI.jpg

深入矿区体验生活 前排左1亚明、3宋文治、二排1魏紫熙、3金志远

160DAPWk4DaAGVLbnDMJCvPwAQwVey9z1D2s7kmh.jpg

亚明与宋文治共同出席画展

iXwlkiGq7tI4bcK00Q2EYRusB6GvF1jMtUKApd9Y.png

宋文治与亚明、范曾前往美国参加活动

"1981 年亚明和宋文治去新加坡举办的联展。在这个联展上,他们的作品受到当地民众的追捧,销售一空,收入将近10 万元,回来后他们把所有的收入捐给了画院。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亚明与宋文治在对画院的建设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并且是高度一致的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也许正是这份对江苏美术事业共同的热爱以及全身心投入,使亚明与宋文治真正成为了情深意合的伙伴!"宋珮在她的文章中这么形容亚、宋之间的情谊。

IHvr1phZq6bAlsQmBeOqrC5nXlPkHSHjzTUzs0W5.png

百年宋文治——纪念宋文治诞辰100周年特展

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宋文治艺术馆共同承办的“百年宋文治——纪念宋文治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展”于2018年12月20日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拉开帷幕。

VUmkUYQ7jsbPW76pUM0Rs3fLgJVZx04KbbnuMEMA.png

bsJwpOwdh4izmbuy4nEyoWcYZItUzf3tNINNcxf8.png

此次展览共汇聚中国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宋文治艺术馆,以及家属等珍藏的宋文治艺术精品100件以及其他珍贵的文献资料,全面展现了宋文治先生的艺术造诣与丰硕成果,同时也为观众认识、欣赏宋文治艺术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看展览:深入了解宋文治的艺术创作。

整个展览依据宋文治的艺术创作和人生轨迹分为不同主题。第一个主题:1957年宋文治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之前,其创作的主体风格是“古雅娟秀”。

Ekq5RzAk4icPJW1NGJkwECeNBZKc8jid7L7ifqs3.png

展厅的第一件作品是刘海粟题“宋文治画展”,与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封推荐信一样。刘海粟对后辈宋文治的提携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宋文治很大的帮助,对宋文治的艺术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pSSR0XDva26xP0HZwLGLqJ0g8b49tbQQ75z4VZdu.png

西庐笔意 90cm×34cm 1949年

SCmJYUmpdhNjcBUpEEQ1B5s2JLfLCKkJQcdTFgjQ.jpg

放学归来 91cm×61.5cm 20世纪50年代

mbDGdVpuTKwRT984ObBCCFTWHjD2IAlQQ6F2uQK5.jpg

秋山萧寺图 81cm×32.5cm 1955年

这个时期,宋文治的艺术主要是扎根传统,在张石园、吴湖帆等先生的影响和指导下,孜孜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深入对“四王”笔墨的研究。这为他日后形成独特的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秋山萧寺图》左上角为陆俨少提拔,虽然他比宋文治大十岁,但开篇的“文治道兄”还是可以看出陆俨少对宋文治的敬重。正如前文所说,两位重情重义的时代画家相互敬重,维持了长达50年的友谊。

Yuc0hbegQL1KDSHfpA5A5E9L3Dn9QxZk21QiFaBs.png

SSDhODcew5qY4XgYoMrBIk9gYC4kosgVJ8Tnb7b7.png

展览现场

展览的第二个主题:“生活赞歌”。调入江苏省国画院工作,尤其是参与“两万三千里”写生活动后,通过作品可以看出宋文治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传统的临摹和学习,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绘画语言的塑造,并且很明确地以深入生活的方式入手。这批展示的作品中,《山川巨变》、《扬子江畔大庆花》等都是宋文治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D5mGLu3OroNHR8jkA77LtMsTaUqSdI162DAIeywP.png

