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快餐文化下“慢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研究

2019-01-15 10:19 今传媒  作者:赵雅君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武装下的文化产业影响力越来越大。电子时代的到来,使文化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以电子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孕育和催生了文化工业,所谓“文化工业”[1],就是文化生产的工业化。为了迎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受众群,形成了一种快速生产、快速消费的模式,文化工业批量生产出种类繁多的“文化快餐”。“文化快餐”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的大众化和快速性。“快综艺”节目也就是我们目前市场上所出现的大部分综艺节目,都是快节奏、多竞争、冲突性强的综艺节目,这一类综艺节目就可以算作是迎合现代受众碎片化娱乐化观看习惯的“文化快餐”之一,而“慢综艺”就是在对这样一种“文化快餐”的批判下所诞生的。

一、 “慢综艺”的发展现状

“使用与满足”研究将受众视为具有特定“需要”的个体,并将其媒体接触活动视为基于特定需要“使用”媒体的动机,以便“满足”这些需要[2]。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流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一次性消费理念,“快”“节奏”“速度”“发展”等成为当下热门的关键词。在多如牛毛的综艺节目中,一切为了娱乐而娱乐的内容不再能够抚慰和满足更高的心理需求,越是忙碌烦躁的生活,人们越渴望得到情感的倾诉和表达,慢下来体会生活带来的感触。为了迎合受众这样一种情感需求,一批主打“慢生活”“慢节奏”的综艺节目诞生,也就是我们所说“慢综艺”节目,“慢综艺”节目缓慢的节奏、细水长流的烟火气息能够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慢综艺”是当前社会快节奏的形势下,符合受众新的需求所诞生的一种新的节目创作模式。从2017年初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口碑收视双丰收开始,“慢综艺”节目可以说是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引起大众关注。随着《向往的生活》的热播,也有越来越多的“慢综艺”节目出现。这些模拟生活类“慢综艺”节目作为“慢综艺”节目的一大主流,从《向往的生活》到《中餐厅》《亲爱的客栈》,已经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

占据微博热搜、引发业界讨论、吸引大批网友关注,从去年起“慢综艺”可谓一直是综艺热点,但从收视数据和市场口碑来看,这种热可能只是一种“虚热”。《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作为开山之作收视领先,后期的《亲爱的客栈》收视表现也相对较好,不过随后出现的《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收视差强人意。扎堆出现的“慢综艺”节目经历了前期的火爆之后,如今逐渐进入了收视疲软期。几档节目在口碑上表现不一,一部分在慢慢积累好评,另一部分则面临质疑。这也就引出一系列的问题,“慢综艺”节目到底是否能够坚持走下去,这些所谓的“慢综艺”节目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慢”下来,“慢综艺”节目该何去何从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

二、 从“慢综艺”与“快综艺”的对比中看“慢综艺”如何“慢”

“慢综艺”概念是和“快综艺”相区分所产生的概念,因此,要探究“慢综艺”如何“慢”,离不开对现有“快综艺”的分析。

本文选择了已经相当成熟的“快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和比较成功的“慢综艺”节目《中餐厅》进行对比。《奔跑吧!兄弟》自2014年开播以来已经制作了六季,作为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节奏快、竞争性强、嘉宾话题性大,具有“快综艺”的明显特征。《中餐厅》则是典型的模拟生活类“慢综艺”,五位嘉宾作为合伙人在国外经营一家中餐厅,目的是将中国美食推向世界。目前《中餐厅》已经开播两季,收视数据不俗,同时收获了很好的市场口碑。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慢综艺”的“慢”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节目主题“慢”。《奔跑吧!兄弟》每期节目主题不同,主要目的是体现竞争中的冲突性和趣味性,文化比重较低,有相当的期数就是单纯的竞争比赛。而《中餐厅》的主题设置结合政策,第一季节目录制地安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泰国,通过几位明星在一段时间内自主经营一家中餐厅,展示中华饮食文化之美,切合时代主题,弘扬正能量。在异国经营中餐厅,不求盈利,主要目的是展示中华饮食文化,嘉宾回归到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经营餐厅自给自足。

