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文学与文化》刊有诗书气自华

2019-01-15 13:36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但我们的诗词、我们的文化是长久的,是可以持续传承、永葆真纯的。”2018年12月17日晚,在第22届“叶氏驼庵奖学金”颁奖典礼上,面对来自南开大学不同专业却同样挚爱古典诗词的学生,94岁的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教授发出了深情寄语。

而了解叶嘉莹、了解中华古典诗词乃至古典文学的读者也一定不会忽略一本杂志——《文学与文化》。尤其是自2010年改版后,《文学与文化》以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诗教传承的坚实平台为宗旨,在形成鲜明特色的同时,在学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传者心火点燃中华诗教

近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重视,长期近乎失传的古典诗词吟诵也开始为人们所关注。此前,在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朗读者》的舞台上,叶嘉莹教授向现场观众讲述了古典诗词吟诵的独特价值。她说,“我的心头还有一点火,我愿意把这火继续传下去。”而在更早前,《文学与文化》就已开辟了《中华古典诗词吟诵》专栏,发表一系列论文,促发并引领这一中华民族语言文学特色成为文化热点。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发现,这一栏目发表的文章不仅涵盖对中华吟诵的抢救、研究以及在当代的传承,也有关于吟诵学术史的回顾和梳理,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的探讨。围绕业界大家的词学贡献和诗教思想,该栏目相继发表了海内外研究者的论著。经由刊物传播,以叶嘉莹教授为代表的业界大家也引发了社会更多关注。

作为古典诗词的研究者,南开大学青年学者张静对《文学与文化》陆续发表的叶嘉莹教授的9篇长文印象尤深。她告诉记者,“叶嘉莹教授的文章,从汉语言文字的特质、中国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基础等角度,深入阐述了吟诵传统与中国‘旧诗’美学特质的密切关系,读来感觉淋漓尽致。而她的生平自述及治学经历等文章,更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但我们的诗词、我们的文化是长久的,是可以持续传承、永葆真纯的。”2018年12月17日晚,在第22届“叶氏驼庵奖学金”颁奖典礼上,面对来自南开大学不同专业却同样挚爱古典诗词的学生,94岁的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教授发出了深情寄语。

而了解叶嘉莹、了解中华古典诗词乃至古典文学的读者也一定不会忽略一本杂志——《文学与文化》。尤其是自2010年改版后,《文学与文化》以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诗教传承的坚实平台为宗旨,在形成鲜明特色的同时,在学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传者心火点燃中华诗教

近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重视,长期近乎失传的古典诗词吟诵也开始为人们所关注。此前,在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朗读者》的舞台上,叶嘉莹教授向现场观众讲述了古典诗词吟诵的独特价值。她说,“我的心头还有一点火,我愿意把这火继续传下去。”而在更早前,《文学与文化》就已开辟了《中华古典诗词吟诵》专栏,发表一系列论文,促发并引领这一中华民族语言文学特色成为文化热点。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发现,这一栏目发表的文章不仅涵盖对中华吟诵的抢救、研究以及在当代的传承,也有关于吟诵学术史的回顾和梳理,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的探讨。围绕业界大家的词学贡献和诗教思想,该栏目相继发表了海内外研究者的论著。经由刊物传播,以叶嘉莹教授为代表的业界大家也引发了社会更多关注。

作为古典诗词的研究者,南开大学青年学者张静对《文学与文化》陆续发表的叶嘉莹教授的9篇长文印象尤深。她告诉记者,“叶嘉莹教授的文章,从汉语言文字的特质、中国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基础等角度,深入阐述了吟诵传统与中国‘旧诗’美学特质的密切关系,读来感觉淋漓尽致。而她的生平自述及治学经历等文章,更让人肃然起敬。”

新思路观点彰显独家特色

自《文学与文化》创办之始,《小说和小说批评》栏目就为学界同行瞩目。作为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著名学者,南开大学教授李剑国在该栏目先后发表多篇文章,不仅涉及唐代传奇版本比勘、故事源流考察以及小说的文化内涵等,对于古代小说经典《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的研究,较受人关注。

作为《文学与文化》的主编,陈洪在古代小说理论、明清小说研究方面造诣精深,对文学与宗教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探讨也多有建树,其文章中的新思路、新观点往往会引发同行关注,被众多学术文摘类期刊转载。

当然,《文学与文化》的文章影响并不限于学界。该刊有关《水浒传》系列文章刊发后,作者便受邀到首都图书馆作专题演讲,吸引了大量普通读者。作者依据论文展开的讲稿,在众多公众号上均有颇高的点击量和转发量。读者“红富士”便在刊社微信公众号留言道:“精辟,深邃,独到!非常赞赏陈老师的观点!”

多维视野关注文化建设

《文学思想与文化》《文学与性别》《“天津学”与城市文化》……这些栏目的设置彰显出《文学与文化》在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注意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的结合,从宽广的文化视角考察文学的问题,从文学的问题中看出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多年来策划和主持的《文化研究》栏目便是以活跃的思维、前沿的话题、中外学者的对话交流,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不少学界同行以及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都被这一栏目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学术命题所吸引,诸如《大众文化与价值观》《视觉文化研究视角下的画报》《电子游戏文化》等,几乎每年都有数篇国外知名学者的成果译为中文,在该栏目首发。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陈琰娇说,“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我不仅从这一栏目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和前沿信息,很多内容对自己也有较大的启发。”

为了扶植学术研究的新生力量,《文学与文化》还先后与多个青年学术研讨会合作,为年轻学人提供平台,同时,还专门开辟了《研究生论坛》专栏。在读研究生张昊苏告诉记者,“能够在《文学与文化》上发表有关《红楼梦》研究的论文,包括关于红学及其学术史意义的讨论,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见习记者 韩萌萌)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