山川巨变 34cm×132cm

6RNjFo1BWBzC2qYLAKFPSLlfFrbRbIdHJHgKV9kG.png

山川巨变 9.5cm×77.9cm 1960年

iih5jiaBXHFOGvOY2yB7yRlXxoGgdHobHvcqVaMb.png

山川巨变 77cm×98.5cm

宋玉麟先生在《楼东文治——忆我的父亲》中谈到《山川巨变》这个系列:“在壮游途中及回宁之后,父亲创作了《山川巨变》、《韶山耸翠》、等数十幅作品,参加了第二年江苏省国画院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河新貌'画展。画展在首都乃至全国美术界引起了轰动,《人民日报》整版刊登画展作品。大家认为,江苏省国画院的山水画已经做到了比较自然地用传统技法表现时代精神,将“夹生饭”煮熟了。父亲的《山川巨变》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山川巨变》是父亲艺术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奠定了父亲作为'60年代现代绘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f42gdZu6I0xR3JRe4epCdaD3ytNUIJF15rIN0Nf9.png

扬子江畔大庆花 144.5×188.5cm 1974年

《扬子江畔大庆花》,虽然具体环境是扬子江畔,但充满画面的几乎都是炼油厂的厂房、机器、油塔和冒烟的烟囱。宋文治曾经表示过,山水画要像别的画种那样做到很好地为工农兵服务,必须扩大它的领域,首先是通过山水画形式热情歌颂生产建设。他为画这张画,到长江边上的炼油厂体验生活,住了一段时间,观察、访问、最后定稿再画,画到一大半的时候,因为过于疲劳心脏病发作了,可见他为此花费了多少心血!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工业题材和江南山水的合体。

wqamBmi8lryrFmBhMbWNRs4xtJwkCpfVjQee5cgr.jpg

洞庭春色 宋文治 97×70cm 60年代

《洞庭春色》是本次展览的100件作品中唯一一件油画作品,宋玉麟在谈到这幅作品时回忆到:“当时的江苏油画画展即将赴北京展出,父亲大概出于助兴的心情,以很高的兴致创作了这幅作品。《洞庭春色》画幅并不很大,约六平方尺左右。虽为油画,却洋溢着中国画的气息。画面从构图到用笔,都显露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和特点。此画在北京展出时,曾受到人们的关注,当时有一篇评论文章发表于《光明日报》,称该作是油画民族化的有益尝试。”

M9gsvr1CIpHnEGw2SCyehXAGldBQqE5PQJILzMjC.png

GLtXAL7JkT3nMcRVz6ohHU1GUH2UKP1CNrC3pZCL.png

2gOkG2RNN7KEoStGKjP4vDJKEgPdnRkN8Yco6lmP.png

vKJX3B4WWydQ8Q480o4aClJQt1JoZ1D5881hkcTP.png

展览现场

二十世纪七、八十代,宋文治的绘画技艺已趋于成熟,其绘画作品已有独特面貌。他的艺术进入到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开始使用彩墨相间的画法作新的尝,“泼彩”也开始进入宋文治的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e00ITiz6ooflZbGHPWrcamm3umVi43R2tQgesZAb.png

梅园长春 130.5cm×57.5cm 1976年

1976年,宋文治惊闻周恩里总理逝世,心中悲伤之情难抑,创作了其艺术生涯代表作之一《梅园长春》。“父亲几乎是含着泪水创作了这幅《梅园长春》”宋玉麟感慨的回忆到。后来,《梅园长春》入选全国美展并出版。此画前后共作四稿,两稿赠梅园新村收藏,一幅由廖承志题字、赠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

FqifdK4QhwQPKPJruA6Y9vm8mnlt34nJYWyiyB8L.png

井冈山八角楼 145.6cm×78cm 1973年

NpsnnDHNBRl4MlF4msDB1y5quaE7UfwpIcgDJZYy.jpg

1973年宋文治在创作《井冈山八角楼》

本次展出的作品《井冈山八角楼》是宋文治另一力作。这件作品用笔苍劲古朴,是宋文治个人技法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描画的是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八角楼,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在特殊的年代里,宋文治以特殊的感情描绘了充满革命色彩的作品。