《中餐厅》传播传统文化、回归本质生活的主题与《奔跑吧!兄弟》吵闹竞争的主题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是“慢综艺”最本质的“慢”。“慢综艺”旨在为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打造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在其中感悟平凡生活,体验人生百态。这样的综艺态度和定位正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过程”“乱中求静”的慢气质[3]。

其二,节目节奏“慢”。“慢综艺”节目展示生活本身,不设置任务环节,让明星嘉宾没有压迫感,回归真实的本质。《奔跑吧!兄弟》作为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形式主要是游戏,嘉宾完成任务获得奖励,节目整体节奏很快,密集的游戏设置给观众带来紧张感,增加可看性和代入感。《中餐厅》完全与之相反,节目没有任何任务设置,节目组几乎不参与情节走向,仅仅是给嘉宾规定一个固定环境,让嘉宾在其中自由发展。采用观察拍摄法,节目组作为记录者参与节目之中,一切交由嘉宾们自主分工和协作。在这样的环境设定中,嘉宾所呈现的状态空前放松,也更容易表露出他们在生活中真实的一面。

节奏是节目整体呈现重要的一部分,“快综艺”节目靠快节奏、连续的冲突点吸引受众,“慢综艺”节目靠缓慢的节奏抓住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对慢生活的追求吸引受众。节目节奏的“慢”是“慢综艺”节目整体调性和风格的呈现,无任务环节设置,体现嘉宾最真实的状态,以日常生活吸引受众关注,使其感同身受。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武装下的文化产业影响力越来越大。电子时代的到来,使文化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以电子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孕育和催生了文化工业,所谓“文化工业”[1],就是文化生产的工业化。为了迎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受众群,形成了一种快速生产、快速消费的模式,文化工业批量生产出种类繁多的“文化快餐”。“文化快餐”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的大众化和快速性。“快综艺”节目也就是我们目前市场上所出现的大部分综艺节目,都是快节奏、多竞争、冲突性强的综艺节目,这一类综艺节目就可以算作是迎合现代受众碎片化娱乐化观看习惯的“文化快餐”之一,而“慢综艺”就是在对这样一种“文化快餐”的批判下所诞生的。

一、 “慢综艺”的发展现状

“使用与满足”研究将受众视为具有特定“需要”的个体,并将其媒体接触活动视为基于特定需要“使用”媒体的动机,以便“满足”这些需要[2]。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流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一次性消费理念,“快”“节奏”“速度”“发展”等成为当下热门的关键词。在多如牛毛的综艺节目中,一切为了娱乐而娱乐的内容不再能够抚慰和满足更高的心理需求,越是忙碌烦躁的生活,人们越渴望得到情感的倾诉和表达,慢下来体会生活带来的感触。为了迎合受众这样一种情感需求,一批主打“慢生活”“慢节奏”的综艺节目诞生,也就是我们所说“慢综艺”节目,“慢综艺”节目缓慢的节奏、细水长流的烟火气息能够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慢综艺”是当前社会快节奏的形势下,符合受众新的需求所诞生的一种新的节目创作模式。从2017年初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口碑收视双丰收开始,“慢综艺”节目可以说是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引起大众关注。随着《向往的生活》的热播,也有越来越多的“慢综艺”节目出现。这些模拟生活类“慢综艺”节目作为“慢综艺”节目的一大主流,从《向往的生活》到《中餐厅》《亲爱的客栈》,已经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

占据微博热搜、引发业界讨论、吸引大批网友关注,从去年起“慢综艺”可谓一直是综艺热点,但从收视数据和市场口碑来看,这种热可能只是一种“虚热”。《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作为开山之作收视领先,后期的《亲爱的客栈》收视表现也相对较好,不过随后出现的《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收视差强人意。扎堆出现的“慢综艺”节目经历了前期的火爆之后,如今逐渐进入了收视疲软期。几档节目在口碑上表现不一,一部分在慢慢积累好评,另一部分则面临质疑。这也就引出一系列的问题,“慢综艺”节目到底是否能够坚持走下去,这些所谓的“慢综艺”节目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慢”下来,“慢综艺”节目该何去何从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

二、 从“慢综艺”与“快综艺”的对比中看“慢综艺”如何“慢”

“慢综艺”概念是和“快综艺”相区分所产生的概念,因此,要探究“慢综艺”如何“慢”,离不开对现有“快综艺”的分析。

本文选择了已经相当成熟的“快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和比较成功的“慢综艺”节目《中餐厅》进行对比。《奔跑吧!兄弟》自2014年开播以来已经制作了六季,作为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节奏快、竞争性强、嘉宾话题性大,具有“快综艺”的明显特征。《中餐厅》则是典型的模拟生活类“慢综艺”,五位嘉宾作为合伙人在国外经营一家中餐厅,目的是将中国美食推向世界。目前《中餐厅》已经开播两季,收视数据不俗,同时收获了很好的市场口碑。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慢综艺”的“慢”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节目主题“慢”。《奔跑吧!兄弟》每期节目主题不同,主要目的是体现竞争中的冲突性和趣味性,文化比重较低,有相当的期数就是单纯的竞争比赛。而《中餐厅》的主题设置结合政策,第一季节目录制地安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泰国,通过几位明星在一段时间内自主经营一家中餐厅,展示中华饮食文化之美,切合时代主题,弘扬正能量。在异国经营中餐厅,不求盈利,主要目的是展示中华饮食文化,嘉宾回归到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经营餐厅自给自足。

《中餐厅》传播传统文化、回归本质生活的主题与《奔跑吧!兄弟》吵闹竞争的主题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是“慢综艺”最本质的“慢”。“慢综艺”旨在为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打造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在其中感悟平凡生活,体验人生百态。这样的综艺态度和定位正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过程”“乱中求静”的慢气质[3]。

其二,节目节奏“慢”。“慢综艺”节目展示生活本身,不设置任务环节,让明星嘉宾没有压迫感,回归真实的本质。《奔跑吧!兄弟》作为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形式主要是游戏,嘉宾完成任务获得奖励,节目整体节奏很快,密集的游戏设置给观众带来紧张感,增加可看性和代入感。《中餐厅》完全与之相反,节目没有任何任务设置,节目组几乎不参与情节走向,仅仅是给嘉宾规定一个固定环境,让嘉宾在其中自由发展。采用观察拍摄法,节目组作为记录者参与节目之中,一切交由嘉宾们自主分工和协作。在这样的环境设定中,嘉宾所呈现的状态空前放松,也更容易表露出他们在生活中真实的一面。

节奏是节目整体呈现重要的一部分,“快综艺”节目靠快节奏、连续的冲突点吸引受众,“慢综艺”节目靠缓慢的节奏抓住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对慢生活的追求吸引受众。节目节奏的“慢”是“慢综艺”节目整体调性和风格的呈现,无任务环节设置,体现嘉宾最真实的状态,以日常生活吸引受众关注,使其感同身受。

 

其三,嘉宾关系发展“慢”。嘉宾是综艺节目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嘉宾的选择与嘉宾之间的互动表现对节目的呈现起着很大的作用。《奔跑吧!兄弟》是七位固定嘉宾加特邀嘉宾的模式。节目给七位固定嘉宾设置了“兄弟团”的设定,从开始就打造一种共同奋斗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夹杂着竞争关系,特邀嘉宾与固定嘉宾之间也延续了节奏上快的特点,双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表现的十分熟悉,营造出团队感,增加游戏竞争中的对抗性和竞争性。《中餐厅》两季的嘉宾设置都相对自由,栏目组仅仅为赵薇设定了固定角色,即店长,其他角色是由嘉宾自主决定,在这五位固定嘉宾的关系设置上,节目遵循自然原则,展示出从不熟悉到慢慢熟悉的过程,在日常生活的相处中增进彼此感情,真实自然。特邀嘉宾的选择中也体现了这样一种“慢”,特邀嘉宾大多是与固定嘉宾曾经有过情感联系,重新相遇在节目中,有情感铺垫的熟络更能带给受众认同感。除了嘉宾之外的人物关系也是慢慢发展而来,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感情一点点深厚。第一季中去泰国旅游的一家人吃过饭后相约来包饺子,邻居餐厅一次次的慷慨相助,超市员工每次的热情帮助,以及第二季中与原餐厅主人的友好互动,熟悉老客的大方谅解,这些都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一般真实有爱。