io81ArrHpaDKmTq5vrpImiOPIN1pki4eP4WULByk.png

洞庭山小景 28cm×103cm 1978年

XOuF03gtoYggv0YMg3wiXNeQT9yL7BZSZlvWRs5a.png

幽涧图 38cm×45cm 20世纪80年代

80十年代左右的宋文治,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上越发的“单纯”,他没有很多冗务,只是一门心思的在艺术上寻求“变法”,本次展览上展出的作品如《洞庭山小景》、《幽涧图》都是其“泼彩”作品。《幽涧图》用大面积彩墨相间的方法来表现山间云气缭绕的感觉,《洞庭山小景》画面完全采用没骨法,泼彩和泼墨浑为一体,使太湖氲氤的气氛得以充分表现。这一反常态的画法,取得了不寻常的艺术效果。此画事实上是宋文治泼彩画法的前奏。宋文治与张大千、刘海粟凭借激情泼墨泼彩偶然所得画法不同的是:他大胆地将泼彩、流痕、拓迹等渲染手法与勾、皴、擦、点等传统绘画技法结合起来,由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客观自然。但是不管如何绘画技法如何改变、突破,保持不变的是宋文治的作品里温雅秀美的艺术本色。

说不尽的江南,道不尽的诗意

OsqWWTR6j6pIwfPQioT8vZSY56GKMYIsd9uB2lUw.png

VKlwIXnWhHEyJJk3nzfk1Zy5ZBuPxbN2v267Y2XV.png

江南春朝 64cm×46.2cm 1962年

《江南春朝》作于1962年3月,是宋文治在画江南山水中最为成功的一幅作品。作品以苏州水巷常见之小景为素材,用轻松的笔调写出片片桃花,旧时的建筑夹带着春天的气息,给人以古朴、温馨之遐想。此画吸收了版画的构图,简洁而有装饰效果。原作被北京荣宝斋复制成木版水印发行,一下卖完,再版又卖完,接着又再版,先后竟达十余次。

3hp6Ey5SrNW6ghbBPVy0PkzH8DpaQgzXqh4DhgEQ.jpg

江南三月 27.5cm×35cm 1961年

CuGUhG9bUEol2xZ9pdT6IXYm9B64mnOZRu2vDDxo.jpg

太湖之晨 96.5cm×180cm 1973年

HRQzXaeDfUF2zB9yO3BC1Famuie8U3HsKotc80Uu.png

桃花潭 53cm×45cm 1984年

ewTmLp7HjGDoN2Rel3Pv34AmENHYrFj4E3XqJHuT.png

江南三月春意浓 46cm×68.5cm 1990年

事实上,宋文治的一生,画了许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作品。他笔下的太湖,充满着诗情画意,让人看了如梦如醉。从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二十多年中,太湖水乡更是宋文治笔下最常表现的题材,他将各种自然元素反复加以新的组合,或典雅、或空蒙、或抒情,从而得心应手地将江南水乡表现的生动而富有情趣。即便在他最后的岁月里,他也依然在思考如何在“习古”中再次提高自己,将传统方法结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使江南水乡的秀美再加上朴拙的意味。宋文治画江南,画太湖,更是在画他自己。

MGj04UELHrD305yhcOCXOi1JSN02wncsn2ocEgVE.jpg

0hamAoXbrtNsAk3zomVaDcHDNDUVQLkiKOV3HYi5.jpg

主办方表示,宋文治先生的创作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而且至今仍有不可替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我们纪念宋文治先生,既是向前辈艺术家致敬,也是从江苏文化建设的高度挖掘新金陵画派的文化内涵和实践价值。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中的诸多佳作,使广大观众在吸取艺术养分之时,亦能悄然入境,徜徉于与宋文治先生心灵相通、精神相融的绘画世界。

(鸣谢:本文图片资料由江苏省美术馆、宋文治艺术馆提供。参考文献:马鸿增《新金陵画派五十年:1953——2002》、张文俊《我与江苏画院》、宋玉麟《娄东文治——忆我的父亲》、宋珮《肝胆相照 情深意合——宋文治与亚明交往研究》、沙洲《一封推荐信--略记刘海粟陆俨少吴白匋宋文治之间的逸事》)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热点推荐

最新 社会 理财 军事 娱乐

进入新闻频道
进入社会频道
进入理财频道
进入军事频道
进入娱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