《中餐厅》的嘉宾设置除了真实缓慢的关系发展,更体现了一种人情关系。主客之间、老友之间、师生之间、陌生人之间的微妙情感都在向观众传递着参与者的为人处世之道,嘉宾之间的人物关系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也从不同维度带给了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 “慢综艺”发展的前途与困境

“慢综艺”节目自出现以来在综艺市场上引起了一股“慢”热潮,各种各样的“慢综艺”节目竞相出现,希望能分得一杯羹。但是“慢综艺”到底能够“热”多久?随着各种“慢综艺”的制作播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随之出现,“慢综艺”节目发展前途也引起了众多关注,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其一,节目自身。“慢综艺”出现至今,主要呈现一种“慢文化”,以慢节奏、慢生活吸引受众,但这些“慢综艺”有没有真正的“慢”下来呢?目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慢综艺”并没有完成这一点,披着“慢综艺”的皮,做着“快综艺”的事。明星嘉宾“秀”的痕迹过重,忽略前期准备,过快进入了自己新的身份,使得节目节奏开始就过快。在节目制作上节目组也很难做到完全不介入,总是会设置一些隐藏的冲突,假装不经意的发生,实则故意的痕迹十分明显。究其根本,慢综艺的风靡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制作者急于跟风搭顺风车的浮躁心态,与此类节目的初衷相去甚远。除了慢不下来这一问题,模仿国外节目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比较有知名度的“慢综艺”节目,大多数是模仿借鉴的国外综艺节目。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但一味的模仿是不可取的,还是要增强创新,制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接地气的节目。

其二,受众视角。“慢综艺”节目就是为了迎合受众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因而从受众视角对该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社会节奏整体偏快,受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求一种慢生活,一种情感和心灵上的安静,这是“慢综艺”诞生的社会环境,符合受众想要脱离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向往。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生活是无法避免的,人有所追求就会不断的向前,去追逐社会的脚步,加快自己的生活步伐才能保证不落后于社会。不排除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的静下来,缓慢的生活,但在这样一种社会大背景下,慢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主打慢生活的“慢综艺”也只能满足人们一时的幻想。快节奏生活下的受众很难一直接受这种无剧情无冲突的节目,“慢综艺”只能给受众带来一时的新鲜感,不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品位。

节目质量不高,创新度低,不符合受众一直以来的审美品位,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慢综艺”所存在的问题。提高节目自身质量,在主题、节奏、嘉宾关系上体现独具的“慢”特色,将“慢综艺”的“慢”特色与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再加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贴近当代受众的审美品位与审美需求,制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创性“慢综艺”,才是“慢综艺”的发展之道。

四、 结语

快餐文化大肆盛行的当下,“慢综艺”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慢文化”是现代受众在快节奏生活中对自然和生命本真的一种追求。目前我国的“慢综艺”之路依旧在摸索之中,“慢综艺”要避免只作为一时的调味剂存在于市场,真正立足“慢特色”“慢文化”,打造真正的“慢综艺”。

参考文献:

[1]“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启蒙的辩证》一书中《文化工业,作为群众欺骗的启蒙》一章.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崔闻博.浅谈快时代下“慢综艺”的成功要素——以湖南卫视《中餐厅》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30):171.

[4]殷俊,刘瑶.“慢综艺”: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J].理论前沿,2017(11):50-53.

[5]单世联.“文化工业”的概念化与问题化——重读《启蒙的辩证》[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7,20(1):177-234.

[6]卫欣.技术、媒介与视觉:基于网络文化下的审美反思[J].中州学刊,2015(10):157-162.

[7]陈昱洁,许潇丹.从广告主的变化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南京地区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16).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